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存在感消失的鸭舌帽(趣谈乌纱帽)

《宋书。三十卷》“汉明帝初,司徒建安,王休仁统军,赭圻。制乌纱帽,反抽帽裙,民间谓之司徒状。”最早的乌纱帽应该是王休仁把之前古人戴的用乌纱(黑布)做的乌纱幍(百姓用乌纱巾裹在头上)改进而来。

令人存在感消失的鸭舌帽(趣谈乌纱帽)(1)

乌纱帽。乌纱幍。

秦汉时,普通百姓经常戴黑色的头巾。叫帻。乌纱帽创造出来也在很长时间只是民间装束,并没有得到广泛认可。直到隋朝初期,《旧唐书》记载“开皇初,高祖常著乌纱帽,自朝贵以下,至于冗吏,通著入朝。”由于权贵的青睐,乌纱帽才流行起来。但隋唐宋元历朝都未把乌纱帽定位成官帽。只是作为便服冠服佩戴。《明史》“洪武三年,凡常朝视事,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公服。”明朝乌纱帽才正式成为官帽,被官府启用。

清朝满人废除汉地冠服风俗,兴文字狱,推行满族文化,汉地文化受到严重打压。但文人墨客还是巧妙运用戏曲文艺的形式变相传承了汉地文化,把乌纱帽隐喻成官帽的代称,既符合人们传统认知又不伤清廷规范,久而久之,乌纱帽就成了普通人定义官员升迁荣辱的变相称谓。形成社会共识!

当官要为民做主,头顶乌纱清风补。人活一世几十年,忠义孝廉子孙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