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谈未来制造业个性化按需定制(不是制造业不行)

马云谈未来制造业个性化按需定制(不是制造业不行)(1)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8 云栖大会上发表讲话

杭州网讯9月19日上午,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18 云栖大会上压轴登场,发表了有关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新趋势,提醒企业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从第一次我记得我们开会的时候,只来了三四百个工程师,大家在一个酒店里面,也没有什么东西可看,也没有什么东西可展览,大家只是一个交流。不知不觉已走到第十个年头的云栖大会,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上高科技、黑科技的云集之地。”马云表示,大家之所以关注此次大会,都是因为相信而看见。

不是制造业不行,是落后的制造业不行

“有人说实体制造业正在消失,我认为制造业不会消失,只有落后的制造业一定会消失。技术革命将会有五十年,未来的三十年将会是应用变革深入到方方面面,不仅是技术变革,更是思想意识的变革。”

马云提到,IT主要是为了控制未来,而DT((Data technology)是要创造未来,IT把人变成了机器,而DT要把机器变成人一样。

“未来十到十五年,传统制造业企业将会非常痛苦,今天的外部环境下,在技术变革的大趋势下,依靠传统的资源消耗型企业必定越来越难,挑战也会越来越大,不拥抱新制造业的企业,就如同盲人开车,你都不知道谁是你的客户,客户到底需要什么。”

因此,未来成功的制造业一定是用好互联网,一定是IoT,一定是云计算、大数据的新型制造业企业,“不是制造业不行,是落后的制造业不行,是你的制造业不行。”

新制造将会重新定义制造业

会上,马云还提出了“新制造”的概念。“新制造将会重新定义制造业,新制造业将会重新定义客户市场,重新定义供应链,重新定义所有的制造和商业的运营和服务,它是一场技术的革命。”

而定义新制造的标准在于满足个性化需求。“是不是按需定制,是不是个性化,是不是智能化,你知道你的客户是谁,你消耗的生产资料里面有没有数据。”

“工业时代人类发明了流水线,可以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数据时代同样可能也是流水线,但是流水线上却是个性化的生产。”马云进一步解释道,工业时代考验的是生产一样东西的能力,而数据时代考验的是生产不一样东西的能力。

新制造是“服务制造业”

如今,常有人提出要通过制造业回归就业,马云表示,“我认为这是不对的,未来的制造业不是就业的大军,因为未来的制造业可能都是人工智能、可能都是机器人,未来真正创造就业的主要力量是服务业。”

“新零售是线上和线下的融合,制造业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实体和虚拟的融合,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融合。新制造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完美结合。新制造的竞争力不在于制造本身,而是在于制造背后的创造思想、体验、感受以及服务能力。”

提到当今的贸易之争,马云表示,“我是相信这句话,他强任他强,月亮照大江,只有做好自己,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本次贸易战不可能在两个月、两年内解决,要有二十年的长期思想准备,只有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因为二十年,足够让任何一个企业成为未来的阿里巴巴,而阿里巴巴现在也只有十九年。”

中国社科院学者徐奇渊:马云在提醒我们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认为,过去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在新零售、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领域取得很大成绩,甚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一直以来,这一成功更多被评价为商业模式的创新,而其对实体经济的创新的贡献则缺善可陈。而近几年,中国经济的实体经济已经和潜在将要受到的冲击,正是很多人对中国未来经济产生担忧的原因。

“在这次云栖大会上我们看到,作为中国互联网的代表性企业,阿里巴巴已经开始将其优势与制造业进行融合。小到人工智能应用于工业生产的质量检查,大到supET 工业互联网平台,以及今天马老师在云栖大会上宣布新成立、向量子芯片发起攻关的的“平头哥”。我们看到阿里正在越来越多的,将自己的创新能力延伸至制造业。”

徐主任进一步表示,“马云提醒我们,实体经济的区分界限,并不是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区分,未来的实体经济,是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两者没有明确的界限。”

如果这一发展趋势成立——对于企业家而言,需要更新自己如何对数字经济的判断、对数字经济形态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对于决策部门和中国经济观察者而言,如何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变化进行再理解、再刻画,并且在此基础上,如何找到更适合当下的产业政策、从而激发企业和市场的活力——这也是需要回答的问题。

(杭州网 见习记者 娄晓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