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运用哪些艺术技巧(常用词牌创作指要)

一、词牌简介望海潮,词牌名北宋新声,属仙吕调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词《望海潮·东南形胜》为创调之作,以此词为通用正体其他宋人所作之变体,往往后段尾结两句句式有异,代表作如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纳兰性德《望海潮·宝珠洞》等此调始兴及流行年代为宋代,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望海潮运用哪些艺术技巧?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望海潮运用哪些艺术技巧(常用词牌创作指要)

望海潮运用哪些艺术技巧

望海潮

一、词牌简介

望海潮,词牌名。北宋新声,属仙吕调。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词《望海潮·东南形胜》为创调之作,以此词为通用正体。其他宋人所作之变体,往往后段尾结两句句式有异,代表作如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纳兰性德《望海潮·宝珠洞》等。此调始兴及流行年代为宋代。

柳永写《望海潮》一词,其创作缘起已无考。仅据杨棣《古今词话》载,这首词应是柳永用来打动旧知的,是将观潮时的感受谱入律吕而创制的新声,只是没想到轰动了当时的词坛。此后,众作者则未沿用柳永的本意,这在词史上亦是一种规律,即词牌名在产生之时,其内容往往会与之相联系,但在发展过程中,多逐渐乖离。是故,柳永之后宋代的《望海潮》词作内容便分为了歌颂升平、酬和朝寿、吟咏江南风物、伤春归思、写男女艳情、抒怀泄愤这几类。

二、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以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为代表。此词前结“市列珠玑,户盈罗绮”例作对偶,宋元人如此填者甚多。

变体一,双调,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十一句,六平韵。以北宋婉约派一代词宗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为代表。此与柳词同,惟后结作四字一句、七字一句异。

变体二,双调,一百七字。前段十一句,五平韵;后段十二句,七平韵。以金代词人邓千江《望海潮·上兰州守》为代表。此与柳词同,惟换头藏短韵异。

三、词谱格律

正体:(钦定词谱)

对照例词:《望海潮·东南形胜》

中平平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

中仄仄平。仄中中中仄,中仄平

云树绕堤。怒涛卷霜雪,天堑无

中仄平平,中中中仄、仄平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

中平中仄平中平仄仄,中仄平平。

重湖叠巘清三秋桂子,十里荷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

中仄仄平。中中平中仄,中仄平

千骑拥高。乘醉听箫鼓,吟赏烟

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

注:“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红色“平‬”为韵脚。下划线‬为领字。

四、典范例词

望海潮·东南形胜

作者:柳永(宋)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

云树绕堤。怒涛卷霜雪,天堑无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

重湖叠巘清。有三秋桂子,十里荷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

千骑拥高。乘醉听箫鼓,吟赏烟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

五、其他说明

(一)对仗及领字:

1、柳词起首两个四字句虽未对仗,但其后名人名篇则多采对仗。

2、上片四、五两句,下片四、五两句例作对仗。

3、上结四字句与后七字句之前四字对仗(“市列珠玑,户盈罗绮“),宋、元人如此填者甚众。

现用直观方式标示如下(划横线部分为对仗句,“/”符号前为领字):

中平平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仄平(韵)。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韵)。中仄仄平(韵)。仄中中中仄,中仄平(韵)。中仄平平中中中仄仄平(韵)。

中平中仄平(韵)。仄/中平仄仄,中仄平(韵)。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韵)。中仄仄平(韵)。中中平中仄,中仄平(韵)。中仄平平中仄,中仄仄平(韵)。

(二)句法特点:

1、排序:上片:四,四,六四,四,六。五。五,四。四,七。

下片:六。一/四,四。四,四,六。五。五,四。六,五。

通篇以“四,四,六。”组合为主旋律,以“五。五,四”为副旋律。上下片头尾略有变化。四言句用得最多,共十一个,占二十二句之半。六言句五个,与四言句同为双音节奏(凡以双音节奏为主之词调,皆给人以通畅流利之感)。

2、开篇用两个四言句带着一个六言句领起,奠定了四六句基调,这与《扬州慢》、《高阳台》起式方法相同,前四字句皆习用对偶,使之更加整齐突出,给人以双出并进之感。而这一格式在上下片中重复了三次,成为迥异于别调之最大特色。此自创调始,名家竞相填制,格式基本未变,如折元礼词、秦观词、邓千江词等。这三组句式,有如两队列兵,步伍整齐,鱼贯而进,韵感强烈,令人深叹其章法之严谨和奇妙。须特别注意的是,这三个组合中,惟其每组第二个四言句,为一成不变之“特殊定式”。反复诵读之,确有特殊韵味,故谱中皆依之。

3、上片结尾的四言句,与七言句中的前四字对偶,是词中特有之对偶方式。在律诗中,皆为全句对偶,而词中却可采取这种局部对偶方法。创调者无愧精通乐理、善于修辞之高手!可以设想,当年配曲演唱,结构相同的几组词句当是同一旋律的反复,起调和收调的乐章,必当是声契韵合,扣人心弦。今乐谱不存,只能从其平仄上来体会其节律、气势。

4、此调之三个“独句”,是另一特色。其中,一个六言独句,用于下片换头,有力地加强了转折作用。另两个独句为五言律句,在上下片第七句,处于居中位置,起到上勾下连作用。在某些词调中,有的是几句合起来才构成语法意义上的完整句;而有的又是“独句”,或放在开头起笔处,或放在下片换头处,或放在每片中间。凡独句,皆为完整句,须把语气写足,例不赘举。这些独句,皆孑然屹立于前后句间,或写景,或壮势,以给人一种突出的强调感。设想当年配曲,此处也当是调式一转,乐章到此,即将进入煞尾。尤其是下片换头,是上下两阙之间的更大转折,派用六言独句担纲,其势不凡。这个六言独句,可与上段开篇的两组“四四六”调式相回应,是句式和调式上的契合。名家都觉这样用法别具韵味,几乎依格不变。

5、此调下片之第二韵拍第一句写成“一/四结构句”,为另一特征,“一字领”为仄声,管辖两个四言句,气势尽足。

另,从‬《龙‬谱‬》所‬列‬140多个‬常用‬词牌‬可以看出,每一词牌凡别具特色之处,仿填者总是尽量保持,变体较少;某些句式尚未完全定型者,词家往往各逞其能,纷纷探索创造,而又分化出不同体式。早期形态与后期各变格俱存,便显得十分繁杂。有类于此。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