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病人磷高的危害(高血磷症发病率高)

在2020年10月举办的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年会上,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陈香美院士提到了目前中国慢性透析疗法的概况,其中这样一组数据值得我们关注,2019年我国透析患者数较2018年增长了9%,新增透析患者134640人,涨幅问鼎历史之最。截止2019年年底,我国透析患者总数已接近74万。

已经步入透析行列的肾友,其肾脏排毒排水的能力已经丧失,需要用透析机器代替肾脏排除毒素,排出身体内多余的水分、钾、磷,所以日常控水、控钾、控钾成为肾友们躲不开的必修课。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透析患者控磷那些事儿!

血透病人磷高的危害(高血磷症发病率高)(1)

控磷——肾友必修课

磷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重要元素,主要随食物进入人体,由肠道和尿液排出体外,从而保持体内供需平衡。正常成人磷的摄入量与排泄量基本相等,因此,胃肠道和肾脏功能正常与否,对维持机体磷代谢的平衡十分重要。当肾功能下降时,我们体内的磷从肾脏排泄就会逐渐减弱,造成磷在体内的潴留,形成高磷血症。血磷主要是指血中的无机磷,正常人体血磷浓度是相对稳定的,即在0.81-1.45mmol/L之间。当血清磷浓度超过1.45mmol/L时,即可诊断为高磷血症。

高磷血症是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根据对我国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各15家血透中心的调查显示:高磷血症的发生率为78%,远远高于发达国家。高磷血症与透析患者的不良结局密切相关,不仅会让肾友们体内矿物质及骨代谢异常,心脏瓣膜、血管和软组织等也会出现转移性钙化,进而增加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死亡风险。

血透病人磷高的危害(高血磷症发病率高)(2)

图片来源网络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磷每升高1mg/dl透析患者的:死亡风险就会升高18%;冠状动脉钙化的风险增加21%;主动脉钙化的风险增加25%;胸主动脉钙化增加33%;二尖瓣钙化增加62%;血磷每升高1mg/dl就相当于多透析2.5年给身体造成的损伤。有的肾友说骨头疼、脚后跟疼、皮肤痒得厉害,严重的肾友还会发生骨折、变矮甚至瘫痪,其实这都是血磷高惹的祸。

遵循“3D”治疗法,严控磷的摄入

根据《中国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诊治指南》,建议尽可能将升高的血清磷降至接近正常范围,即0.87-1.45mmol/L。目前临床上控磷一般遵循“3D原则”,即通过Diet(饮食)、Dialysis(透析)、Drug(药物)三方面控制,综合控制高磷血症。

01控制饮食

磷从口入,肾功能衰竭后,摄入的磷远不能被肾脏排泄,限制饮食中磷的摄入成为控制血磷的基础和关键。我们日常生活中摄入的磷通常分为有机磷和无机磷。有机磷是指一些动植物中所含的磷,例如鸡蛋、肉类、谷物、蔬菜等,有机磷不能完全被水解,吸收率约40%-60%;无机磷是指一些加工食品,食品添加剂中的磷,例如加工肉、高磷包装食品(香肠、火腿、汉堡等快餐食品)、高磷调味品(辣椒粉、咖喱粉、芝麻酱等)、高磷饮品(咖啡、奶茶、碳酸饮料、啤酒等等),无机磷容易被水解,吸收率在90%以上。

常见含磷量较高的食物

血透病人磷高的危害(高血磷症发病率高)(3)

肾友们日常控磷要做到选择磷蛋白比相对低的食物;避免食用含磷添加剂的食物;同时采用合理的烹饪方法,水煮可降低食物中磷含量且有效保留蛋白质,但会使汤中含有大量的磷,所以也要改掉喝汤习惯。但是有的肾友为限磷而过度限蛋白,导致营养不良从而增加了死亡风险,所以蛋白摄入和磷摄入之间必须达到平衡。在保证营养的情况下,选择含磷少、磷吸收率低的食物,避免食用有大量磷酸盐添加剂的调味品、加工食物及饮料等。

血透病人磷高的危害(高血磷症发病率高)(4)

2015年,意大利学者首次提出了“磷金字塔”概念,

肾友们在选择食物时可以作为参考。

02充分透析

肾脏替代治疗能排出的磷是有限的,研究表明,常规一次4小时的血透每次清除磷在800mg,一日腹膜透析清除磷在300-315mg,因此常规透析并不能理想地控制高磷血症。 高效率、高通量的透析才能更好地清除毒素、减轻症状;增加透析的频率和次数,也有助于缓解高磷血症;加强普通血液透析的同时,可以通过血液灌流以及血液滤过清除毒素,改善高磷血症。

03服用磷结合剂

由于磷广泛存在于各种植物、蛋白质、内脏及食品添加剂中,通过日常饮食来控制高磷血症是比较困难的,加上透析清除毒素存在一定局限性,长期维持透析患者易出现代谢产物体内潴留,所以需要使用磷的结合剂,促进磷的排泄。磷结合剂可以帮助患者在肠道把多余的磷排掉,既能保持身体的营养需要,也能避免高磷血症的发生。通过结合食物中的磷酸根减少食物中磷的吸收量,从而控制人体血液中的含磷浓度。

目前我国的磷结合剂分为含钙磷结合剂与不含钙磷结合剂,临床上常见的含钙磷结合剂药物有碳酸钙和醋酸钙,常见的不含钙磷结合剂药物有碳酸镧和司维拉姆。含钙磷合剂在我们国家应用广泛,不适当补充容易造成血管钙化等问题。近年国内外指南均强调了非含钙磷结合剂在高磷血症治疗中的重要地位,但是无论使用哪种降磷药物都必须坚持控制食物中磷的摄入。

血透病人磷高的危害(高血磷症发病率高)(5)

除了“3D”控磷法,肾友们定期复查血磷,监测血磷变化也至关重要。希望每一位肾斗士都可以严格控制饮食,必要时遵循医嘱服用磷结合剂以及提高透析充分性等方式配合降磷,将“高磷血症”扼杀在萌芽阶段,以保证生活质量,让自己生活得更加舒适。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