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最离谱的蛋炒饭(被低估的蛋炒饭)

《蛋炒饭》是一部喜剧电影,上映于2011年,由黄渤、王毅和郭金主演。影片的主人公王大卫被一些观众称为"中国版阿甘",我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找到了这部片子。看完整部电影,对于《蛋炒饭》在豆瓣上的评分只有6.9分,我真心觉得这个分数有些低了。

见过最离谱的蛋炒饭(被低估的蛋炒饭)(1)

《蛋炒饭》的故事开始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老北京胡同里,这里住着三个孩子,分别是智商不高并且有些口吃的王大卫、聪明漂亮的苏茉莉和精明的李红兵,他们三个是从小玩到大的朋友。随着年龄的增长,时代的改变,他们朝着各自的人生目标努力着,曾经单纯的友谊衍生了爱情、参杂了利益、迷失了真心,只有一直被大家认为傻的王大卫始终初心不变、质朴善良。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下,王大卫用他的简单与复杂的人心做着顽强的对抗,无论社会如何嘈杂与浮躁,他用自己的"慢",守住了自己的"真"。

影片将视角投放到小人物身上,把小人物嵌入历史事件当中,于诙谐幽默中推动情节发展,展现了时代浪潮下社会的巨变与人生的荒诞。本文将从角色塑造和冲突运用两个角度,分析电影《蛋炒饭》,谈一谈我为什么认为它是一部被低估的电影。

见过最离谱的蛋炒饭(被低估的蛋炒饭)(2)

一、角色塑造:服饰的象征意义与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电影艺术的表达离不开人物服装的配合,影视服装是服装设计师根据影视剧本的特定内容和定位所进行的设计服装的行为,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艺术手段。下面将以影片中的三位主人公为例,从服饰的象征意义角度,看影视服装在电影中对角色塑造所起到的作用。

1、王大卫:一辈子不摘下的是帽子,一辈子放不下的是情义

王大卫一直被大家叫作"傻子",他的父母与朋友也都知道他不够聪明。工作第一天,从小一起长大的苏茉莉和李红兵前来祝贺,苏茉莉送了王大卫一顶白帽子,并告诉他"一辈子也不许摘下来",王大卫就真的戴了这顶帽子一辈子。几十年风风雨雨,王大卫失去了父母与兄弟,他被最好的朋友李红兵欺骗,与他喜欢的苏茉莉失去联系,可他却从来没有想过要摘下这顶已经脏污、起毛的白帽子。

见过最离谱的蛋炒饭(被低估的蛋炒饭)(3)

这顶白帽子好似观众的眼睛,它亲眼见证着王大卫在亲人一个个离世之后,独自承受着生活给予他的孤独与白眼。白色代表着纯洁,无论世事如何变迁,无论他所熟悉的那些人是变成了大富豪还是大明星,他还是最初的那个他。即便李红兵欺骗了他,他还是把他当作好朋友,即便苏茉莉永远不会喜欢他,他还是愿意等着她。

王大卫这一角色最鲜明特点就是"傻"。他的"傻"不是失去理智的疯疯癫癫,而是"一根筋",是淳朴,是善良,也是固执。他认定了朋友,便一生是朋友,认定了爱的人,便要爱一辈子,想要做一碗蛋炒饭,便一辈子做蛋炒饭,答应了朋友一辈子不摘掉白帽子,他就真的一辈子不摘。

见过最离谱的蛋炒饭(被低估的蛋炒饭)(4)

2、苏茉莉:无法脱下的是裙子,真正舍不了是梦想

见过最离谱的蛋炒饭(被低估的蛋炒饭)(5)

苏茉莉是王大卫爱了一生,也等待一生的女人。她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歌星,为了这个目标,她南漂、北漂、港漂,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都耗费在了娱乐圈中。在整部电影中,苏茉莉出场时只穿过两次长裤。第一次是因为被李红兵抛弃,她在王大卫的陪伴下去医院打掉李红兵的孩子。第二次是因为想要拉赞助开演唱会,她从南方带着乐队回到北京。她穿着长裤离开北京,又穿着长裤回到北京。"长裤"遮住的是她受伤的身体,遮不住的她从未忘记的梦想。

见过最离谱的蛋炒饭(被低估的蛋炒饭)(6)

苏茉莉同情王大卫,明白他的心,也懂得他的好,可同情不是爱。她追求自我,渴望爱情,想要出名,她已不再是胡同里的那个天真的小女孩。这在电影中早有伏笔,她在明知电影院有亲密镜头时,敢于和王大卫与李红兵逃票进入观看;她在确定自己喜欢上李红兵后,敢于把自己的身体交给他;她在得知李红兵要和她分手后,她头也不回的转身离去,转眼就打掉了孩子。苏茉莉是一个敢爱敢恨的新女性,这也注定了她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什么都敢做。

见过最离谱的蛋炒饭(被低估的蛋炒饭)(7)

苏茉莉回到北京以后,她无论去哪里都是穿着漂亮、性感的裙子。在电影当中,一个角色的服装搭配往往会产生明显的阶段性变化,苏茉莉从裙子到长裤再到裙子的变化,暗示着人物性格、心理和行为的重大转变,也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她曾经穿裙子,寓意着她对美、对性、对自我朦胧的追逐,遭受到李红兵的伤害后,她再次穿上裙子南漂,带着追求刺激与放纵自我的意味。直到南漂结束,她才真正意识到现实的残酷和青春的易逝,当香港富商提出包养她后,她经过一番挣扎,最终决定为自己的梦想再拼一把。

裙子对于女性而言,解放的不仅是被束缚的双腿,还有被传统约束的思想,对美、对性内心的渴望。苏茉莉不是传统的女性,她是前卫的、开放的、勇敢的,也是善良的,她是美的象征。她同王大卫一样都是固执的,但是苏茉莉更具现代冒险精神,她的不安现状与整个时代的浮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见过最离谱的蛋炒饭(被低估的蛋炒饭)(8)

3、李红兵:时刻穿着的是正装,一直惦念的是利益

李红兵小时候的梦想就是"当大官",他要出人头地,要权也要利。改革开放以后,整个社会迎来了巨大的变革,人们对金钱有了重新的认识,小胡同里长大的李红兵迫切的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为此,他设计欺骗了自己最好的朋友王大卫,获得了他下海经商的第一桶金。

见过最离谱的蛋炒饭(被低估的蛋炒饭)(9)

李红兵这个人物是精明的,狡诈的,利己的。为了成功塑造这一人物形象,影片在一开始就从细节上埋下了伏笔。他被不良青年欺负,找到王大卫告状,王大卫为了义气打算用砖头替他报仇。在外国使团参观教室的时候,幼小的李红兵及时替所有人解围,此时他已经显露出超越同龄人的心智。长大之后,李红兵每一次出场时的服装都非常的严肃、正经,经常是西装革履。观众用心对比就会发现,他的同龄人极少有人穿的像他这般衣冠楚楚,镜头中那些穿西装的角色多数都是商人,后来李红兵就成了商人,并且成了闻名全国的大富豪。

见过最离谱的蛋炒饭(被低估的蛋炒饭)(10)

李红兵极其注意自己的形象,他渴望成为人上人,渴望成功。他可以被看做是早年一些抓住机遇下海经商的人,他们为了金钱可以不择手段,可以放弃一切,他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大富豪,又会一夜之间一无所有。李红军永远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即使王大卫为了救他签下了担保协议,他还是选择连夜潜逃。在他沦为丧家之犬、财富化为泡影之后,他仍旧穿着那象征着他野心的西装,预谋着东山再起。

见过最离谱的蛋炒饭(被低估的蛋炒饭)(11)

文艺作品中,相较于角色的台词和动作,服装对于人物的刻画作用起着"无声胜有声"的作用。如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无论何时何地都把自己包的严严实实,这充分显示了他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的特点。王大卫对白帽子的执着强化了这个人物对于情义"固执"的一面,显露出这个时代下缺少的纯粹和简单;苏茉莉对裙子的喜爱,映衬的是她对自我实现的追逐;李红兵是一个现实主义者,一个精明的利己者,他脱不下的正装正是他对"出人头地"的渴望。

二、冲突运用:"傻"与"精"的冲突

文艺作品中,所有故事都必须建立在各种冲突—悬疑、紧张或者打破平衡—的基础之上,没有冲突的故事是不存在的。

1、王大卫个人与社会普遍认知

王大卫最突出的人物特点就是"傻",他头脑不够灵活,憨厚,笨拙,老实,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常常被一些人欺负、嘲笑,人们认为能够成功的人都是"精明"的人。但是王大卫通过开饭店当上了老板,并且生意越做越红火。这是影片中第一层冲突,是王大卫个人的成功与社会的普遍认知上的冲突。

见过最离谱的蛋炒饭(被低估的蛋炒饭)(12)

李红兵与大众有着一样的认知,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从王大卫手中骗取了饭店,王大卫一无所有。这是第二层冲突,是好人没好报,邪恶战胜正义所造成的冲突,它是王大卫的个人失败与社会普遍认知上的冲突。人们不相信"傻子"能成功,又不愿意让"好人"没有好报,且这部电影的定位类型是"喜剧",那么就需要让坏人遭殃,好人有好报,"傻子"最后的成功与社会普遍认知的冲突得以化解。但是这种化解是存在于文艺作品中的理想形式,并非是现实意义上的真实接受。

2、心灵世界与物质世界的冲突

王大卫的"傻"并不是真傻,而是太过老实、善良,他代表着拥有美丽心灵、纯洁灵魂的一类人,是未被尔虞我诈、唯利是图的现实社会所污染的一类人。李红兵则是"精明"人的代表,他骗取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后,经过多年发展,他的商业帝国越来越大,一跃成为闻名全国的大富豪。李红兵有野心、有智谋、有手段,给他一个机会,他就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这部电影中不只李红兵如此,王大卫的哥哥也是这样一类人,他们认为钱财是这个社会中最重要、最宝贵的东西,为此他们甘愿冒险,甘愿搏命。

见过最离谱的蛋炒饭(被低估的蛋炒饭)(13)

最后李红兵和王大卫的哥哥失败了,王大卫成功了,这实际上反映着导演的心理倾向,即物质世界的成功只是暂时的,而心灵世界最后的成功是必然的。王大卫的生活节奏是慢的,与商业社会瞬息万变的快节奏生活迥然不同。王大卫没有太多物质上的索求,他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所以他走的稳,也走的长远。在现代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不乏一些捷径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梦想,我们要守住自己心灵世界的"真",无愧于心,才能把人生这条路走到幸福的终点站。

王大卫被观众称为"中国版阿甘"不是没有理由的,他们都属于智商不高、孤独、善良的一类人,他们的心灵世界都是纯净的、简单的、美好的,但是王大卫与阿甘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阿甘的一生经历丰富,他会主动去参与和争取一些事,而王大卫则不同,王大卫的一生是简单的,他一辈子也没有离开过北京,几十年中,他接触的人和事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变化。

见过最离谱的蛋炒饭(被低估的蛋炒饭)(14)

相较于《阿甘正传》,电影《蛋炒饭》的确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如它没有展现出波澜壮阔的历史感,在主题深度的挖掘上呈现出"后劲不足"的状况,电影最后"大团圆"式结局更是带有突然拔高的嫌疑,犹如空中楼阁般让人不可信服。可是电影通过巧妙的手法,成功化用和致敬了一些经典电影,如:

  • 电影刚开头时,苏茉莉坐在长椅上,与《阿甘正传》的开头相比仅仅少了一片羽毛。
  • 电影院中的接吻镜头,与《天堂电影院》中影院里的接吻镜头几乎一样。
  • 王大卫、苏茉莉和李红兵骑自行车的镜头,与电影《站台》中骑自行车的场景相同。

这些熟悉的场景非但不突兀,反而与历史背景和整个电影故事融合的极其自然。

见过最离谱的蛋炒饭(被低估的蛋炒饭)(15)

如果仅看电影的名字,"蛋炒饭"很容易让观众以为是讲做饭的,可它其实不是。"蛋炒饭"可以看作是每一个小人物内心的追求,它或许不够耀眼,不够远大,也可能不会成功,甚至饱受质疑。在这个浮躁残酷的时代,王大卫的成功带有太多传奇色彩,这也使得一些观众评价电影是"好人有好报,傻人有傻福"的套路电影。

然而电影又真的是这样吗?结尾时,王大卫在城楼上面遇见了小时候的王大卫、李红兵和苏茉莉,这不是想象,也不是回忆,而是真实的相遇。整个故事在此时呈现出虚无感,无论是故去还是现在,都丧失了真实度。也许王大卫这个好人未必就得到了好报,也许发生在这三个人之间的故事还将会继续发生。时代如此,生活如此,人性如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