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学楷书用狼毫还是兼毫(书法随笔之十一)

笔分有芯和无芯

一根20多公分长的笔杆,加上一撮动物的毛发,就成为一支毛笔了。

用身上的毛发为书写做贡献的动物或人类包括且不限于:狼、羊、兔、猪、狸、马、狐、鸡、熊和人类婴儿(制作胎毛笔)。

孙机先生《中国古代物质文化》里说:

——江苏连云港市东海县尹湾6号汉墓,出土了两千多年前的兔毫笔,至今仍锋齐腰强。当时制作,中心若干长毫,蘸漆黏结,缠线加固,此所谓“加漆丝之缠束”。

换言之,早期的笔不但毫硬,更是有内芯的;不但有芯,还要加固。可以用漆丝,也用纸、绢来包裹。

这种笔叫“韦诞笔”:“以强毫为柱,柔毫为被。”

“柱”就是芯,挺健;“被”是外层,柔软。

这说明早在两千年前,制笔就开始采用兼毫——硬毫外包裹软毫。

初学楷书用狼毫还是兼毫(书法随笔之十一)(1)

到了唐末五代出现了“散卓笔”,到宋代诸葛氏做出了“无心散卓笔”,逐渐流行。

“心”就是内芯,“散卓”就是散扎无芯,笔毫可以全部散开。这就是现在最常见的毛笔。

为何又可以无内芯?因为制笔工艺有进步。

笔毫长约寸半(5cm),将2/3的部分(3.3cm)嵌入笔杆中,露出的笔锋实质只有1.7cm,如此方根基牢靠,即使“散卓”,也能保持足够的弹性和韧性。

这里就存在一个关窍:出锋不到两公分,又何需裹芯?

留一个扣,后面再来解答:)

宋朝仍然存在有芯的“韦诞笔”。散卓笔真正一统天下,还是明清之后。

一直延续至今,我们能买到的,除去为了临帖特制的,都是散卓笔。

至此,我们可以把笔的发展简单归纳为:

“韦诞笔”:有芯,硬毫裹芯加固,外附软毫。

“散卓笔”:无芯,可以用纯硬毫(鹿毫兔毫狼毫)或纯软毫(羊毫),也可以软硬毫杂用——类似现在的兼毫。

硬笔和软笔

我们现在比较熟悉的狼毫、兼毫、羊毫,说的不单是材质,更是在区分软硬。三者排列由硬到软。

后面我们还是用硬毫、兼毫、软毫这组称呼。

狼毫起源于朝鲜,清朝才传入国内,自此统一了硬毫的大半江山。兔毫(紫毫、灰尾)退居次席,至于熊毫、鹿毫,已经极其小众了。鬃笔(猪鬃毛)主要用来绘画,写字用的不多。

硬毫弹性足,在许多书帖之中,我们能看到精彩的“翻挑”、“绞转”,丰富细腻的线条变化,时而棱角峥嵘,时而浑圆古拙,中锋与侧峰随时变换,这是硬毫的专长,适合小字,适合写帖。

——不要轻信“中锋取势,侧锋取妍”,“韦诞笔”的中锋侧锋并没有后世散卓笔那么分明,正因如此,“晋人笔法”才显得多姿、丰富。参考前文书法随笔之四:所谓“晋人笔法”

写小楷的笔,出锋短而尖,也可以归入硬毫。叫“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的,是兼毫,外层附一圈羊毫,用来驻墨,实际书写是用内芯的紫毫。

初学楷书用狼毫还是兼毫(书法随笔之十一)(2)

七紫三羊,可以明显看到中心的紫毫

广义的硬毫,还可以包括只开一部分的长锋毛笔(包括羊毫)。这是传统的开笔方法,至少从董其昌就开始这么做了。用长锋尖端的一公分左右来书写,效果与硬毫差别不大。

软毫基本就是羊毫了。

黄庭坚用过鸡毛笔,这个不容易买到。

胎毛笔当然也很软,不知道有几个人用过,舍得拿来蘸墨写字不?

羊毫并不适合翻挑绞转的动作,但万毫齐力,铺陈恣意,淋漓酣畅,圆健饱满,适合大字,适合写碑。

自清朝之后,篆隶流行,生宣适合渲染,与羊毫组合,大放异彩。

——“万毫齐力”这个词,出自萧梁的王僧虔,那个时代用裹芯的韦诞笔,写字多用侧锋,不用笔肚,哪里来的万毫齐力……所以啊,艺术夸张不能当真……

兼毫自然是中庸一派,外附羊毫,中间为猪鬃毛、马毛甚至尼龙,增加弹性。这个叫“加健”。

初学楷书用狼毫还是兼毫(书法随笔之十一)(3)

兼毫,中心为“柱”

在几乎所有的书法教学里,都会推荐入门用兼毫,出锋在3公分以内,就能写大部分汉隶和唐楷。

前面所说的硬毫软毫的好处,它都基本具备,——要不怎么叫“兼”呢。

等到基本掌握笔法,自然就能对软毫硬毫有所选择,那时应是一番新风景。

从兼毫开始,选择狼毫与羊毫的不同方向

以上这些,基本就笼统说完了。虽然笔的分类和沿革并不繁杂,但仍然打了很多字、有很多冷知识呢……

为什么要不厌其烦说这个?

——因为学书要临帖,搞清楚书家用的什么笔,很必要。

——即使只是欣赏,搞清楚书家用的什么笔,对于理解笔画线条,很重要。

比如《黄州寒食帖》,苏轼在右,用的是软毫(兼毫或羊毫),黄庭坚跋文在左,用的是硬毫。

初学楷书用狼毫还是兼毫(书法随笔之十一)(4)

——了解毛笔的发展史,对应各个时期作品的表现手法,相互参照,很有趣。

——可以吐槽古代书学,很多时候他们看先贤也是在强作解人。

而且,许多制作古法和使用方法,流传至今没有太多变化。

市面上能买到的各种毛笔,用来临古人的各种帖,也基本都能胜任。

比如笔锋全化开了,笔锋笔肚一起上,随意写字,这个就是“无心散卓笔”;

比如开笔只泡开一小截,只用锋端,效果类同于“韦诞笔”;

比如短锋狼毫,侧锋取势,类似刮擦,可以模拟“晋人笔法”;

比如长锋羊毫,谨守中锋,走笔均匀,可以学习大小篆、石鼓文,甚至魏碑、颜字。

初学楷书用狼毫还是兼毫(书法随笔之十一)(5)

吴昌硕羊毫篆书题西泠印社

所以,先选一支兼毫玩起来。在此基础之上,根据兴趣再来选择狼毫与羊毫的不同方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