唐末战争对土地制度的破坏(压死士族门阀的最后一根稻草)

唐末战争对土地制度的破坏(压死士族门阀的最后一根稻草)(1)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古往今来朝代更迭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王侯将相富贵不过百年,然而在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当中,曾经有个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皇帝不过是某几个家族的傀儡,它们曾经被誉为国家的柱石,后来又被骂成依附的寄生虫,它们就是起于东汉灭于唐末的士族门阀。

旧时王谢堂前燕,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乌衣巷堪比皇宫,王与马,共天下,是世家门阀的追求与荣耀,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是门阀的自信与骄傲。这一切都在唐末的混战当中化为乌有,士族门阀为何会跟唐朝一起灭亡?

唐末战争对土地制度的破坏(压死士族门阀的最后一根稻草)(2)

一:评定九品,何为士族门阀

1门阀制度造就了世家的繁荣

在了解士族门阀没落灭亡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士族门阀究竟是什么,首先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下的门阀制度造就了强大的世家。

门阀制度的起源甚至于可以追随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士大夫制度,以晋国六卿为例 就是典型的士族,但是远远没有达到门阀的地步。随着九品中正制等一系列为士族"量身定做" 的政治文化制度的出台,一些士族走上了门阀的康庄大道

据《晋书》当中记载在门阀制度下的世家的情况称:"公门有公,卿门有卿",可以说这就意味着门阀制度保证了这些士族的特权得以延续,最后代代积累成为世家高门。

唐末战争对土地制度的破坏(压死士族门阀的最后一根稻草)(3)

2:士族巅峰,七宗五姓

在对世家门阀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再来看东汉到唐末这近七百年间有哪些代表性的世家门阀。

在士族的江湖里一直流传这"七宗五姓"的传说,李崔卢郑王,七地郡王,无一不是有着千年的历史沉淀而兴起的家族,七宗五姓实力之强悍,让千古一帝的唐太宗都忌惮不已。

据《旧唐书》当中记载唐文宗向七宗五姓求亲被拒绝的事件称:"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上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

唐末战争对土地制度的破坏(压死士族门阀的最后一根稻草)(4)

日益没落的士族门阀尚且为皇帝所忌惮,那么在七宗五姓实力巅峰的隋唐早期,又该是何等恐怖?或许皇权也无法让这些世家完全屈服,只能是打压与拉拢并行,那么历史上士族门阀有何荣耀之处,让皇帝如此忌惮

二:七百年风雨,士族门阀的过往有多辉煌

1:世家门阀垄断官场,唯我是举

简要的对中国的士族门阀有一定了解之后,我们再来聊一聊士族门阀的辉煌。在东汉到唐末的七百年里,官场选拔权的主导者几乎是由皇帝和世家门阀共同把持的,也就是说官职在世家门阀手中实现了变相的世袭

不仅仅如此,当时的世家门阀甚至于还垄断了教育的权利,在那时的读书人绝大多数都是出生于世家门阀之中,即使是在科举制度出台后,依旧没有能够改变这个现象。

唐末战争对土地制度的破坏(压死士族门阀的最后一根稻草)(5)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迫使着统治者任用世家门阀的子弟,一方面的确需要人才治理地方,管理国家 ,另一方面朝廷需要这些门阀世家的支持。久而久之,放眼望去,朝廷上下几乎都是门阀子弟。

2:拥有相对独立的庄园,并且具备一定的军事实力

俗话说得好: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为何在东汉到唐末年间会出现铁打的世家流水的王朝这一个奇特的社会现象,很大一部分程度上源于士族门阀具有自保的实力。

首先我们来看独立的田庄,世家门阀为了防备敌对势力的入侵,往往都会在自己的大本营或者是重要的据点修建田庄,这里的田庄几乎就是一个小型的城市,有佃农为其耕种生产,可以达到自给自足的需求。

唐末战争对土地制度的破坏(压死士族门阀的最后一根稻草)(6)

据《后汉书》记载称:"其所处,皆有重堂高阁,陂渠灌注。有牧畜,有求必给。"不仅仅如此田庄一般还具有军事防御功能,拥有一定规模的私人武装,是士族门阀安身立命的重要武器。

3:士族门阀占据了文化的制高点

千秋功过,后人评说。绝大多数古人特别是文人墨客对于自己的名声是相当爱惜的,而评定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往往又掌握在士族门阀手中。以七宗五姓为例,无一不是具有千年文化沉淀的老牌门阀,诗礼传家也是世家门阀的一个重要标准。

以范阳卢氏为例,从东汉卢植到唐末的七百年间,可以说是人才辈出,文化昌盛,卢照邻等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都出自范阳卢氏。范阳卢氏的家学是"礼",在《周礼》等方面具有极高的造诣。由此可见,士族门阀还站在着天下文化的制高点上。然而为何如此辉煌的士族门阀最终却和唐朝一起毁灭?

唐末战争对土地制度的破坏(压死士族门阀的最后一根稻草)(7)

三:唐朝的灭亡的同时为何埋葬了士族门阀

1:科举制度的发展给与世家门阀以沉重一击

从上面的叙述可知世家门阀安身立命的根本之一就在于对官场的垄断,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是世家门阀的底气所在。而科举制度的出台以及发展慢慢的打破了士族门阀的优势所在。

科举制度虽然起源于隋朝却无所作为,而且有着较为严格的限制,对于士族门阀的威胁不大。

正式大放异彩走上发展的是唐朝时期,据《新唐书》当中记载唐高祖开科举的事件称:"为乡里所称者,委本县考试,州长重复,取其合格,每年十月随物入贡"。将科举制度固定下来,还允许考试自己决定是否参加科举,一改前朝需要推荐的限制。

唐末战争对土地制度的破坏(压死士族门阀的最后一根稻草)(8)

到了武则天时代科举制度更是进一步完善,不仅仅增加的"武举"考试,还首开"殿试"先河。据《资治通鉴》当中记载称:"二月,辛酉,太后策贡士于洛城殿。贡士殿试自此始。"

殿试的开创意味着选拔出的考生不再是士族门阀的故吏,而是成为了名正言顺的"天子门生",无疑对于把持官场的士族门阀而言是当头棒喝,随后科举制度日益走向完善,士族门阀也不再拥有仕途特权,慢慢的走向衰弱

2: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发展

贯穿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一条历史主线,就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其本质就是为了达到皇权至高无上,天下唯我独尊的目的,而士族门阀恰恰是阻碍皇权权力扩张的一个绊脚石,此消彼长之下,士族门阀自然而然的会走向衰弱。

唐末战争对土地制度的破坏(压死士族门阀的最后一根稻草)(9)

从东汉末年到隋朝建立之前,中国绝大多数时候一直处于分裂割据的局面,也就无从实行对这些士族门阀进行压制,只能任由其做大做强。

隋唐时期中国再次统一,并且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顶峰时期,大一统的局面之下,嚣张的士族门阀自然会有所收敛,从某种意义上看,士族门阀问题属于地方势力中央集权之间的对抗。加之当时各项制度都在不断的完善发展,士族门阀进一步受到钳制。

3新兴地主阶层的冲击

不过怎么样中国古代的最高统治者依旧是代表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而当时的士族门阀几乎是天下地主在朝廷之上的代言人,这样的情况之下皇帝也会感到力不从心。

唐末战争对土地制度的破坏(压死士族门阀的最后一根稻草)(10)

而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一些寒门贵子成功的实现了阶层的跨越,但是却不被这些"老牌贵族"所认可,因为士族门阀最重视门第观念,在他们眼中这些人不光是"暴发户"而已。于是乎一些中小新兴地主联合对抗士族门阀,和皇帝站在了一条战线,士族门阀不在是无法取代的。

4:压死士族门阀的最后一根稻草,唐末农民战争

唐朝中后期农民起义战争、藩镇割据问题不断,战争是那个时代的主题之一,在唐朝这棵参天大树倒下之时,依附在树上的"藤蔓"也随之死亡。

据《资治通鉴》当中记载朱温在白马驿之祸当中杀尽朝臣的事件称:"自馀或门胄高华,或科第自进,居三省台阁,以名检自处,声迹稍著者,皆指以为浮薄,贬逐无虚日,搢绅为之一空。"

唐末战争对土地制度的破坏(压死士族门阀的最后一根稻草)(11)

其中朱温对待那些"清流人物"更是屠家灭族,士族门阀为之一空。在唐末百年的乱局当中,灭亡了唐朝,葬送了士族门阀,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种政治势力。

四:结语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我们感叹大唐的荣耀之时,也哀叹它的灭亡,陪葬唐朝的还有千年的士族门阀。科举制度的出台,使得门阀丧失了大部分政治势力,中央集权和新兴地主阶层的冲击让门阀走向落日,唐末战争则耗尽了门阀最后一丝底蕴,从云端打落尘埃。

唐末战争对土地制度的破坏(压死士族门阀的最后一根稻草)(12)

参考文献:

《新唐书》

《旧唐书》

《资治通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