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向未来电子版(教育与人的发展背诵版)

人的发展概述人的发展的含义与特点,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教育向未来电子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教育向未来电子版(教育与人的发展背诵版)

教育向未来电子版

人的发展概述

人的发展的含义与特点

广义的个体发展:指个体从胚胎到死亡的变化过程,其发展持续于人的一生。

狭义的个体发展: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主要指儿童的发展过程。

人的发展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

①生理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体质的不断增强,神经、运动、生殖等系统的生理功能的逐步完善。

②心里发展: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言语等认知的发展,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意向的形成,能力、气质、性格等个性的完善。

③社会性发展:包括个体社会经验和文化知识的掌握,社会关系和行为规范的习得。

三方面即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又十分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与教育所要培养的的人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交织在一起。

人的发展的特点:

①未完成性:人是未完成的动物,人的未完成性与人的非特定化密切相关。儿童发展的未完成性、未成熟性,蕴含着人发展的不确定性、可选择性、开放性、可塑性,潜藏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和发展可能性。

②能动性

人的发展的规律性:顺序性,阶段性,差异性,不平衡性,整体性。

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具有方向性,顺序性和不可逆性。eg:头尾律,远近律。

对教育的制约: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要求教育必须遵循量力性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从繁到简,从难到易。

阶段性: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身体、心理的发展都呈现出相对独立前后衔接阶段。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eg现代心理学将人的发展阶段概括为: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等。

对教育的制约:要求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育任务要有所不同,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应有所不同,进行针对性教育。

差异性:在不同个体之间,由于遗传、环境及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个体之间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性,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一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速度不同,二是不同个体身心发展的质量也可能不同。

对教育的制约:要求教育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不平衡性:在同一个体内,身心发展不是同步进行的。一方面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身心发展是不均衡的。另一方面在同一时期,青少年身心不同方面的发展也是不均衡的。

eg:同一时期身心各方面发展不同步,婴儿神经系统发展尚未完善。不同时期身心发展快慢不同,未成年人有两大生长发育高峰期,一是出生的第一年,二是青春发育期。

对教育的制约:依据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与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研究不同时期个体的成熟状况及其特征,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

关键期:对特定的技能或行为模式的发展具有最敏感的时期或准备的时期,这个时期个体发育过程中的某些行为在适当的环境刺激下才会出现,如果在这个时期缺少适当的环境刺激,这种行为就不会得到良好的发展。

整体性: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们既具有个体的独特性,又表现出生物性社会性。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

对教育的制约:依据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作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因素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遗传含义: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命机体及其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形态、结构、感官、天赋倾向等。这些遗传的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作用: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基础生理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及年龄特征。

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

环境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泛指个体存在于其中的,在个体的活动交往中,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个体发展的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作用:

环境是人的发展的外部条件,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限制。环境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既取决于环境的给定性,又取决于主题的选择性。不能过分夸大环境的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及其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主要指个体在后天活动中形成的人生态度,价值理想,道德品质,知识结构,身体素质,个性特征等,其核心是人生态度和价值理想。

作用: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的发展中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内化与主题的自我构建。

个体通过能动的活动选择,建构着自我的发展。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作用:学校教育是一种狭义的教育。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学校教育能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

①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引领作用。(主导作用)

②学校教育主要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教育主要是通过文化知识的传递来培养人,文化知识是滋养人成长的最重要的社会因素与资源,学校也总是弥漫着文化知识的气息。文化知识之所以对人的发展至关重要,是因为文化知识蕴含着有利于人的发展的多方面价值。知识有认识价值;知识的能力价值;知识有陶冶价值(精神价值),学生经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陶冶,才能真正形成人生智慧,具有人生理想,担当起社会责任;知识的实践价值。

③学校教育对提高人的现代性有显著的作用。

3.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表现: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

①教育的个性化功能:

教育能促进主体意识的发展,培养个体合理的自主性

教育能促进个体特征的发展培养个体的独特性;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人的个体价值的实现。

②教育的个体社会化功能:

教育促进人的观念社会化;

教育促进人的行为和能力的社会化;

教育促进人的职业、身份、角色的社会化。

4.学校教育主导作用发挥的条件

①从学校教育内部来讲:

学校教育要尊重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身心发展规律。

学校教育要具有一定的办学条件,如教育的管理方式、物质条件等。

学校教育要重视教师的素质。

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都制约着学校教育主导作用的发挥。

②从学校教育外部来讲: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积极配合程度。

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以及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

科技、信息对学校教育的改造程度。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理论

内发论和外铄论:依据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动因是源于内还是源于外。

内发论:

代表人物思想:以高尔顿为代表的遗传决定论,卢梭的自然主义思想,格塞尔的成熟论(著名的同卵双生爬梯比较实验),孟子的性善论等。

基本观点: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自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评价:过分强调人的发展动因是由人的内在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而忽视了外部因素和人的能动性。

外铄论:

代表人物思想:荀子,英国洛克,美国华生

基本观点: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评价:都强调外部力量的意义,故一般都看重教育的价值,外铄论的观点也是片面的,但它研究了内发论者没有关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强调了外界因素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对因素相互作用论

单因素论,多因素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