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安全形势(最高法当前金三角)

南都讯 记者刘嫚发自北京 “6•26”国际禁毒日前夕,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李少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当前贩毒活动科技化、智能化手段增多,利用QQ、微信、论坛等信息网络进行联络、交易,利用物流寄递渠道进行运输的毒品犯罪案件时有发生,隐蔽性更强,打击、监管难度更大,对禁毒工作提出许多新挑战,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亚太安全形势?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亚太安全形势(最高法当前金三角)

亚太安全形势

南都讯 记者刘嫚发自北京 “6•26”国际禁毒日前夕,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国家禁毒委员会副主任李少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当前贩毒活动科技化、智能化手段增多,利用QQ、微信、论坛等信息网络进行联络、交易,利用物流寄递渠道进行运输的毒品犯罪案件时有发生,隐蔽性更强,打击、监管难度更大,对禁毒工作提出许多新挑战。

毒品问题快速发展势头已遏制

李少平称,当前我国禁毒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有效遏制了毒品问题快速发展蔓延的势头。

数据显示,法院审理的毒品犯罪案件数在2015年达到历史最高点,一审结案数为13.9万件,2016年开始回落,2019年降至8.58万件,较之2015年降幅为38.27%。

但李少平也表示,受国际毒潮泛滥和国内涉毒因素双重影响,当前我国的禁毒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他举例说,当前 “金三角”“金新月”及南美等境外毒源地对我国的渗透加剧,云南、广东、广西等边境、沿海地区的毒品走私入境犯罪仍保持高位。

数据显示,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的制毒物品犯罪案件数呈增长之势,2015年为288件,2019年为297件。

李少平称,当前国内制造甲基苯丙胺、氯胺酮等合成毒品犯罪较为突出,由以往高发于广东、四川等省份开始向其他省份蔓延,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发现了制毒活动。受此影响,麻黄碱、羟亚胺、邻氯苯基环戊酮(简称邻酮)等制毒物品流入非法渠道的形势也较为严峻。

新类型毒品犯罪上升

从毒品种类来看,呈现涉案毒品种类多样化,涉新精神活性物质犯罪案件有所增多趋势。

李少平介绍,当前甲基苯丙胺(包括冰毒和片剂)、海洛因仍居于主导地位,但在大部分地区甲基苯丙胺已超过海洛因成为最主要的毒品。同时,新类型毒品犯罪在上升,涉氯胺酮、甲卡西酮、曲马多等新型毒品犯罪时有发生,部分地方已出现制造、贩卖合成大麻素等新精神活性物质犯罪案件,毒品“三代并存”的格局已初步显现。

在犯罪方式上,李少平称,当前贩毒活动科技化、智能化手段增多,利用QQ、微信、论坛等信息网络进行联络、交易,利用物流寄递渠道进行运输的毒品犯罪案件时有发生,隐蔽性更强,打击、监管难度更大,对禁毒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挑战新要求。

“总的看,当前毒品犯罪案件数量仍处于高位,毒品犯罪案件审判仍然是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工作的重要任务,”李少平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