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王朱高煦历史结局(汉王朱高煦的真实下场)

永乐九年十一月初十,这一天对大明帝国来说是无比重要的一天。

按照明成祖朱棣的指示,明廷大小官员正在为其孙朱瞻基的皇太孙册封典礼而忙碌。

伴随着庄严而古老的宫廷音乐,手持玉圭的朱瞻基由礼部官员引导着依次完成了各项册封仪式。

作为这场典礼的真正主人,朱棣为自己的基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

说起来,这是他登基以来举行的第三次盛大的庆典活动了。

第一次是他登上皇位,第二次是册封皇太子朱高炽。

对比起来,这一次的心情远比前两次舒畅。

简而言之,册封朱瞻基为皇太孙不仅是自己发自肺腑的愿望,同时也得到了全体官员的支持和拥护。

看着相貌英俊的皇太孙在整个仪式中表现地潇洒而得体,心花怒放的朱棣不禁忘记了典礼的规定,竟起身亲自将皇太孙之冠戴到了朱瞻基头上。

一时间,整个典礼达到了最高潮,两旁官员的“万岁”呼喊声响彻殿宇。

于是,明成祖朱棣苦心栽培13年的“好圣孙”朱瞻基遂成为了大明帝国名副其实的候补皇帝。

汉王朱高煦历史结局(汉王朱高煦的真实下场)(1)

明成祖朱棣剧照

朱瞻基被册封为皇太孙,欢喜的当然是皇太子朱高炽。

因为朱瞻基被册封为皇太孙无形中巩固了他岌岌可危的太子地位。

退一步说,若朱棣日后果真废掉了自己,继承皇位的也不会是他的老对手:二弟朱高煦。

汉王朱高煦历史结局(汉王朱高煦的真实下场)(2)

朱高煦剧照

朱高煦,是明成祖朱棣的第二子,自幼好武恶文,《明史》载其“性凶悍”。

靖难之役爆发后,朱高炽以燕世子的身份留守北平,朱高煦则一直陪着朱棣在前线厮杀。

凭借自己悍勇的性格,朱高煦曾数次帮朱棣解围。

在建立赫赫功勋的同时,朱高煦难免萌生了一种夺嫡的念头。

这时,朱棣的第三子朱高燧也心怀叵测地掺和了进来。

于是,朱高煦和朱高燧结成了同盟共同对付世子朱高炽。

不久,三人的矛盾被建文帝侦知。

建文帝便让方孝孺给镇守北平的朱高炽写了一封信,试图离间燕王父子。

还好,朱高炽看透了方孝孺的计策,收信之后立即派人将信件送给了朱棣过目,化解了朱高煦的谗言。

朱棣登基后,两人之间的明争暗斗越演越烈,朝臣也分成了两派。

淇国公丘福和驸马王宁等多数武将明确表态支持朱高煦,但朝廷的文官们却十分中意朱高炽。

实际上,朱棣也倾向立朱高煦为太子,但嫡长子继承制的老传统却无形地制约着他。

据说最后让朱棣下定决心立朱高煦为太子的,是靖难之役爆发前断言朱棣有帝王之相的著名相士袁珙。

袁珙自号柳庄居士,后世标榜自己源出“柳庄相法”的相面者据说就是出自袁珙这一脉的传授。

当时,袁珙见罢朱高炽和朱瞻基,当即表示此二人均有天子的贵相。

听完袁珙之言,朱棣再也不做他想,终于在永乐二年将朱高炽册封为太子。

汉王朱高煦历史结局(汉王朱高煦的真实下场)(3)

朱高炽剧照

公元1424年7月,明成祖朱棣病逝榆木川,太子朱高炽登基,是为明仁宗。

明仁宗上台后,不仅奉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还为22年前被朱棣处死的方孝孺等人平反。

可惜,明仁宗享国不长,在位不到十个月便去世了。

明仁宗去世的消息传出,乐安城中的汉王朱高煦坐不住了。

汉王朱高煦历史结局(汉王朱高煦的真实下场)(4)

朱高煦剧照

当年朱棣病逝榆木川,朱高煦就想先发制人。

由于朝廷封锁了消息,朱高煦不知虚实,最终不敢贸然行动。

现今京城密探已确切探知朱高炽死亡、朱瞻基正自南京返回,这个时机的确千载难逢。

于是,朱高煦立即决定派亲信驻扎在南北往来的交通要道上,准备在中途截杀朱瞻基,然后起兵夺位。

朱瞻基旁观父亲朱高炽和二叔朱高煦明争暗斗了二十多年,对朱高煦的伎俩早已了如指掌。

他接到信件后当日即率几名轻骑返回了京城,朱高煦派出的杀手紧赶慢赶还是晚了一步。

汉王朱高煦历史结局(汉王朱高煦的真实下场)(5)

朱瞻基剧照

朱瞻基顺利继承帝位后,做贼心虚的朱高煦心中不免有些慌乱。

于是,朱高煦一面加紧在军事上和经济上做准备,一面想法设法地试探朱瞻基。

为了麻痹朱高煦,朱瞻基刚一继位就赏赐给了朱高煦大量的宝物。

对朱高煦的国策建议,朱瞻基也无不批准。

此外,朱瞻基还多次派遣使者夸赞朱高煦。

朱高煦中计了,他将朱瞻基的欲擒故纵当成了软弱可欺。

于是,朱高煦便想效法其父朱棣,打起了“清君侧”的大旗。

与此同时,朱高煦还派亲信枚青进京联络当初在靖难之役中和他并肩作战的故旧,曾平定安南、现今手握军权的英国公张辅便是他的第一个联络对象。

张辅二话不说,立即就将枚青捆起来送给了朱瞻基。

朱瞻基亲自审问枚青,将朱高煦的兵力部署了解的一清二楚。

这时,山东州县也纷纷上奏了汉王朱高煦谋反。

这时,朱瞻基反而不着急征讨朱高煦了。

他还是希望朱高煦能及时回头,便派了个老成持重的宦官去劝说朱高煦。

朱高煦倒是简单干脆,当着使者的面骂起了朱瞻基和其父朱高炽违反祖制。

使者刚走,朱高煦的挑战书就送到了北京。

看罢朱高煦的来信,朱瞻基明白和平解决已不可能,遂立即召开了御前会议。

汉王朱高煦历史结局(汉王朱高煦的真实下场)(6)

朱瞻基剧照

会议中,武将们都推荐战功赫赫的阳武侯薛禄,或是智谋超群英国公张辅率军平叛。

谁知,朱瞻基却力排众议,决定御驾亲征。

他知道当年建文帝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不肯御驾亲征,而是将举国精锐交付给自诩宿将的李景隆,导致燕军一战逆转强弱格局。

接着,朱瞻基又询问众将朱高煦得知皇帝御驾亲征,下一步会怎么做?

大臣们各抒己见,有人说朱高煦曾在南京多年,对南京情况十分熟悉,起事后必将直奔南京,然后利用长江天险对抗朝廷。所以,朝廷应该尽快发兵控制南京;也有人说朱高煦不会长途奔袭南京,反而会利用山东和朝廷打持久战。因此,控制济南城就显得尤其重要。

朱瞻基不愧是朱棣调教出来的高材生,他对诸将的建议不知可否,反而对众将进行了一番长篇大论的分析。

朱瞻基认为朱高煦身边的亲信都是乐安人,欲向何处用兵,朱高煦首先会询问他们。这些人“生于斯长于斯”,都不愿远离故土,肯定不会跟随朱高煦前往南京;济南城高池深,朱高煦参加过靖难之役,对济南城的坚固程度很清楚。如果朱高煦不能在短时间内攻破济南,就会陷入我军的前后夹击。如此一来,朱高煦唯一的选择只有死守乐安。所以,朝廷不用考虑南京、也不用考虑济南,直奔乐安即可。

汉王朱高煦历史结局(汉王朱高煦的真实下场)(7)

果然,朱瞻基摸透了朱高煦的心思。

经过急行军,朝廷大军顺利抵达乐安。

为了威慑叛军,朱瞻基命神机营向乐安城头发射铳炮。

刹那间炸雷声起,城中叛军顿时破胆。

不久,朱瞻基又向朱高煦下了最后通牒,并晓谕城中士卒:若生擒或杀死朱高煦并开城投降者,将会获得丰厚的赏赐。

当夜,朱高煦将谋反的文书以及所造的兵器烧毁后,遂出城投降。

至此,朱高煦叛乱不到一个月便被朱瞻基顺利平定。

汉王朱高煦历史结局(汉王朱高煦的真实下场)(8)

朱高煦剧照

朱高煦叛乱被平定后,朱瞻基命人在西华门内修筑了一座囚室,将朱高煦关押于此。

有意思的是,朱瞻基给这座囚室起了一个名字:逍遥城。

于是,被废为庶人的原汉王朱高煦带着手铐脚镣,在这座逍遥城里度过了将近四年的囚徒生活,直到宣德四年四月的一天。

这天,朱瞻基看完宁王朱权关于赦免朱高煦的奏疏后心血来潮,遂带着侍卫来到逍遥城,他想看看这位被他软禁三年之久的二叔是否有所悔过。

当朱瞻基来到朱高煦的面前,并久久凝视他的时候,满怀恨意的朱高煦顿感无名火起。

趁朱瞻基不注意,朱高煦一脚勾倒了朱瞻基。

朱瞻基气极,当即命侍卫抬来一口重达300多斤的大铜缸扣住了朱高煦。

46岁的朱高煦强悍依旧,居然硬着脖子将铜缸顶起。

想起昔日的仇恨,朱瞻基彻底恼了,他又命侍卫在铜缸周围燃起木炭。

不一会,炙热的火焰便融化了铜缸。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