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孩子吃的腌萝卜(最好的育儿方式)
南开大学教授齐善鸿讲过一个故事。
有位家长请教他:“我家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念书?”
齐教授反问他:“你们两口子喜欢念书吗?”
那位家长摸了摸头,不好意思地说:“我们也不是很喜欢念书。”
齐教授笑着说:
“你们都不喜欢念书,却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念书,那难道不像别人家的孩子吗?”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养育孩子就像“腌萝卜”,把萝卜扔进20年老汤的咸菜缸里,不需要萝卜努力,萝卜都会变成腌萝卜;
把人参放进腌萝卜的缸里,几个月后,人参也会变成了萝卜味。
反之,把萝卜扔进20年泡人参的老汤里,3个月后也会变成人参味。
可见影响物质变化的本质,是环境。
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想要孩子出色,父母都应创建好家庭能量场,把正能量传递给孩子。
诚如托尔斯泰所说:
教育孩子的实质在于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的最有力的方法。
最好的的育儿方式,就是父母以身作则,把好的品格和习惯自然地传递到孩子身上。
不同父母,“腌出的萝卜”不一样
拿破仑说过:
孩子的命运是父母创造的。
一个孩子的素质高低,取决于父母的综合能力。
失败的父母,会对孩子无原则地保护和退让,让孩子失去真正的独立性;
而优秀的父母,会营造出平等友善的家庭氛围,培养孩子各项生活技能。
梁启超先生的育儿方法,堪称家教典范。
梁启超十分开明,与子女们亦师亦友,从不用父亲的威严去压制孩子。
孩子们自主选择喜欢的事情,梁启超会给出建议,但不过多干涉。
而且,梁启超即使再忙,也会留出时间陪伴孩子,教他们念书,借助自我的经历教育他们热爱生活,找到兴趣,积极进取。
在孩子们出国念书的期间,他不仅经常给他们写信,还会结合孩子的亲身经历,随机点化。
让孩子们从挫折中磨砺心志,找到生活的价值。
在这种优良的家教下,梁家九子事业和学业都很成功,而且品行都优良端正。
哲学家柏拉图曾说:
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
如果父母引导的方向有偏差,将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命运。
“大衣哥”朱之文通过唱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让全家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可他在子女的教育上却很失败。
儿子朱小伟上初中时出现厌学情况,他没有好好管教儿子,而是放任儿子沉迷网络游戏。
看到朱小伟辍学在家无所事事,朱之文一边嫌弃儿子不争气,逼他外出打工,一边又给他塞了1万元路费。
甚至朱小伟成年后买衣服,剪头发都是父亲付钱。
正是朱之文一味地给孩子托底护航,才使如今的朱小伟还是一事无成,即使成家,生活还靠父亲接济。
古语云:“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虽然父母们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但参差不齐的教育认知,造就了大相径庭的家庭氛围。
父母不同的“腌萝卜”方式,培养出孩子不同的行为习惯,使之形成迥异的人格素质,造就他们千差万别的人生。
会“腌萝卜”的父母,给孩子做好榜样
网上曾有个热门提问:“为什么我很努力地教育孩子,但还是很失败?”
有个高赞回答是:
教育的成果不在于你做了多少,而在于对方接受了多少。
智慧的父母用爱指引孩子独立,失败的父母则用爱束缚孩子成长。
表姐对女儿的教育一直很重视,每天的作业她都会亲自监督检查。
晚上女儿在做作业时,表姐就守在旁边,一会儿看下女儿的作业,一会儿瞄一眼手机。
每当看到女儿做错题时,表姐就会一边数落女儿上课不认真,一边又不满地教女儿如何做。
渐渐地女儿做作业开始磨蹭,成绩也一直处于班上中下游。
为了提高女儿的成绩,表姐给她报名了辅导班,还负责每天的接送。
有时下课晚,表姐就对女儿念叨:
“为了你学习,妈妈早出晚归,你要是还考不好,就对不起我的辛苦付出。”
去年年底考试,女儿的成绩不升反降,表姐崩溃地大哭了一场。
塞缪尔说:榜样具有良好的感染力。
会“腌萝卜”的父母不会只做表面文章,而是身体力行地做好孩子的引路人,润物无声地让孩子学以致用。
樊登老师曾讲过他与儿子嘟嘟的故事。
创办“樊登读书”时,樊登老师忙得不可开交。
但除了出差,其他时间他都会选择在家里工作。
每次他在家里读书、录书、写书,做直播,嘟嘟都会在旁边静静地看着爸爸工作,听爸爸讲书。
耳濡目染下嘟嘟也喜欢读书,不但涉猎的书种类繁多,碰到不懂的问题他还学会了自己去查。
在学习上,嘟嘟从来不让父母操心,自己会主动去预习功课,完成作业。
樊登老师说:“嘟嘟从我的身上看到的是学习很有用,学习带来的乐趣很多。”
在这种“好学”的氛围下,嘟嘟读初二时就已被保送重点高中了。
通透的父母都懂得,成人比成功重要,有趣比有用更重要。
会“腌萝卜”的父母,懂得启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自觉性、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并践行在学习生活中。
优秀的父母,都懂得“煲好自己的汤”
有句话说:想要孩子成才,先学会做个好父母。
撬动地球的手,就是推动摇篮的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至关重要。
家庭对孩子最好的教养方式,就是“腌萝卜”式的浸泡教育。
但对孩子进行“腌萝卜”教育前,请父母先“煲好自己的汤”。
1. 提升认知,尊重孩子的兴趣
时代在改变,父母们的育儿方式也要转变。
家长总用过去的思维只会局限孩子的兴趣,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尊重孩子的爱好,孩子才会散发别样的芬芳。
奥运冠军杨倩,小时候喜欢玩打枪中娃娃的游戏,练就了一手好枪法。
杨倩上小学时,碰上射击教练去学校选拔,她毫无悬念地被选中了。
然而杨倩的成绩一直很好,如果去发展自己的兴趣,有可能会影响学业。
杨倩父母在担忧之时,了解到兴趣不仅没有耽误孩子的学习,反而因为频繁的训练磨砺出孩子坚毅的性格。
于是,父母把选择权交给杨倩,自己去决定未来想做的事。
在杨倩决定成为一名运动员后,父母不断鼓励她的同时,还与她约定训练与学习都要坚持下去。
对自己高要求的杨倩,不但努力考上了清华,还在东京奥运会上勇夺两金。
父母提升自己的认知,尊重孩子的兴趣,让孩子能够沉浸在喜欢的事情上,这无疑是孩子一生的幸运。
2. 做到自律,用行动影响孩子
看过一句话:
父母缺少自律,就不可能让孩子懂得什么是自我完善。
家长的省察自律能力,是孩子成长力量的源泉。
曾国藩在朝中做官,饮食起居,都坚守清贫朴素的家风,不去沾染官宦习气。
身体力行的同时还倡导孩子要读书明理、勤俭自持,不能懒惰。
他处处为子女做榜样,凡是要求儿辈做到的,自己先做到。
由于曾国藩教导有方,长子曾纪泽学贯中西,成为了有名的外交家;次子曾纪鸿研究古算学也取得了相当成就。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注重做到自律,以自己的言行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孩子。
让孩子能够有启发的同时,更能将良好的行为运用到生活中。
3. 持续学习,与孩子共同成长
还记得湖南衡阳那个把三胞胎都教育成才的妈妈谭文卉吗?
为了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除了正常的学习,妈妈还带着孩子们一起看科教、历史、动物方面的电视节目,鼓励他们多看报刊书籍。
孩子做作业,谭文卉就在一边看书学习。
她检查作业时从不直接指出错误,而是告诉孩子们错误的个数,让他们养成仔细检查的习惯。
周末休息,谭文卉会带着孩子们去田野亲近大自然,参观博物馆、科技馆开阔视野,还经常陪孩子们踢足球、打羽毛球和乒乓球。
三个孩子被谭文卉教育得阳光自信,而谭文卉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位教育专家。
父母给予孩子陪伴、并持续学习,把好的习惯刻在孩子心中。
与孩子共同成长,既能让孩子放手高飞,也能让自己的心灵丰盈富足。
写在最后
看过这样一则视频:
妈妈下班回来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孩子也不学习、吵着玩手机;
爸爸抽烟,孩子也跟着抽烟;妈妈情绪失控乱发脾气,孩子照做......
当父母惊讶于孩子们不恰当的言行举止时,可曾想过,这些都出自于自己身上。
《被忽视的孩子中》写到:
“作为孩子,他们像小电脑一样,接受来自环境的反馈,存储在记忆中,结合各种各样的反馈,发展出一套对自己技巧、天赋、缺陷和不足的认知。”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亦是父母身上的折射。
环顾四周,几乎所有令人羡慕的“别人家孩子”都有迹可循,都是父母以身作则换来的。
正如周国平所说:
“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真正智慧的父母,从来都是先做好自己,再引导孩子。
来源:南方周末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