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讷离婚后带儿子回中南海(李讷离婚后带儿子回中南海)
《劝孝歌》中吟:“青山悲吟声声泪,声声呼严父;碧水哭诉字字血,字字哭慈母”。
在中国传统家庭观念里,为父母者,总是按照严父慈母,红白双脸的分工模式教育子女。
毛主席小的时候 ,母亲文七妹是个日日围着锅碗瓢盆,房前屋后转悠的家庭主妇,脾气好,又疼爱孩子。
毛主席的父亲毛贻昌,则是个精通财务和做生意的一把好手,平日里除了不准毛主席看书之外,最大的乐趣就是“征服儿子”。
深受原生家庭影响的毛主席,在成年之后并没有按照父母的模式来教育自己的孩子。
毛主席
他可以在有限的条件下,给予子女充足的爱与支持,也可以在贫瘠的教育资源中,想方设法买来各种书籍,让孩子们丰富精神世界。
毛主席唯独做不到的就是,让自己的孩子戴着自己光环,过着世界上最悠闲的日子。
李敏说:“做干部子弟太苦了”,李讷说:“我甚至想去越南打仗”,而毛主席却说:“做毛泽东的孩子,就得吃苦好学”。
但人心都是肉长的,1974年,被婚姻折磨得遍体鳞伤的李讷,带着儿子来探望病中的父亲。
毛主席许久不见女儿,一见面便哽咽着拉着李讷的手说:“有困难就找爸爸...”
今天的故事,将围绕毛主席与小女儿李讷之间的父女情谊和生活的酸甜苦辣徐徐展开...
毛主席与李讷
主席的宝贝女儿,成了婚姻里的霜茄子1947年,延安的上空战机轰鸣,硝烟滚滚,6岁多的李讷被警卫员捆在马背两侧的铁架子里,昏昏欲睡。
经过数日的昼夜行军,小李讷跟着父亲翻过了崎岖的险路,穿过了湍急的河流,终于安全撤离了延安。
后来战争形势紧迫,毛主席决定留在陕北和战士们一起与国军展开对峙,不得不将一把手带大的宝贝闺女送到安全地带暂居。
别看毛主席在军事上的表现宛若化神,但在生活里,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女儿奴”。
毛主席与李讷和李敏
就李讷早前接受媒体访问时,她曾告诉记者:“我在10岁前都没有上过学,那时爸爸需要我在身边,我连保育院都没有去过”。
幼年时期的李讷,在毛主席的身边主要起到“活跃气氛”和为工作人员“排忧解难”的作用。
李讷说,当她的三根小手指只能握住父亲的一根大手指时,毛主席就会抱着她四处散步,或是听京剧。
当她可以攥住父亲两根手指时,便可以“肆无忌惮”地“闯”进爸爸的办公室,用一口奶腔说:“爸爸去散步”。
当她的小手已经完全可以和父亲的大手相扣时,毛主席便会陪她在过家家的小房屋里,“修窗户”或是引渠生水。
毛主席与李讷
每当毛主席被李讷“缠着”外出散步时,双手会不自觉地背在身后,不一会儿等他回头一看,身后又多了一群小朋友,正在有模有样地模仿他走路。
“我就是在爸爸身边,一点一点长大的,我一边玩,父亲也会在我玩的时候,一点点教我背诗...”李讷回忆着过去,眼睛里充满了光芒。
可这一切的美好,在离开了陕北之后,就悄悄地变了样...
在北京,李讷要去学校读书,毛主席不准他在父母栏目上写真实姓名,上下学不准坐专车,如果迫不得已要用车,就必须换个能载多人的小巴车,将中南海的孩子们一股脑地全都接回来。
上小学的时候,李讷一星期回家一趟,一回去父亲便会招待厨房给李讷多加点菜。
毛主席与李讷
毛主席闲的时候,便会拉着李讷的小手在院子里散步,有时候还会给李讷讲她小时候不记得的趣事。
毛主席说,李讷是个从小就分得清好坏和善恶的小孩,看京剧时,不管看的是什么,都要问演的是好人还是坏人。
如果是好人,李讷看一会儿就会睡着,如果是坏人,再困也得看到坏人被打败后才睡。
渐渐地,毛主席越来越忙,李讷的学业也越来越重,其父女之间的交流,再也不是小时候那般天真。
李讷感受到了做干部子弟的种种“羁绊”,也感受到了父亲对她寄予的特殊厚望。
此后,李讷越发少言,几乎不给毛主席写信,偶尔与父亲倾诉一回,也大都是自我检讨和读书困惑等事宜,姑娘家的心事大都憋在心里。
毛主席与李讷
一晃,李讷大学毕业两年了,26岁的她在父亲身边当联络员,毛主席一边催促她找对象,又一面教育她:“不准找干部子弟”。
而李讷的妈妈就不同了,她对女儿未来的考虑大都像寻常人家母亲那般,希望女儿有个经济稳定,政治稳定的家庭,不至于婚后过着青黄不接的生活。
为此,李讷的母亲,在1968年为其物色了一个浙江美术学院的学生,一开始两人刚见面聊得还挺投缘。
后来李讷的母亲又悄悄观察了一次,发现其眼睛里只有工作没有李讷,于是便打消了要选其做女婿的念头。
紧接着母亲又为李讷“甄选”了第二个、第三个,后都因种种原因不了了之。
毛主席与李讷
李讷很是心累,也厌倦了在北京的生活,毛主席为了锻炼李讷的意志,于1970年命其前往江西干校参与劳作,寻找“自我”。
在农村生活的这段时间,李讷几乎成了“闷葫芦”,她穿着深颜色的对襟长褂,留着齐耳黑发,除了抡锄头的时候发出点使劲地声音,平日里从不与人言语。
休息时,只是待在宿舍里没完没了地钻研父亲送她的书籍,唯一的乐趣就是知识的海洋里又发现了新大陆 。
几个月后,一个东北小伙小徐闯入了李讷的生活,他性格外向,为人热情,与李讷的性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渐渐地二人越聊越亲近,一度发展到要结婚的地步,谁知李讷的母亲知道后,十分生气,她觉得女儿只是“一时上头”,根本不懂结婚的意义。
毛主席与李讷
而毛主席在收到地方上报的李讷恋爱报告后,只询问了对方的年龄、家庭、单位等信息,就批示了“同意”二字。
既然毛主席都同意了,李讷的母亲也没什么好争执的,只得远远地看着女儿在江西农村的小木屋里仓促地结了婚。
果然,一时冲动的结果,便是“万劫不复”,1972年,李讷生下儿子后不久,她和小徐就因性格差异、异地分居等现实原因离了婚。
原本,逃出一段低质量的婚姻对李讷来说应该是解脱,谁知她却因为这场婚姻而闹到了心力交瘁的程度。
再加上生孩子时条件艰苦,没能好好休养,李讷的精神和身体都受到了沉重的打击,整个人都垮了下来...
毛主席得知李讷离婚,一个人在中南海悄悄抹眼泪,他怎么也想不到,那个在自己手心里长大的宝贝女儿,会因为一场不靠谱的婚姻,而被搞得遍体鳞伤...
毛主席与李讷
讷儿,有困难就和爸爸说1973年,李讷带着儿子和一颗破碎的心,从江西回到北京,为了帮助女儿重振精神,毛主席有意将其留在身边生活,并帮助她回到工作岗位当中去。
可该来的终归躲不掉,母亲不能看着女儿就这么孤儿寡母地生活下去,非要给李讷相亲。
其理由是,李讷已经经历过了自由恋爱,最后还是落得遍体鳞伤,只有“听妈妈”的话,才能获得更好的生活。
李讷说什么都不肯定听,那时的她已患有严重的精神衰弱症,时不时地便会摔东西,或是大吼大叫。
特别是母亲,又总是送来一些令她头痛的文件,还有不经过她允许就强迫她相亲等事宜,使得李讷的精神进一步崩溃。
毛主席与李讷
那时她的身边除了工作人员什么都没有,与母亲的关系也渐行渐远,她想念父亲,却又因为自身的窘迫之状而不愿露面。
后来,组织上为了照顾李讷的生活,给予她工作机会,并安排其出席了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
次年,李讷在党内的地位迅速提升,一度当上了北京平谷县县委书记,一听女儿的工作有了着落,毛主席这颗悬着的心终于暂时安顿了下来。
可没过多久,他就收到了李讷因为精神衰弱,经常请假,不能帮助父亲胜任党内工作的噩耗。
为此,毛主席又将侄儿毛远新调到北京代替李讷工作,此后李讷的精神越发孱弱,毛主席的视力也开始渐渐模糊,父女俩既互相牵挂,又倔强的不愿见面。
毛主席与李讷
1974年的一天,李讷精神陡然好转,拉着儿子直奔中南海,探望许久不见的父亲。
谁知父亲的眼疾已经到了不凑近,就无法辨识她的程度,这便使得李讷的心口一阵抽动。
看着同在北京,却始终不能相见的女儿,毛主席不禁泪眼婆娑,一想起四年前他不严格把关就葬送了女儿幸福,至今心存愧疚。
“你怎么不来看爸爸?”毛主席小心翼翼地同女儿说道,看着她蜡黄的脸和干瘦的身体,毛主席忍不住掉了几滴眼泪。
而李讷只是握着父亲的手,一语不发,准确地说,她已经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自打她选择小徐以来,她的生活就已经变得乱七八糟,就连母亲都对其避而不见。
毛主席
父亲的询问,就好像一个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与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谈论“晚餐吃什么”。
“好孩子,有什么困难,就和爸爸说”,毛主席一面拉着李讷的手,一面说道,其实李讷打心眼里懂得,毛泽东的孩子,从来不敢言苦。
后来,李讷彻底失去了工作的能力,拿着父亲前几年给的一些补贴,搬出了中南海。
在北京的西城区外,组织上帮李讷寻摸到了一处独门小院,足够她一个人带着孩子过生活。
可孤儿寡母的日子,总是百般滋味萦绕在心头…
1976年,毛主席去世,李讷跟着人群排队,围着父亲的遗体看了又看,而此时母亲与她的隔阂,已经形成了千沟万壑,只远远地望着便足以刺伤李讷。
毛主席与李讷
回到西郊小院,李讷便病倒了,她再也拉不动板车,也搬不动蔬菜和煤球,只能躺在床上挨一日是一日。
身体好过时,她与儿子每天可以买一毛钱的肉吃,不好过时,便当了自己心爱的书籍,为孩子换些营养的补给品。
李讷无数次在这种艰苦的生活中倒下,又凭借父亲生前的教诲,一次又一次地站起来,重新生活。
一直到1984年,独居了20多年的李讷,在父亲的老卫士长,李银桥夫妇的帮助下,结识了一位年长自己十几岁的王景清。
王景清当时是云南某军区的一位参谋长,年轻时曾经在陕甘宁边区参加过革命,还给刘少奇同志当过随身警卫。
毛主席与李银桥
他比李讷大十几岁,为人稳重体贴,一经数月的相处,二人都对往后的生活重新点燃了期望。
1985年,李讷和王景清在北京设下一桌酒席,请来了几位老首长和老朋友,正式结为夫妻。
此后数十载,其二人同甘共苦,相扶相持,王景清将李讷宠成了“孩子”,李讷也给予王景清足够的爱与尊重。
这对半路夫妻,将双方的子女都视为己出,将彼此过往的痛苦与经历,都变成更加热爱彼此的筹码。
在爱与温暖的包围下,李讷的精神渐渐好转,时有念头重返工作岗位,1986年,李讷来到了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工作。
李讷与王景清
退休后,李讷一直与丈夫居住在万寿路的一处单元房里,她喜欢读书,丈夫喜欢书法,老两口的生活除了简单的柴米油盐外,满是琴棋书画诗酒茶。
这大概就是生活最纯粹的模样,既有灵魂的交流,又有相互交织的爱,最重要的是还有对艺术的共鸣之处。
早年间,毛主席心疼李讷被生活折磨得体无完肤,甚至都不敢想象其未来的日子会过成什么样。
如今的李讷,不仅在婚姻生活里打了一记漂亮的翻身仗,还将生活过成了旁人都羡慕的模样。如此,便足以告慰毛主席的在天之灵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