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航冬奥会冬残奥会(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

3月13日,北京冬残奥会落下帷幕。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从北京到张家口,盛会成功的背后,是无数幕后英雄的辛勤与付出。特别是有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他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和默默付出,在50个日日夜夜中枕戈待旦、认真负责、全力以赴,确保了整个赛事的绝对安全。运动员赛场圆梦,离不开他们的担当与坚守。

护航冬奥会冬残奥会(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1)

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

作为本届冬奥会、冬残奥主要的竞赛场馆之一,国家体育馆必然是众多媒体、记者、各大转播商、赞助商追逐的焦点,也同时汇聚了各国奥运官员、参赛团队、众多志愿者、服务人员以及保障人员等等。为圆满完成安保任务,北京市公安局朝阳分局从各单位抽调精干警力,优中选优组建了国家体育馆安保团队。

同时,承担了奥运赛场上男、女子冰球项目的国家体育馆,在冬奥会连续18天和冬残奥会连续9天的赛事中,共迎接了30支冰球代表队,进行了45场激烈精彩的比赛,产生了冬奥会、冬残奥会冰球项目的两枚金牌。

由于国家体育馆是所有冬奥竞赛场馆中比赛周期最长、比赛日最多、结束最晚的一个,所以负责这里安保工作任务的国家体育馆安保团队自然也成为所有场馆安保团队中工作周期最长、工作开始最早、工作结束最晚的那个。

指挥部安保经理吕刚说,虽然之前有奥运会的安保工作经验,但那毕竟已经过去了14年,时代在变,安保工作面临的形势、责任和要求也都在变,加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自有其特殊性,所以我们一切工作都要从零做起,从细微处着手,确保绝对安全。”

护航冬奥会冬残奥会(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2)

每天工作18个小时 50天如一日

1月23日,在国家体育馆安保团队全体进驻国家体育馆动员大会上,吕刚就给安保团队讲,“冬奥盛会,国之大事。能够直接在第一线参与冬奥安保,是我们的无上光荣。大家一定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最高标准、最严要求、最佳状态完成各项任务!”。

从冬奥会开幕到冬残奥会闭幕,这50天中,吕刚都是每天早上7点准时出现在国家体育馆安保前沿指挥所内,开始一天的调度、协调、处置等工作,电话、电台不停的“狂轰乱炸”,从人员车辆进出、观众秩序维护、突发事件处置、后勤保障等等每个环节吕刚都要细致盯问,确保赛事整体有序进行。

赛事期间,国家体育馆每日比赛结束大致在零时左右,吕刚又要对当天的工作和第二天的工作进行汇总梳理,每天1点能够入睡就已经是一件庆幸的事情了。50天,每天工作18个小时,安保经理吕刚从未有过间断。

1月31日是农历除夕,安保民警在工作岗位中欢度春节,吕刚却偷偷的给自己的父母录了一段视频“爸、妈,儿子今年过年就不能看望你们了,新春快乐,你们保重身体!”他哽咽着说完这段话,眼泪在眼珠中打转,哪怕再多说一个字,豆大的眼泪都会从眼眶中掉落。正是他的这种工作精神,带动了整个安保团队,安保团队各个小组以“极致、细致、精致”的工作状态,顺利完成了一次次赛事安保。

护航冬奥会冬残奥会(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3)

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 保障一线的无名英雄

“人都齐了吗?好嘞,师傅出发吧!”清晨6点钟,前往国家体育馆的第一班车出发了,后勤保障岗位民警杨逸飞也开始了一天的工作,23点30分,盯到夜班换班民警返回酒店后他才能休息。他就是国家体育馆闭环后勤保障民警杨逸飞。

后勤保障工作琐碎却重要,在闭环状态下更是会遇到诸多困难,毫无经验的杨逸飞深知“人而不学,其犹正墙面而立”,决不能无章法地干后勤工作。所以他从零学起,制定工作计划、拉列每日工作台账,根据比赛制定勤务保障方案、力求在接送车辆、对接酒店、餐饮保障、分发保障物资等方面尽善尽美,确保闭环安保民警能心无旁骛完成安保任务。

护航冬奥会冬残奥会(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4)

每天平均单日进出场人员6000余人 必须万无一失

为确保冬奥、冬残奥会顺利举办,国家体育馆安保团队先后经历了安保筹备期、冬奥赛事期、冬奥残奥转换期、残奥会赛事期和移出期的五大安保任务阶段。

五大任务阶段的职责任务、人员安排、工作重点等都是不同的,而且在各个阶段中,安保团队都要交叉部署工作,比如在冬奥赛事期间,就需要对转换期的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和调配。为此,指挥所、闭环、非闭环安保力量就要随时调整自己工作任务和岗位。2月20日,在冬奥闭幕式结束后的第二天,国家体育馆安保团队一早例会又准时召开,所有安保人员又进入紧张的转换期安保工作。

护航冬奥会冬残奥会(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5)

国家体育馆西门是闭环证件核验和秩序维护岗位,是场馆内一个普通的安保值守岗位,每天平均单日进出场人员6000余人,一方面要保障证件核验万无一失,另一方面还要确保场馆人员进出畅通,所有安保民警以上岗后就要连续站着工作几小时,在换岗时才发现自己的两条腿都已经麻木了。但安保民警一直用标准的执勤方式和热情的服务水平,为来馆的各国参赛人员、各领域保障人员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他们中有年过半百老骥伏枥的老警伊修良和臧燕军,有巾帼不让须眉的铿锵玫瑰的李娟、孙俊丽、吴桐,也有朝气蓬勃的新警蒋贵生、郭健、戴楠、王阳、祝顺利。像这样的岗位在国家体育馆闭环、非闭环内还有很多,他们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中不平凡的坚守,确保了国家体育馆赛事的顺利举办。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浩雄

编辑/白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