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判断依据(动脉血气误抽了静脉血)
如何鉴别抽的血气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看看下面的内容~
临床上常碰到护士抽取动脉血气分析标本较困难,在穿刺中误抽了静脉血,而患者因惧怕疼痛拒绝再次抽血。
如何鉴别抽的血气是动脉血还是静脉血,是每一位护士应重视的问题。
鉴别动静脉血气的5大方法
方法一:看颜色,从外观上区分
血液颜色取决于还原性血红蛋白含量多少,但因存在各种各样颜色变异的因素。
例如:高血色素时,动脉血变成黑色;高吸入氧气浓度时,静脉血像动脉血;针管内混有水分,静脉血稀释后变成动脉血颜色;严重贫血时,静脉血像动脉血,大家要结合临床情况来综合分析判断。
动脉血颜色较鲜红,且随脉搏搏动可见注射器内液面搏动。如患者外周循环较差时,搏动不明显;严重缺氧时,动脉血颜色较深。
方法二:通过血气来判断
动静脉血在血气分析方面的主要区别:氧分压和氧饱和度。
正常人动脉血 PaO2 在80~100 mmHg,SaO2 > 95%;正常人的静脉血PaO2 在 40 mmHg 左右,SaO2在 75% 左右。
笔者总结临床经验,通过监测血氧饱和度可有效鉴别。
危重患者有心电监测和无创氧饱和度监测,记录抽血气时的无创氧饱和度数值,再与血气检验结果中的血氧饱和度相比较,相差 5% 以内的视为所抽血为动脉血。
例如:抽血气时,无创血氧饱和度为 97%,血气检验结果中的血氧饱和度在 92% 以上,可断定是动脉血。低于 92%,可能是静脉血。
方法三:从血气分析检验结果上区分
笔者经查阅相关文献总结,通过血气检验结果中的 PO2 值可以基本鉴别动静脉血。
如患者无创氧饱和度监测(SPO2)> 80%,血气检验结果 PO2 值< 50 mmHg,可断定误抽了静脉血。
方法四:通过血管内压力来判断
1.抽血气时有回血,拔出针管时,看针头是否快速喷血,要注意针头贴壁的问题;
2.护士用专用的血气针,动脉血会自行将血液压入血气针中,静脉血一般没有这么大的力量;
3.通过血管 B 超探头加压,可被轻易压瘪的血管是静脉,动脉在相同压力下不易被压瘪。
方法五:通过血管解剖形态和血流判断
该方法主要靠彩超,彩超看动静脉一目了然,在彩超定位下穿刺是最放心的,还可减少误穿刺。
经验总结:如血气分析标本结果未出时,通过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值,可估算动脉血氧分压值。笔者介绍一个简易判定动脉氧分压的口诀:
如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值是 90%,那么 PaO2 大约 60 mmHg;如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值是 80%,那么 PaO2 大约 50 mmHg;如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测定值是 70%,那么 PaO2 大约 40 mmHg。
动脉血气的六大采血部位
桡动脉
血管特点:
1.位于手腕部,位置表浅,易于触及,穿刺成功率高。周围无重要伴行血管及神经,不易发生血管神经损伤。
2.下方有韧带固定,容易压迫止血,局部血肿发生率较低。
选用建议:为首选动脉采血部位。
穿刺点:距腕横纹一横指 (约 1~2 cm)、距手臂外侧 0.5~1 cm 处,动脉搏动最强处;或以桡骨茎突为基点,向尺侧移动 1 cm,再向肘部方向移动 0.5 cm,动脉搏动最强处。
通过使用艾伦试验方法,成功抽取桡动脉血气分析标本。
方法如下:1.嘱患者握拳;2.同时按压患者尺动脉及桡动脉,阻断手部血供;3.数秒钟后,嘱患者伸开手指,此时手掌因缺血变苍白;4.压迫尺动脉的手指抬起,观察手掌颜色恢复的时间。
试验证明:若手掌颜色在 5~15 秒内恢复,提示尺动脉供血良好,该侧桡动脉可用于动脉穿刺;若手掌颜色不能在 5~15 秒内恢复,提示该侧手掌侧支循环不良,该侧桡动脉不适宜穿刺。
肱动脉
血管特点:
1.位于肘窝处,直径较桡动脉粗;周围无伴行静脉,不易误采静脉血。
2.位于肌肉和结缔组织深部,搏动不明显,易与各肌健、静脉混淆。
3.缺乏硬筋膜及骨骼支撑,穿刺时易滑动,压迫止血较困难。周围有正中神经伴行,穿刺时可导致神经损伤。
4.缺乏侧支循环,若穿刺导致动脉栓塞,可造成前臂血运障碍。
选用建议:当桡动脉因畸形、疤痕等不能使用时,可选用肱动脉进行动脉穿刺。不推荐儿童、婴幼儿行肱动脉穿刺。
穿刺点:肱二头肌内侧沟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或以肘横纹为横轴,肱动脉搏动为纵轴,交叉点周围 0.5 厘米范围。
足背动脉
血管特点:位置表浅,易于触及,较细、神经末梢丰富。
选用建议:一般只作为以上两种动脉不能使用或穿刺失败时的选择。
穿刺点:足背内、外踝连线中点至第一距骨间隙的中点处,选脉搏动最明显处。
股动脉
血管特点:
1.管径粗大、搏动感强、易于穿刺。
2.压力较大,难以按压止血,易发生假性动脉瘤,造成出血、血栓风险。
3.该穿刺部位有阴毛,若消毒不彻底易引起感染。周围有股静脉和股神经,穿刺时可能会导致股神经损伤或误采静脉血。
4.股动脉穿刺需暴露隐私部位。长期反复穿刺股动脉,可导致血管内壁瘢痕组织增生,影响下肢血液循环。
选用建议:通常是动脉采血最后选择的部位,一般只有当桡动脉、肱动脉不可使用或者穿刺失败时才选用股动脉。新生儿禁忌选择股动脉进行穿刺。
穿刺点: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 1~2 厘米,或耻骨结节与骼前上棘连线中点,股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头皮动脉
血管特点:
1.比较表浅,较伴行静脉隆起,外观呈皮肤颜色或淡红色,有搏动,管壁厚,不易压瘪,血管易滑动;
2.少数隆起不明显但能触及搏动。
选用建议:婴幼儿头部相对易于固定,常用于婴幼儿动脉穿刺。
穿刺点:动脉搏动最明显处。
导管采血
选用建议:对于留置动脉导管的患者,可通过导管采集动脉血标本。
注意事项:如无法在采血后 30 分钟内完成检测,应在 0℃~4℃ 低温保存。
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并发症一:皮下血肿
临床表现:穿刺部位疼痛、肿胀、青紫或瘀斑块。
原因:1.按压时间不够或按压方法不正确;2.凝血功能异常;3.穿刺技术不熟练。
预防与处理:1.掌握操作技巧,防止穿破血管壁;2.掌握正确的按压方法及时间;3.及时冷敷。
并发症二:穿刺处出血
临床表现:穿刺处有血液流出
原因:1.穿刺后肢体过早活动;2.穿刺时假性动脉瘤破裂;3.凝血功能异常。
预防与处理:1.穿刺后按压 10 分钟至无出血为止,勿过早活动肢体;2.避免在动脉瘤处穿刺抽血;3.立即平卧,用无菌敷料将明胶海绵按压直至不出血为止。
高水平的护士成功穿刺动脉血一方面为医生诊断疾病及患者发生病情变化提供准确的检验数据,另一方面为患者赢得宝贵抢救时间做出相应的保障。
相信广大护理同仁通过不断地临床实践,能熟练掌握抽取动脉血的技巧与鉴别能力。
来源:护理时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