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六盘山最出名的句子(清平乐六盘山好在哪)
毛主席《清平乐·六盘山》书法作品赏析
李奕明
《清平乐·六盘山》
《清平乐·六盘山》,是毛主席在红军长征中,摧毁敌人最后一道封锁线,翻越六盘山高峰,胜利在望时写下的词章。这首词既抒发了毛泽东及其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长征的英雄气概,又表达了他们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豪情壮志。这里要研究的是毛主席1961年书写这首词的手迹。
1961年,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战胜国内外敌人的封锁和3年自然灾害中,已经度过了最困难时期。正像毛主席在当时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讲话中说的那样:形势到了今天,是一天天向上升了。此时毛主席面临的处境和心情,与长征中翻越六盘山时十分相近。走过了千难万险,胜利在望;心情自然也像他在词中的句子“天高云淡”,轻松欢快。毛主席在这种背景和心情下书写《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其作品的基调必然是欢快和坚定的。因此整幅作品气韵生动,神采飞扬;字体瑰丽飘逸,参差错落有致;行笔起伏浩荡,宛若行云流水。
这幅作品书写在6页16开纸上,现在我们逐页分开来欣赏,从中寻找毛主席创作这幅作品的艺术真谛:
《清平乐·六盘山》第1页
第一页,V形支撑,错落有致。此页3行字,每行字数按“4、3、2”布局。第一行4个字,“天高”2字略大,“云”字起笔一横写进“高”字里面,给下面“云淡”两字留足了空间;第二行3字,“南”字占了整行一半,最上头的“望”夹在两个大字右“天”、左“飞”之间,只能往小处写;第3行2个字,“飞”、“雁”都写得大大的,各占整行的一半左右。这一页每行字数不一样,没有两个完全一样大的字,字字错落有致,以“天”、“飞”、“南”3字组成“V”字形,由“天”、“飞”两字撑住上部,一个大大的“南”嵌入下部中间,使整页字面呈现出变化多端,而又不失平衡。
《清平乐·六盘山》第2页
第二页,突出张力,营造“书眼”。此页3行字,每行按“4、3、5”布局。第1行4字,“不到长城”,有3字写得一样大,只把中间“长”写小点,使这一行有了动感;第2行3字,上边的两字稍写小点,突出下边的“汉”,将其写得大大的;第3行5字,最上头的“屈”,有空间,往大处写,下边的4字,由于右边的“汉”侵占了空间,别出心裁,笔锋一转,将后边的“指行程二”4字写得小小的,为了变化,又将“程”字出行左挪。这一页字的大小对比度强烈,但一点不别扭。“不”、“汉”、“屈”、“行程”等字的笔画写得特别有张力。尤其“汉”字一笔成功,写得潇洒流畅,力如弯弓,高大俊逸,成为此页也是整幅书法作品的“书眼”。
《清平乐·六盘山》第3、4页
第3、4页,承上启下,注重节律。合计6行字,每行按“3、4、3、3、5、2”布局。第一行3字写得极有创意。“万”字承接上页,是这首词上阙的最后一个字,毛主席在上页一连串小字写过以后,到了这里就要突出这个“万”,于是将其写得大大的收尾。这个“万”字也写得极有风采,成了全篇的第二个“书眼”。到此,上阙完了。留一处空白,给人回味。然后在这行最下边,以“六盘”两个最小的字开启下阙的头,从第二行起,字越写越大,就像朗诵、唱歌一样,由轻柔到昂扬,给人以很强的节律感。这两页中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中间相连的3、4行,而且不在一页纸上,每行都是3个字,按照书法应该“有行无列”的要求,字数相等,如果把握不好,容易出现两字并列的现象。毛主席在书写时,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和处理,第3行“红旗漫”3字,看起来各不相连,似乎差不多大,但将“旗”的头部伸进“红”字下方的空白中,一下就使“旗”字大了许多。第四行“卷西风”,再将“西风”两字连写,浑然一体,疑成一字。这样一来,把两行接到一起看,就不觉得呆板乏味了。
《清平乐·六盘山》第5、6页
第5、6页,互相衬托,落款拉风。正文两行,每行按“2、3”布局。第一行2字,重墨写“时”,采用细线条连笔大写“缚”,互相衬托。这个“缚”字,由于笔尖牵丝游走极快,给人造成一种被绳索捆绑的意象,与这个字的含意完全吻合,真是神来之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缚”字成了“书眼”。第2行2字,“住”写小、写轻,以衬托下边大写的“苍龙”两字。最后说说这幅作品的落款,也写得非同一般。“一九六一年九月应宁夏同志嘱书”,退格,以两行小字书写;紧接着,升格,大写“清平乐”3字;再降格,悬空小写“六盘山”3字,最后落署“毛泽东”3字。一般人写书法作品,落款部分最多写一两行小字,很难写出特色,而毛主席在这幅作品中,一口气写了5行,紧接正文的行气,继续纵笔挥洒,写得大起大落,风光无限,既与正文浑然一体,又为全篇拉风添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