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琼花满人间(扬州琼花----维扬一株花)

琼花是扬州的市花。色泽莹白,清香芬郁,每枝花含苞八或九朵,攒如聚蝶,中间丛生小花无数,簇似联珠,她代表着扬州丰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

琼花最早出现于北宋初期的扬州后土祠。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身兼文学家与政治改革家的王禹偁出任扬州太守,首写了两首《后土庙琼花诗》,并冠有小序:“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

玉树琼花满人间(扬州琼花----维扬一株花)(1)

他在诗里描摹琼花的状态说:

“谁移瑶树下仙乡,二月轻冰八月霜,若使寿阳公主在,自当羞见落梅妆。”

在他的笔下,琼花的洁白,犹如二月的轻冰与八月的早霜,不施铅华,而自得轻盈雅淡的丰韵。连素以梅花妆自诩的刘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瞧见,也该愧叹不如而羞于自现了。

另一首诗里,他则深赞琼花的品格,说:

“春冰薄薄压枝柯,分与清香是月娥。忽似暑天深润底,老松擎雪白娑婆。”

他称琼花是天上的月娥所种,是仙女让人间分享这一树清香。品格不同凡俗,从不趋炎附势,宛似一株擎雪的老松,甘居于空谷深涧,婆娑自赏。

自王禹偁首咏以后,琼花之名,遂传播遐迩。许多文人墨客,纷纷以琼花为题,写诗填词。且有好几任扬州太守也留下他们为琼花写的诗篇。宰相韩琦在任扬州太守时,称赞她:“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刘敞诗:“东风万木竞纷华,天下无双独此花,”鲜于侁诗:“百卉天下多,琼花天上稀”,词人向子諲见到盛开的琼花则称:“已知倾国无能比,除非天上有仙姝。到扬州才见,四处皆无!”庆历八年(1048年)欧阳修任扬州太守,特在生长琼花的后土祠,建“无双亭”于花侧,并作诗以纪:

“琼花芍药世无伦,偶不题诗便怨人。曾向无双亭下醉,琼花不负广陵春。”

总之,这些诗无一不强调琼花是扬州独有的。

玉树琼花满人间(扬州琼花----维扬一株花)(2)

另一方面,却有不少人把琼花说成是玉蕊花。如宋祁的《宋景文笔记》说:“维扬后土庙有花曰玉蕊,王禹偁爱赏之,更称曰琼花。”宋次道的《春明退朝录》则说:“扬州后土祠有琼花一株,即李卫公(唐宰相李德裕)所谓玉蕊花也。”按唐代长安唐昌观确有花名玉蕊,当时曾盛传有仙女下界观赏此花的传说。著名诗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严休复等皆有诗以咏其事。又润州(镇江)的招隐山也有玉蕊,由于当地人认不得此花的名称,经李德裕游赏并题了一首《润州招隐山观玉蕊花寄沈传师》的诗,玉蕊之名,才为江南人所知晓。但玉蕊自是玉蕊,琼花自是琼花,唐人咏的是玉蕊,王禹偁说的是琼花,二者泾渭分明,本容不得半点淆混,偏偏宋景文与宋次道不但否定了王禹偁的新发现,还剥夺了扬州后土庙的琼花专有权。

为此,更招来后世许多文人的笔墨。明人胡应麟的《谈丛》辨析得最为扼要。他说:“玉蕊自植于唐昌,琼花独产于后土;琼花无别本,而玉蕊托根非一。” 程瑶田在《扬州琼花始末》中说:“玉蕊在唐时,名作林立,曾不侵入琼花,而王元之(王禹偁)作琼花诗,绝不以为玉蕊,然则二花分别,赖有《小畜集》以为之鸿沟也”。他们的辨析,果决地否定了王禹偁更玉蕊之名为琼花的说法,且肯定了扬州后土庙的琼花专有权。

其后,又有人认为琼花就是“聚八仙”,孝宗淳熙年间来扬州任太守的郑兴裔特将郡圃中栽的聚八仙与蕃釐观开的两相比较,特写了一篇《琼花辨》,他认为不同者有三:“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聚八仙花小而瓣薄,其色渐青,不同者一也;琼花叶柔而莹泽,聚八仙叶粗而有芒,不同者二也;琼花蕊与花平,不结子而香,聚八仙叶低于花,结子而不香,不同者三也。”当时,他还未敢自信,特取花朵让儿辈辨识,结果得出和他同样的结论,他才信而无疑。

经过一番“聚讼纷纭”以后,真理愈辩愈明,王禹偁的《琼花诗》,便成为颠扑不破的佳作。原来那些把琼花、玉蕊、聚八仙混为一谈的人,或则未曾见过真正的琼花,或则虽曾见过但未经细观熟玩。

由于琼花在此前从未见之于典籍,说明宋以前琼花还没有出现,否则,王禹偁也不会说出:“不知实何木也”的话。然而后世偏偏有人举出唐代扬州著名人物来济和李邕的《琼花》诗,以此,否定王禹偁的首唱权,但那只是后人的伪作,用以铺垫他们编织的小说而已。

在后世许多有关琼花的传说里, 有人说她是王母娘娘的侍女许飞琼所植,有人说是一位名叫“蕃釐”的仙人种玉而生,但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则是隋炀帝“为看琼花下扬州,万里江山一旦丢”的故事。这一说法在距隋较近的唐宋时代尚无任何记载,只是到了元代才有人把琼花与隋炀帝挂上了钩。

元人张昱诗:“懿公灭卫虽云鹤,炀帝亡隋岂独花。”马伯庸诗:“锦缆忆曾游此地,琼花开不似当年。”而罗贯中的《隋唐志传》与清人褚人获据此改编的《隋唐演义》,则更铺张扬厉地大肆渲染,连著《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居然也把炀帝的亡国归咎于扬州的琼花,说什么“琼花妖孽花,扬州缘此贵。花死隋宫灭,看花真无谓”,让琼花蒙此恶名,岂不冤哉枉也!清代诗人兼学者蒋士铨曾大声疾呼:“阿群芳列金屋,岂在区区一枝玉?芜城本是帝王家,稗史流传非实录”。向人们揭示这一传说的荒唐无稽,为琼花作了积极的平反。

玉树琼花满人间(扬州琼花----维扬一株花)(3)

琼花不但以其轻盈雅淡的丰韵为人所重,其品质尤为可贵。据周密的《癸辛杂识》说:琼花曾先后被移植到开封及临安的皇宫里,可她绝不贪慕皇家的荣华,却一往情深地留恋与热爱着她的扬州故土,不久便憔悴无花,只得送还扬州,“敷荣如故"。杜族斿的《琼花记》还说:“绍兴辛已(1611年), 金兵陷扬州,金主亮揭本以去。后得观中道士金大宁培护,根旁复出三蘗,从此条达如故。”金主亮刨走的琼花,其命运不问可知,值得庆幸的却是根旁蔓生出新的枝条,使得琼花的国色仙姿再现人间。

据《扬州府志》记载:这株新生的琼花,到了宋恭宗德祐二年(1276年),突然枯死,琼花遂绝,道士金丙以聚人仙补植其处。自王禹偁首咏琼花的至道二年起到德祐二年止,琼花的荣枯过程,前后经历约三百年,几与宋朝相终始。其时,南宋的谢太后与恭帝赵㬎已被蒙古骑兵挟以北上,元王朝占领了南宋的大部分河山。诗人赵炎有诗凭吊说:“名擅无从气色雄,忍将一死报东风。他年我若修花史,合传琼妃烈女中”,高度赞扬了琼花的民族气节。

由此以观,元以后的琼花实是聚八仙,只是二者十分类似罢了。据现代植物学家认定,它们同属忍冬科,从生物进化的观点看,或因自然条件的变异,或因人工的特殊培育而创造出新的品种,都不是不可能的。宋代扬州后土庙的琼花,也便是聚八仙在当时特定的气候与土壤条件下而变异的一个优良品种。扬州是琼花的母土,自较他处易于培植。经扬州农学院教授徐晓白先生的长期实验,运用现代科技,精心培育以及园艺部门的共同努力,全市的栽植总量如今已达4500余株,向海内外游人展示着古城悠久的文化积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