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湿热下注腹胀(关节肿胀麻湿热侵脾胃)

最近,厦门气候炎热且多夹湿,此时身体素质不够好,湿热邪气就会乘虚而入,如果脾虚再来凑热闹,身体内积累的湿浊之气,就特别容易堆积在肠胃等脏腑和关节经络里,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脾虚湿热下注腹胀?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脾虚湿热下注腹胀(关节肿胀麻湿热侵脾胃)

脾虚湿热下注腹胀

最近,厦门气候炎热且多夹湿,此时身体素质不够好,湿热邪气就会乘虚而入,如果脾虚再来凑热闹,身体内积累的湿浊之气,就特别容易堆积在肠胃等脏腑和关节经络里。

近日,厦门华医馆中医机构邀请2016海峡两岸中医药部分专家座谈,记者借此采访福建知名老中医、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厦门华医馆专家组成员涂福音教授,请他为厦门市民祛湿调理支招。

文/记者 张婧玮 何崇梅 漫画/小牛

【症状】

眼睑肿胀长痘长湿疹

为湿热纠结体内所致

病例:最近一段时间,生活很有规律的张小姐没有胃口,而且手臂和腰上长满了湿疹,不仅痒,还感觉全身无力。到社区药店买了适用湿疹的激素类药膏,涂抹了3天也未见好转。她改为看中医调理脾胃和祛湿,只喝了三副中药就改善了。

涂福音分析认为,当湿与热纠结在体内,就会表现出很多湿热方面的问题,比如因为热,容易长痘;因为湿,痘痘不易好。他说:“中医对湿热和脾胃的认识是,脾胃运化水湿;脾是土,土怕湿,厦门这个季节雨水太多、湿气太重,水湿通过皮肤进入到脾胃来,会造成脾胃运化水湿的功能受到损伤,所以你会感觉没有胃口。”

病例:魏女士这几天早上起来老感觉眼睛和脸有点肿,小便也不多,有时大便也是稀稀的不成形,还黏在马桶上,不容易被冲走。

涂福音分析说:“脾还主肌肉、四肢。全身肌肉均需脾所运化的水谷来营养,如果脾受损没有动力,水就会停留在体内,形成水肿、小便少、小便排出不利等情况,就会导致肌肉酸痛,下肢肿胀,脸部浮肿等症状。”

他提醒说:“最近一段时间,因肌肉酸痛胀,手指麻来就诊的患者特别多,尤其是已过不惑之年的中老年群体,湿热的天气状况下,关节常会感觉肿胀麻,其实是脾胃问题。”

“脾主运化、主四肢,牵一发而动全身。”涂福音说。

【调理】

黄芪党参薏米赤小豆

再加三片老姜煮水喝

涂福音说:“临床上消化科的慢性胃炎、慢性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皮肤病、泌尿生殖、肝胆系统等一类的疾病也与湿热有些关系。最近一段时间,小便发黄,腹胀或腹泻、食欲下降等患者也增多了。”

他说:“《黄帝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以及‘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个邪就是湿气的湿。我们在平时就要补气健脾,才会不受外来邪气侵袭,照顾好脾胃,特别是在这个暑热与湿邪同时出现的季节,预防湿热侵袭身体显得尤为重要。”

针对关节酸胀、皮肤长痘、早上起床眼睑肿胀,涂福音结合自己几十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开出了补气健脾利湿的调理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薏米30克,赤小豆30克,一起煮水喝,另外,同时可加三片老姜,用于温化脾胃,有助于脾的运化。”他说。

脾气不足时,内脏也会出问题,表现在食欲不振、不爱吃饭、胃胀、打嗝嗳气、排便不畅、排泄物过软,或者一天排便两三次等,都是脾气不足,脾阳虚弱的表现。他建议:“可将黄芪30克,淮山20克,茯苓30克,白术10-15克,陈皮9克煮水当茶喝。黄芪可以补气,白术促进大便成形,陈皮则理气。

涂福音说:“这些简单的日常调养,帮助增强脾胃和消化功能,达到清热除湿的目的,人的气色就会好起来。”

【链接】

鸭梨皮冬瓜皮

煮水祛湿效果好

国家一级营养师许少雄

清理体内的湿气,可用赤小豆、茯苓、瘦肉一起炖汤喝,还可用赤小豆、茯苓炖白鲫鱼。

植物的皮是水分交换最为频繁的部分,当然,也就具有非凡的祛湿作用。鸭梨皮、冬瓜皮经常会被当做废物而弃之,实在可惜。将梨皮、冬瓜皮和茯苓皮一起煮水喝,也同样有非常好的祛湿效果。

鱼腥草可清除肺热,是民间的常用食疗方法,将鱼腥草与白鲫鱼同蒸汤,更是客家人用来除湿热的好方法。

鲤鱼也是祛湿利水的能手,鲤鱼薏仁汤经常作为一道名菜呈现在许多人的餐桌上。

辣椒有升阳祛湿的作用,生活在盆地的人们都擅长吃辣,所以,当湿气特别重浊的时候,适当吃些辣菜也有一定的帮助。不过,如果内热偏重,就不建议吃辣椒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