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为什么去出家 略说贾宝玉的出家之路

(#原创文#)

贾宝玉为什么去出家 略说贾宝玉的出家之路(1)

《红楼梦》自问世以来,由于后四十回的流失,让许多人对书中各色各样的人物的最终命运而做了许许多多的揣测,长期争论不休。

但是不管怎样争论,关于男主人公贾宝玉最终出家的命运还是可以确定的。因为《红楼梦》还有另一个名字叫《情僧录》,这情僧说的就是贾宝玉,因此贾宝玉最后的结局就是出家。那么他是怎样从一个锦衣玉食的贵族公子走上了出家这条路呢?《红楼梦》前八十回中就已经有了多种暗示。

在《红楼梦》中,出家的人并不止贾宝玉一个,重点描写的还有四个,分别是甄士隐,柳湘莲,芳官,贾惜春。除了贾惜春之外,前三位的出家之路都交代得清清楚楚。

先说说甄士隐。

甄士隐原本家境也算是殷实,生活也算是无忧,他本人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也没有太大的欲望,只希望日子能过得安稳就行了,这一点贾宝玉he他颇为相似。

后来甄士隐遭遇骨肉分离、家遭火灾、潦倒落魄种种灾难,看穿了世态炎凉,终于醒悟出世。

甄士隐的出家历程出现在《红楼梦》的最开头,作者曹雪芹贾府由盛至衰最后败落这一必然结果,首先从甄士隐的家境败落经预演出来,贾宝玉的未来也是和他相类似的。

再说说柳湘莲。

柳湘莲是个情种,他出家的原因,完全是一个“情”字作弄。

因为误会尤三姐导致她自尽身亡,柳湘莲心中懊悔不已,自我放逐,最后堪破情关出家,由此可见他对感情所重视的程度。

无独有偶,贾宝玉也是个情种。他对林黛玉的感情是十分强烈的,曾经不止一次说过“你若死了,我就去当和尚。”这样的话,因此不难推断,感情上的破灭,林黛玉之死对贾宝玉造成的打击是巨大的,第五回 《贾宝玉神游太虚境 警幻仙曲演红楼梦》 有一曲《终身误》,其中有这么一句“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从这里可以看出,林黛玉的死让他的理想世界破灭,开始认识到现实的残酷性。

贾宝玉为什么去出家 略说贾宝玉的出家之路(2)

接着说说芳官。

芳官原姓花,她是一位女伶,被贾府买来负责唱戏的。

后来因为宫里的太妃死了,按旧制要解散戏班,戏班成员们走的走,留的留,留下的分配给了各个主子。

芳官被分到了怡红院,成了宝玉身边一个丫头。

她性格倔强,身份低微,具有反抗精神,很得贾宝玉的欢心。芳官的所作所为传到王夫人那里,引起王夫人的不满,抄检大观园后下令把戏班的女孩子们通通赶出大观园,由各人干娘带出,自行聘嫁。

芳官不甘心再被干娘买卖,便跟水月庵的智通出家去了。

芳官因为低贱,自己的命运由不得自己做主,只能任由主子买卖,到了最后唯有出家才是她自己能选择的。身为世家公子的贾宝玉,虽然高高在上,但是他的命运也轮不到他来做主。

他不喜欢仕途,厌倦官场的阿谀奉承,偏偏无法避免,他喜欢林黛玉,可是能不能娶不是他说了算,他有太多的理想的追求,都因为他的身份地位而无法实现,眼睁睁地看着一个一个破灭,当他心如死灰的时候,是不是有想到为了摆脱命运锁链毅然选择出家的芳官呢?

最后说说贾惜春。

贾惜春是贾家四姐妹中年纪最小的一位。父亲贾敬在书中开场就年岁已高,在道观中沉溺修道炼丹,最后死于金丹中毒,她一直在荣国府贾母身边长大。

她的性格孤僻冷漠,年纪轻轻就看穿了很多事实,对别人的流泪哀伤无动于衷。虽然前八十回没有写她出家,但是从她的判词中不难推测,在贾府败落后,她抛下一切,剃发为尼。

贾宝玉和贾惜春在冷漠的这一性情方面也有着相似的一面。

他对于生养自己的父母更多的畏惧,畏惧他们的权力,畏惧他们对自己的控制,畏惧他们会给自己的悠哉的生活带来灾难,是以内心对他们是排斥的,能躲就躲,能避就避,最好不要见面。

他对自己的家族也缺乏责任感,一边享受着家族给他带来的豪华生活,一边不屑嘲笑家族中的各种权势的斗争,更不会关心家族的生死存亡。就连林黛玉都曾经说过,“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贾宝玉听力之后也只说,“凭他怎么后手不接,也短不了咱们两个人的。”由此可见,贾宝玉缺乏身为人子,身为家族一员的责任感。他只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活有没有保障。殊不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因此当家族败落的时候,他只能徒劳悲伤,对天长叹,当意识到所有的努力最终都难免会是一场空,他已经失去了拯救家族的心思,选择一走了之。若是他内心没有跟贾惜春一样对家族的冷漠,缺乏责任心,他也做不到这么决绝。

综上所述,贾宝玉出家之路的几个原因就是家族败落,遭遇情伤,自主命运,对家族缺乏责任心。

很多人将贾宝玉的出家的结局归咎他的父母,甚至是他的婚姻,但是事实证明,他走上出家这条路是因为他自己,跟旁人无关。

贾宝玉为什么去出家 略说贾宝玉的出家之路(3)

贾宝玉是一个很矛盾的人。

当贾府败落之后,他成了一介平民,这个时候,世家公子的身份地位给他带来的束缚已经不存在,他可以说是自由的,但是又适应不了贫困潦倒的生活,无法像陶渊明做一个真正的隐士。

他喜欢的是林黛玉,但是当林黛玉死后,他非但没有实行“你死了,我去做和尚”的诺言,反而在父母的安排下娶了自己不喜欢的薛宝钗,过着“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的婚姻生活。

他想要摆脱命运的安排,却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无法忘却原来命运给他带来的种种荣耀和便利,反而在今非昔比之下越发感到屈辱和伤感。

他为姐妹丫头流泪伤心,还口口声声“操碎了心”却对生养自己的父母,对自己所依赖的家族缺乏责任心。

贾宝玉矛盾的内心世界一直伴随着他,直到他看透了世情,选择出家。他终于终结了自己的所有的矛盾,拥有了一个纯净宁静的心灵世界,做了一个纯粹的人。而人一旦变得纯粹,就变得简单,他可以走出世俗的漩涡,成为世俗的一个旁观者,那么离出世也就不远了,不然他怎么能历劫成功,返回太虚幻境继续做神仙呢?

贾宝玉为什么去出家 略说贾宝玉的出家之路(4)

图片来源:1987央视版《红楼梦》剧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