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五年投入多少钱(口述援藏孔奇从)
作者:孔奇
人物简介:孔奇,男,汉族,1976年7月生,山东曲阜人,199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杭州市第三批援藏干部。1998年7月参加工作,浙江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1998年至2000年在下城区审计局工作,2000年至2004年在下城区府办工作,其中2001年至2004年在西藏那曲县贸易公司任法人、总经理。2004年至2008年在下城区财政局任科长,2008年至2019年在下城区东新街道任副主任、副书记、主任。2019年至今在杭州市下城区投资促进局任党组书记、局长。
我从“浙”里来
带着内地人民的希望与嘱托
要到“那”里去
踏实地为那曲人民服务
真切地为那曲人民谋福
不忘使命赴那曲
那是2001年,当时我在下城区工作,组织上传来了消息——第三批援藏工作即将开始,而这一消息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在向组织上报我的进藏决心后,我便第一时间与家中母亲取得联系。母亲担忧而不舍的话语中也流露着自豪与鼓励。放下电话的那一刻,我便清楚地知道,有了家人的支持,我可以放开手脚,奔赴祖国那遥远的边疆了。
孔奇在那曲下乡途中。
政审体检顺利通过,我成了一名光荣的杭州援藏干部。时年二十五岁的我觉得应该为祖国做点事情。
那年春末夏初,我登上了飞往拉萨贡嘎机场的航班,前往西藏那曲,开启了三年艰难而又非凡的援藏历程。
初到那曲时,映入眼帘的是神奇壮丽的自然风光。然而,饮食文化差异、交通设施落后、高原缺氧反应无一不是我需要克服的困难。重重考验,艰难困苦,让我的援藏初心愈发坚定,让援藏使命愈发神圣——为西藏各族人民脱贫致富,为祖国边疆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这些艰难险阻更是我努力工作的不竭源泉,成为我拼搏奋斗的内心呼喊!
孔奇(左三)参加援藏干部座谈会时的合影。
此后,我积极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以更坚强的意志力适应着艰苦的藏区环境,全身心地投入到援藏事业中。
两“塘”齐心助脱贫
援藏期间,因为工作的需要和组织的信任,我担任了那曲贸易公司的法人、总经理职务。我初任职时便面临着公司经营不善、入不敷出的局面。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转型的挑战要求着我们从长远的角度考虑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经过与那曲县相关领导、援藏领导小组以及那曲贸易公司的同事长时间细致的讨论、交流与论证,我们决定用援藏资金建立一栋西子贸易大楼。内地的支持和援助让整个“输血”工程得以快速运作。在满足办公条件的同时,贸易大楼的商铺租赁也解决了当时员工工资发放的难题。
结合藏区特色,因地制宜地进行脱贫发展是我们杭州援藏干部始终坚持在做的事情。因此,“输血”工程进行的同时,我们还同步制定了“造血”计划,为的就是实现公司的全方位转型和贸易的可持续发展。当时西子贸易大楼建起后,旁边恰巧还留有一块空地,经过认真的商议和周密的部署,我们决定将那块空地打造成牛羊毛皮交易市场。
孔奇(右四)下乡与藏民交流。
虫草、牛肉及其副产品被不断运往内地销售,开拓增加收入的渠道和“造血”的途径。那曲干部接连被派往杭州参观学习,让杭州管理经验与西藏地区特色经济相得益彰。钱塘江人民和羌塘草原人民的心紧紧相连,在不断努力下,全新的西子贸易大楼与牛羊毛皮交易市场成了一条脱贫攻坚的“快鞭”,激励着我们加快步伐。
攻坚克难抓城建
与此同时,第三批援藏工作的另一重心就是推进青藏线上古路镇的小城镇建设。古路镇是拉萨通往那曲的第一个重镇,距离那曲大约90公里。当时,高原小镇建设施工时间紧,工程要求高,冰雪封原长达8个月以上,施工难度巨大,而藏区的广大牧民早已习惯逐水草而生,因天时而动的南北转场游牧生活。因此,无论是当地的自然环境还是牧民的生活习惯,都对古路镇小城镇的建设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在建设推进的过程中,我们设身处地地为藏民考虑了未来搬迁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及对策方法,综合考虑以后,选择以半游牧的方式解决牧民的顾虑。它既可使藏民们不完全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又能让老人和孩子安居下来,安稳过日子。
克其难,攻其坚,青藏线上把城建。如今,古路镇医疗卫生事业快速发展,为广大牧民提供医疗援助;学校教学设施齐全,为每个适龄孩子带去教育资源。而我们未完成的工程,由后续一批又一批的杭州市援藏干部们续力前行。
孔奇在下乡途中。
相隔万里听乡音
虽说援藏结束,回杭已有十余年,但我依旧情不自禁地关注着那片土地上的人和事。那曲的一切从万里之外传来,却似乡音般亲切。听闻那曲县贸易公司已然实现了自我运转,效益连年提升,我感到无比欣慰;得知那曲县建起了一座综合性的医院,藏区的医疗水平得到质的改善,我激动并且振奋;看到一批又一批干部们前往那曲,将自己的青春与热血奉献给这片辽阔的土地和藏族同胞,我回忆满满且自豪骄傲。
孔奇在2020年杭州市援藏座谈会上做交流发言。
从“浙”里来,到“那”里去。我们一批批杭州援藏干部在自己的第二故乡与藏民们同呼吸、共命运,将自己作为藏区与祖国大家庭联系的桥梁与纽带,从实实在在的接触与交往中发觉藏族同胞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把党和政府建设西藏、发展西藏的政策与决心传递到雪域高原的每一个角落。建起安居小区,开通乡镇公路,培养医务人员,提高教师素质……杭州援藏干部用踏踏实实的工作,肩负起带领那曲人民实现全面小康、走向美好生活的使命。
从“浙”里来,不止到“那”里去。长期以来,中央大力且持续推广这种对口支援祖国边疆的制度与做法。不仅仅是西藏地区,广袤的华夏大地上还需要更多肩负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与使命的党员干部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让援建贫困地区的“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让“全国人民一家亲”的理念洒满神州大地,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在祖国辽阔大地上处处开花!
作者单位:杭州市下城区投资促进局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