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是哪一回(宋江聚义堂上排座位)

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是哪一回(宋江聚义堂上排座位)(1)

"江湖救急及时雨,助危帮难行义举。"

这两句话说的是梁山100单八将中的第一号人物——宋江。宋江是《水浒传》中的一个主要人物,是水泊梁山农民起义军的领袖,在一百零八将中稳坐梁山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水浒传》背景

《水浒传》是一部被广为流传的经典小说,名列四大名著之中。这本小说主要讲的是,各路英雄豪杰齐聚水泊梁山起义反抗朝廷的故事。书的故事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人物的形象刻画非常鲜明。

书中有许多人物,被广大民众所喜欢。如武松,鲁智深,李逵,宋江等,他们来自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身份,纷纷齐聚水泊梁山揭竿而起,最后被朝廷设计利用、陷害。只有少数的人幸存了下来。

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是哪一回(宋江聚义堂上排座位)(2)

《水浒传》的前期内容,向人们展现了江湖的快意恩仇与英雄侠士的肆意潇洒,兄弟之间的意气风发与肝胆相照,后期内容,则是抒写了一篇篇江湖儿女的无奈,在奸人胁迫下的悲痛,乃至于走向最后的毁灭悲剧

梁山好汉的悲剧结局与宋江有很大的关系。宋江不是心甘情愿地去往梁山,而是被逼无奈。他心中一直梦想着是能够在朝廷当中为官。

正是这样的思想主张,导致了他之后犹豫不决、摇摆不定的行事作风,最终给整个梁山好汉带来惨痛的教训。

宋江,山东郓城宋家村人,表字公明,排行第三。宋江的性格多变,面对着不同的人事物,有不同的态度对待,不同的人对他也有不同方面的评价。

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是哪一回(宋江聚义堂上排座位)(3)

宋江对他父亲非常孝顺,对家人也比较亲和,在"孝道"方面做得很好,得到了大家的承认与夸赞,又因他长得比较黑,所以得了一个"孝义黑三郎"的称号。他又憨厚敦善、仗义疏财,喜欢广交江湖中的绿林好汉,并对他们给予帮助和救济,在江湖中,人送称号"及时雨"。

整体看上去,宋江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好人,他又有孝义,又充满江湖义气,广受好评,但他也心狠手辣,他因为怕李逵坏了他的名声,亲手毒死了他最忠心的好兄弟。

宋江,一个有文化、有知识,受到过良好教育的文化人,行事低调、待人客气,以礼待人、彬彬有礼,圆滑而长袖善舞,是一个笼络人心的高手。

他复杂的心理造成了他多变的行事,宋江不过是朝廷下的一枚小小官吏,微不足道,地位微末,但他心中有着大大的理想,胸怀大志,试图得到更多的朝廷的器重。

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是哪一回(宋江聚义堂上排座位)(4)

正是宋江这种与实际地位身份丝毫不匹配的理想与心理,致使他之后的人生跌宕起伏,摇摆不定,最终导致了他与其他梁山好汉,走向灭亡的结局。

仔细观察,会发现宋江并不是一个直白而单纯的英雄,并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好人,他有自己的小心思,有自己的自私自利的一面,他也会在别人触及到他自己的利息时,流露出狠毒的一面。

他不是圣人,做不到完全的无私无害,做不到"我为人人"的奉献,但他有着那个时代人们常有的心理状态:一心朝廷。沦落草莽后,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坚持招安后,是一心甘愿"抛头颅,洒热血"。

宋江,有着古代人物共同的愚忠,只可惜正是他不知变通的愚忠,让梁山好汉走向了衰败破灭的结局。

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是哪一回(宋江聚义堂上排座位)(5)

忠义伪善的复杂形象

《水浒传》中的关于道义与忠孝之间的矛盾冲突,几乎都被加诸在宋江身上。他的人物形象的复杂,最后只能落在"虚伪"二字身上。

宋江的确很是忠义,他能仗义疏财,帮助他人,看上去热心肠又善解人意,他又渴望江湖,期待着江湖儿女的肆意,但他又一心被招安,只愿能有一个安心之所。

矛盾而不解,冲突又复杂,前中后期宋江不同的表现,只能这样书写。千人千面,一个人的确不可能做到保持唯一一面,宋江,其实就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古代世人的形象角色。

宋江上到梁山,是被逼无奈,同时又有自己的考量。他被小妾相逼,沦落为寇,不被地方官府相容,实则是他胸怀远大目标,当前的身份已经不能支撑他实现完成。

宋江广结交江湖好友,在受处罚被发配的途中,认识了不少侠士侠盗,收服了忠心于他的兄弟手下,为他以后上到水泊梁山,成为起义领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宋江,是水泊梁山第三代寨主。在他之前的,是拍大头的晁盖。晁盖比宋江先上水泊梁山,有着一大批兄弟,实力比宋江雄厚。

宋江虽然为人友善,长袖善舞,但自诩傲然,不甘愿为人低下。碍于宋江在江湖上"及时雨"的名声,晁盖在宋江上到梁山是,也自愿"退位让贤",但宋江假意推脱,两人也是好一阵子纠缠。宋江也有意,在水泊梁山,拉拢住自己的实力。

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是哪一回(宋江聚义堂上排座位)(6)

座次间梁山划分两派

聚义堂上,众多好汉本是随意坐,但在宋江来临后,便在聚义厅上排起了座次。在上座上的,是晁盖,宋江,吴用,公孙胜,这四个人。

晁盖计划按照每个人的功劳大小来排座位,但宋江却说,"休要按功劳分高下,梁山原先的头领去左边主位坐,新到头领去右边客位坐,待日后出力多少,再做定夺。"

此话一出,看似十分有礼,公平公正,又给足了梁山"老人们"面子,又让新到梁山的新人们充满动力,但实则暗自将水泊梁山的势力进行了一个鲜明的划分,明目张胆地拉拢属于他自己的势力。

宋江单单只通过聚义堂排座位这一件事,就将整个梁山的势力分割两派,左边的是晁盖的人,右边的是宋江的人。将人员拉拢的行为,做得分外鲜明。这一点,在上座的其他三个人,看的是清清楚楚,各有思索。

宋江把聚义厅改为忠义堂是哪一回(宋江聚义堂上排座位)(7)

心思淡然不予纠缠——及时抽身方得善终

坐在上位的四人之一——公孙胜,他是一个将世俗名利不看在眼底的出家道士,凡事俗物对他而言,也不过尘埃微末,不值得过分看中。在宋江与晁盖陷入势力的分割时,他看出了这梁山好汉兄弟情义的变质。

公孙胜,心怀天下,一心为民,救济苍生是他的追求,把苍生放于心中的人,就不会再去计较一些名利了,不管名声还是利息,在苍生面前,都不值一提。梁山好汉不复从前团结,梁山从此无真情,兄弟情义掺杂了利息纠葛,及时抽身,不再掺合其中,才是根本。

公孙胜正是看出了这一点,看明白后他向众人请辞,以回乡看望老母亲为由头,一句"贫道去也",离开了水泊梁山,离开了这众人的暗自争斗,同样脱离了之后梁山好汉的悲惨命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