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洁静什么时候出名的(朱洁静一句感叹)

据上海市文旅局数据库统计:2021年上海共举办营业性演出38366场,日均演出105场,比2020年30772场增加24.7%,场次数量基本与2019年的38960场持平。其中专业剧场演出8894场,同比增加25.6%,演艺新空间演出15787场,同比增加70%,其他演出如歌舞娱乐场所和旅游景区的演出等达到13685场。

2021年18家上海市级国有文艺院团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影响,全年完成演出6865场,同比增长81.4%,演出收入3.28亿元,同比增长75.4%,比疫情前的2019年增长8.25%。

过去10年,是上海歌舞团荣典·首席舞者朱洁静与同事们乘风破浪的10年。2013年,她在综艺节目《舞林争霸》感叹:“为什么很少有人愿意花一两百元钱进剧院看一场舞蹈?”很快,她和上海歌舞团便梦想成真:2014年《朱鹮》首演,2018年《永不消逝的电波》首演,迄今两部现象级舞剧演出都突破400场,所到之处一票难求。

“上海提出打造‘亚洲演艺之都’,文艺工作者遇上最好的时代,推动《战上海》《永不消逝的电波》等上海原创叫好又叫座。”朱洁静说。

10年来,政策扶持吹动创作东风,中国故事国际化表达、传统文化新时代传承与传播、日渐壮大的观众群体反哺演艺市场,让上海舞台新作站在潮头,青年人才如源头活水,戏码头客似云来。

汇聚世界力量,展示中华文化

17岁高中生左伊加入上海交响乐团会员俱乐部已有10年,“我在安福路上爱菊小学时,离上海交响乐团所在地湖南路105号很近。当时演出没有对号入座,门一开,观众拿上坐垫去抢座。”一转眼,复兴中路1380号上海交响音乐厅开业8年,左伊也曾作为上海夏季音乐节学生节日乐队成员登上音乐厅舞台。

演出场地升级换代,创作初心10年不变,上海基因、中国基因中带着国际视野。10年前,上交联合纽约爱乐乐团,委约奥斯卡最佳电影配乐奖获得者约翰·科里亚诺创作交响乐《甜美的早晨》,作品灵感之一是李白的《战城南》。10年间,上交委约安迪·秋保、法齐尔·萨伊、陈其钢、叶小纲、周龙、周天等中外作曲家创作了《中国狂想曲》《乒乓协奏曲》《悲喜同源》《咏·别》等多部中国“基因”交响乐。最近一个多月,上交又有交响音诗《千里江山》、小提琴协奏曲《夜途》以及《时间之轮》三部委约新作首演。团长周平说:“我们希望汇聚世界力量,创作出更多充满中国元素,又能被全世界观众所喜爱的作品。”

朱洁静什么时候出名的(朱洁静一句感叹)(1)

上海民族乐团团长罗小慈同样被观众与作品的热情互动感染。9月2日,上海民族乐团国风音乐现场《海上生民乐》刚结束上海音乐厅第二轮驻演,10月第三轮驻演也开票了。穿着汉服来打卡的年轻人、被海派民乐打动的外国观众、看完戏还买走文创产品的忠实观众,让罗小慈信心十足,“《海上生民乐》《国乐咏中华》《共同家园》《共饮江河水》是我们不断扩展民乐边际效应,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原创品牌。”

朱洁静什么时候出名的(朱洁静一句感叹)(2)

在上海马戏城,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时而惊叹、时而喝彩。2012年马戏城里的《时空之旅》是上海最火爆的演出,10年后《时空之旅2》在焕然一新的马戏城驻演。顶天立地的旋转中式会客厅、几乎覆盖整个舞台的蹦床、3D效果多媒体投影,将现代科技与中国杂技艺术无缝连接,传递上海精神,也是剧目英文名“ERA2——Spirit of Shanghai”含义所在。

《时空之旅2》总导演阿兰·巴什里说,“每次来上海,我都会有新的惊喜和感慨。上海是一个非凡的城市,过去、现在和未来汇聚于此。”10月《时空之旅2》有望达到平均每天一场,而演员主力同时挑梁今年代表上海竞逐文华大奖的杂技剧《战上海》。

老戏迷认可,年轻人喜爱

4岁半的曹青羽在宛平剧院看过三遍上海越剧院《红楼梦》驻场演出,“衣服很漂亮,有牡丹花、蝴蝶”。她喜欢听着越剧唱段入睡,被母亲调侃“不是职业演员,已经有了职业病”。3岁半的张洛伊通过宛平剧院冬令营初次接触越剧,母亲迅速按照她的要求买了《红楼梦》演出票。《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驻演项目培养一群青少年爱好者,也让上越“第十代”青年演员逐步独当一面。

这几天,上越“第十代”转战中国大戏院,推出演艺大世界“锦瑟年华”越剧展演季,这是为他们量身打造的专属演出品牌。像朱洁静一样,“第十代”演员遇到最好的10年。

朱洁静什么时候出名的(朱洁静一句感叹)(3)

2013年上海戏剧学院招收全国首个越剧本科班,2017年18位毕业生一进入上越便收到职业生涯大礼包——3个月全国24场巡演,有经典剧目《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家》《花中君子》,又有原创大戏《十二角色》。10年舞台锤炼,去年“第十代”演员为骨干,制作4部微电影《新生》《她!》《渔光曲》《自古英雄出少年》,“微时”放映、“微周期制作”和“微规模投资”着实让观众们大呼过瘾。

2013年,王俊杰和他的“淮四班”同学们集体入职上海淮剧团,他们也是前辈重视的剧团“独苗”。2017年淮剧团为年轻人建立“淮剧学馆制”,一年排演一出大戏。2018年,以“淮四班”为班底,淮剧团带着新剧《神话中国》进军爱丁堡戏剧节。演出最后一晚,观众与演员自由合影,一位戴着棒球帽的男观众率先冲向舞台,紧随其后,观众三三两两走向心仪演员,“太漂亮了”“我喜欢长绸”“好大的扇子”。这一幕烙印在王俊杰的脑海里,“中国传统文化魅力无远弗届,关键在于如何展示、如何传播。”今年7月,25岁的王俊杰在线上推出“卓越俊逸”淮剧专场,8.3万人收看。专场统筹、导演、舞美和灯光设计、乐队都是王俊杰的同龄人。导演谭昀说,“我们想获得老戏迷认可、年轻人喜爱,让他们产生对淮剧的兴趣,走进剧场。”

朱洁静什么时候出名的(朱洁静一句感叹)(4)

9月上海芭蕾舞团开启今年第二轮巡演,《白毛女》《浮生一梦》48天在9城演出34场,两个剧组都活跃着上芭首席演员吴虎生的身影。2003年,17岁的吴虎生考入上芭,第一个10年,他一步步跳向舞台中心,成为《白毛女》“大春”不二人选。第二个10年,吴虎生每年演出《白毛女》,“《白毛女》融合中国民族风格和西方芭蕾艺术。上芭演员想成为‘天鹅公主’或‘王子’,要先过《白毛女》这一关。”

吴虎生没有止步于“大春”“王子”。近五年,上芭给他自编自导自演机会,《难说再见》《荆棘》《惊蛰》《浮生一梦》诞生,“如何让观众看到我更好的一面?我仿佛多出一双眼睛长在观众席,从另一个角度审视自己。”

去演艺大世界看戏,二刷、三刷到N刷

9月初,观众木马又从北京专程来到上海看演出了。来的次数越多,她对演艺大世界的环境也越来越熟悉。“每次来上海都会待几天,每天看什么戏排得很满,大都是‘二刷’‘三刷’甚至‘N刷’。演出与演出之间去哪里住宿、哪里吃饭、哪里喝咖啡,也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在这里看戏和生活非常舒适便捷。”

作为中国最早的音乐剧专业剧场,上海文化广场过去十年会员数实现从0到37万的突破。去年,上海共演出148台911场音乐剧,占全国59.5%。上海文化广场经常性购票会员超3万人,其中有1158人年购票金额超万元。

这个数字的背后,是上海文化广场“十年磨一剑”的耕耘。从引进世界各地原版音乐剧,到出品《罗密欧与朱丽叶》《粉丝来信》《也许美好结局》《星际信使》等中文版音乐剧,并打造原创音乐剧孵化品牌,文化广场努力将自身发展成音乐剧产业风向标,从展演“码头”升级为创制“源头”。

朱洁静什么时候出名的(朱洁静一句感叹)(5)

在上海文化广场所在的演艺大世界,音乐剧集聚效应正在凸显。上海大剧院创制中心出品的音乐剧《卡拉马佐夫兄弟》中文版未演先热,亚洲大厦《阿波罗尼亚》等环境式驻演音乐剧总能吸引从全国各地拖着拉杆箱来看戏的年轻人,中国大戏院定制音乐剧《夜半歌声》驻场演出计划年底开启。“我们需要一步步稳扎稳打,靠人才、作品将演艺大世界影响力辐射至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全世界,让音乐剧成为上海的一张文化名片。”上海大剧院艺术中心总裁张颂华说。

在演艺大世界,音乐剧只是众多观演品类中的一个选择。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京昆群英会”演出季,打响“看京昆到天蟾”演出品牌。2022年元旦,天蟾逸夫舞台“京昆群英会”票房破百万元,新春档再破百万元。今年国庆档“京昆群英会”,上海昆剧团《玉簪记》已打响头炮。在长江剧场,上海评弹团每月至少有2场演出,团长高博文说,“周边一小时生活圈城市的粉丝,乘上高铁,早晨来上海逛南京路,下午听一场精彩的评弹,晚上与上海的亲朋好友一聚,当天返回家中,可谓十分便利。”

朱洁静什么时候出名的(朱洁静一句感叹)(6)

9月9日至11日,《朱鹮》在上海保利城市剧院上演,9月14日起,《永不消逝的电波》开启美琪大戏院新一轮驻演。作为上海歌舞团新任副团长,朱洁静在思考,下一部“爆款”在哪里?“我们没有任何投机取巧的捷径,也不能在过去的成绩单上‘躺平’。在上海,有那么多人与我并肩作战,所以想到未来,我觉得既期待又刺激。”

栏目主编:施晨露 文字编辑:施晨露

图片来源:主办方供图

来源:作者:诸葛漪 吴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