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与周武王的渊源(姜子牙为何会受到周武王的打压)

谁人不识姜子牙?即便这位传说中喜爱用直钩钓鱼的神人已经离去数千年,他经历过的传奇故事至今也为人津津乐道。其与所侍奉的君主周武王的君臣和睦,亦为历代所推崇。只是你可知,姜子牙那与周武王令人艳羡的和谐关系之间,其实还夹着一儿一母。

姜子牙与周武王的渊源(姜子牙为何会受到周武王的打压)(1)

一、君臣?亲家!

一说起姜子牙,不少朋友都会想到《封神榜》等文艺作品。作为“火”了数千年的知名隐士、谋士和得大智慧者,姜子牙长期以来都广受赞誉。无论是在出仕前的独钓江边,还是辅佐武王以灭商纣,姜子牙的才华和境遇都是人们关注他的重点。相比之下,他的家庭就要“默默无闻”得多——他唯一的女儿便是周武王的王妃。

惊讶吗?周武王和姜子牙长久以来都被当做君臣和谐的代表,姜子牙 更是无数士人的目标。可这两人不仅是君臣,还是姻亲。姜子牙既是武王麾下的谋臣,也是他的老丈人。姜子牙唯一的女儿邑姜,在嫁给周武王之后还为王室诞下了两位王子——周成王姬诵与晋国开国之君唐叔虞。

姜子牙与周武王的渊源(姜子牙为何会受到周武王的打压)(2)

《论语》载,周武王在夺得天下之后曾感慨:“予以乱,臣士人”。也就是说,在西周初期的一众功臣里,周武王最看重十位。而这十人中既有军师姜子牙,也有王妃邑姜。姜子牙自己功劳不小,唯一的女儿又这么优秀,再加上两个外孙(其中一个还最有可能继位),周武王不与姜子牙关系和睦显然才说不过去。

二、让步?权谋!

不过我们也见到,周武王虽对姜子牙十分敬重,却也是将他分封去了齐国。齐国所在的土地在后世是文化的沃土,物产也非常丰富。但在姜子牙所处的时代,齐国却是周王朝新获得的东方土地,“地泻卤,少五谷,而人民寡”。再加上周在此地的根基并不稳固,支持殷商的残余势力仍旧活跃,受封于齐客观上并不是什么好奖励。

姜子牙与周武王的渊源(姜子牙为何会受到周武王的打压)(3)

但即便如此,姜子牙也欣然接受。且在进驻齐都营丘后,姜子牙也确实为诸侯国的建立殚精竭虑。姜子牙会不明白建设齐国的不易吗?当然不会。可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奔赴东方——因为他既是受封建国,也是临危受命。

虽然《史记》载“(周武王)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即姜子牙)为首封”。但当时周武王的王位坐得并不稳当。殷商余部和企图浑水摸鱼的野心家都对天下虎视眈眈。所以周武王不得不首先派出懂自己,更懂天下的姜子牙亲临东方的新领地。

姜子牙与周武王的渊源(姜子牙为何会受到周武王的打压)(4)

而如果说把姜子牙分封于齐的举措,最直白的效用是肯定姜子牙的开国之功,最重要的效用是巩固周王朝在东方的统治,那么于周武王及其家族而言,这样的举措多少还有些维护家族权威的意思。

前面提到,姜子牙既是功臣,也是周武王的老丈人,是将来的周天子姬诵的外公。姜子牙若一人出彩也罢,可他的女儿和外孙们也都是西周初期的核心人物。作为外戚,姜子牙首先获封的现实难免让同样有资格封邦建国的一种姬姓子弟忌惮。而他若继续留在周天子身边,谁也说不清周武王和周成王父子对姜子牙的信赖会不会再上一层楼。因而在一开始就将姜子牙封于远离王畿的齐国,既是周武王在捧姜子牙,也难免存在一些敲打这位外戚的意味。

姜子牙与周武王的渊源(姜子牙为何会受到周武王的打压)(5)

三、闻名?美名!

不过我们也见到,无论是周武王还是姜子牙,在后世都享有盛名。二人之间姻亲的关系没有吸引太多的关注,姜子牙受封于齐的不易也鲜少被人提及。不是说“八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吗?即便人们不敢妄谈天子的八卦,怎么连姜子牙的也不在意了呢?——因为姜子牙虽不是天子,却也是古人眼中的人神!

有关姜子牙的文字资料,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便是《尚书》。在书中有五篇周武王的“讲话稿”(从行文口吻看,应当是为周武王代笔的文章)。虽然这些文章没有著名撰写人,但其中三篇被普遍认为是由姜子牙代笔。试想,封建时代的哪位读书人不期待有朝一日能替君王拟写文章?因而古时士人将姜子牙作为艳羡对象、奋斗目标,乃至保佑自己仕途平坦的“保护神”也着实不是什么怪事。

姜子牙与周武王的渊源(姜子牙为何会受到周武王的打压)(6)

且《诗经·大雅》还言:“维师尚父,时维鹰扬”。也就是说,姜子牙不仅是那个既能独钓江边,又是为君解忧的文臣,还是一位勇武过人、身先士卒的猛将。回望封建时代,王阳明、岳飞等儒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多高?比他们早了好几千年的姜子牙显然地位只高不低。

其实早在汉唐,姜子牙就已经被视作“武神”或“战神”而享受立庙祭祀。唐宋时,姜子牙作为“武神”甚至还享受国家祭祀,是无人敢说不好的一位人神。后来,他的“武神”之位虽逐渐被关羽取代,但位极人臣的真实事迹依旧被普遍传颂。这使得他即便不再是保家卫国的“神”,也依旧是士人追捧的榜样。笔杆子在自己粉丝的手里,姜子牙又怎会没有美名呢?而要美名,不上台面的八卦自然就不会被大肆宣扬。

参考资料:

[1]刘彦彦.历史·政治·文学——姜子牙形象的演变与文化内涵[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110-116.

[2]王恭俭.揭秘千年晋祠圣母殿与邑姜之谜[J].文史月刊,2018(09):65-6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