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狂的表现特征 如何辨别身边的变态狂

——詹姆斯.法隆《天生变态狂:心理学家的脑犯罪之旅》解析

詹姆斯.法隆,美国加州大学的神经学教授,研究神经病学和人类行为、神经解剖、精神分裂症,老年痴呆症,人类大脑成像等。

他从事这一领域35年,是这一领域中最顶尖的科学家,他有着成功的家庭事业和地位。但是有一天,在对正常人和变态狂大脑扫描图的研究中,他竟然滑稽地发现自己的脑部结构跟心理变态的脑部结构一模一样。

变态狂的表现特征 如何辨别身边的变态狂(1)

更不可思议的是,他通过对家族历史的研究,发现家族中出过很多变态杀手。1673年,73岁的丽贝卡被自己46岁的儿子托马斯姆谋杀。1843年,阿尔文用铁铲重击自己的妻子汉娜,然后用剃刀割断了她的喉咙。1892年,力奇其用斧头砍死了自己的亲生父母...

在家族的分支中,竟然还发现,一支全是凶杀犯和嫌疑犯,另一支的男人们总是毫无理由地离开他们的妻子和情人。

作为科学家的他,对自己和自己家族发生的历史惊奇不已,为了解开这些谜团,也为了预见自己的未来是如何。

詹姆斯至此展开了他的心理变态脑科学领域的探索之旅。在书中,他直面自身的各种问题,用最先进的各种前沿理论分析问题,寻找答案。

在总结变态狂的特征之前,我想到了三部关于变态狂的电影,我们先列举一下。

一:心理变态者的图像

1991年,安东尼.霍普金斯主演的《沉默的羔羊》。安东尼在剧中出演精神病专家汉尼拔博士。

安东尼给我们贡献了一个经典的变态杀人狂形象:那就是智商极高,思维敏捷,但高度变态。他的形象摄人心魄,即使只坐着一言不发,也有极强的感染力。他那从容不迫的动作,控制人心的话语,使人对他既敬畏又着迷。

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安东尼在片中只出现了16分钟,就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可以想象安东尼的形象有多么经典。

1992年,莎朗.斯通主演的《本能》。在电影中,莎朗.斯通出演美女作家凯瑟琳,她貌美如花、巧舌如簧、气场强大,操纵人心手段高明。

变态狂的表现特征 如何辨别身边的变态狂(2)

在变态杀人狂中,莎朗.斯通和安东尼简直就是演艺界的东邪西毒。从那以后,荧幕上再难见到如此经典的变态狂形象了。

直到2013年,美剧《汉尼拔》出现。麦德斯.米克尔森饰演了汉尼拔,再一次为我们贡献出了连环杀手的经典形象。

麦德斯饰演了一个著名的心理专家,他像一名绅士一样优雅、沉着、冷静、机敏、睿智同时又凶残血腥。由于他心理专家的角色,见过无数患者,对各种性格的人了如指掌,所以具有强大的操控人心的能力。

以上为我们贡献了三个经典的变态杀人狂的形象。他们之所以这样塑造变态狂,是有科学依据的。医学界针对心理变态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测量表。这个测量表超过30分就被视为心理变态,接近40分,就会被视为一个超级变态者。

二:心理变态者的外在表现是什么

那么心理变态的表现是什么呢?大家可以把它和身边的人对照一下,看看有没有这种人,具备三个以上细分项就可以算是轻微心理变态了。测量表把它分为四种:

第一种是人际因素:包括认识肤浅,表现夸张,充满欺诈。

第二种是感情因素:包括毫无悔意,缺乏同理心,拒绝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第三是行为因素:包括做事冲动,做事缺乏目的性,为人不可靠。

第四是反社会因素:包括暴躁易怒,有青少年违法记录或有犯罪记录。

因为心理学还处于模糊阶段,所以这种诊断,也只是评估的一项内容,而不是绝对正确。有很多变态狂,他只是在犯罪的时候表现出症状,但在人群中有可能就是一个普通人,或者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

经科学家们大量统计,变态狂的数量在所有测试者中,女性占1%,男性占3%。也就是在一个100人左右的公司,就有可能有那么一两个变态狂。所以我们要确认和找到变态狂的突出的外表特征或者是行为特征,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他们接触。

心理医生大多都认同,要诊断心理变态起到决定性作用的特质如下:(这是一种日常的语言描述,只能用心去感受,却不能够量化)

变态患者对他人缺乏同情心,或者说患者的情绪缺乏波动,波澜不惊。

心理变态者们可能不会真恨什么,但他们也不愿意像普通人那样去爱与被爱。

他们精通操纵的手腕,是说谎的冠军,能说会道且富有魅力,能使他人放松警惕。他们不像一般人那样惧怕劣行的后果,面对谎言被揭穿或者行为被曝光的压力,他们中一些人依然能保持冷静。有些人还能伪装出阳光,乐观,无忧无虑,开朗外向。

但和他们处久了,你会发现他们会显得疏离,冷漠和高傲。他们冲动鲁莽,少有同情和悔意。

我们普通人会不小心泄露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但心理变态者是隐藏真实意图的行家,他们有着可以让别人消除戒心的强大能力,他们可以在说谎时保持冷静。

变态者不会体验到普通人所具有的感情,所以他们不会像普通人那样露出马脚。

他们的冷认知能力要比情绪认知能力超凡得多。真正的心理变态者可以凭空编造其一些不可思议的谎言,但没有一点内疚和懊悔。

很多变态者可以通过心跳和皮肤电流测试,比如上述三个电影中的变态狂都通过了谎言测试。

很多心理变态者还是情场高手,毕竟爱人们总愿意被谎话哄骗。

变态狂的表现特征 如何辨别身边的变态狂(3)

刚才说每百人以上的团体里面总会有那么一个或两个心理变态者,这些人在找有弱点的人伺机下手。

所以面对这些人最正确的做法就是,不要露出有任何利用价值。如果有人与你互动,请仔细观察这个人,看他是否表现出了任何古怪的行为。一旦发现他有变态倾向,请立即远离这一个人。

请不要被他的风度翩翩所迷惑,也不要表现出任何慈母心态去感化他,因为变态狂是不能够被改变的。这是由于他们的生理和基因所决定的。请看下文对变态狂成因的解析。

三:变态狂的真正成因

成为变态狂三个原因:1是脑功能异常,2是基因出现多处高危突变。3是童年时期经受过身体或精神的虐待。

1:脑功能异常。

作者本身就是一个脑解剖的科学家,对人类的大脑非常熟悉,有几十年观测和测试人脑的经验,以及观察变态人群的脑成像资料。经过多年的研究,和脑科学及神经专家反复测试和确认,现在已经成为科学公认的一条理论。就是变态狂的脑功能和普通人是有区别的。他们的额眶部皮质以及包括杏仁核在内的前额叶皮质功能低下。

变态狂的表现特征 如何辨别身边的变态狂(4)

这个区域是处理和加工人类感情的地方,但变态狂都显示出了发育不正常或者是早期永久性损伤的现象。因为这一部分不能够发挥作用,所以变态者就没有了良心和同理心的影响,他们这些冷酷的计划和残忍的行为才能够变得精确有力,井井有条,耸人听闻。

作者用了几个章节从脑功能的分区、脑回路、镜像神经元系统、血清素、多巴胺、睾丸酮、促肾上腺素等压力素和催产素一个综合系统来说明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些东西我没有办法一一写出,只能说得出的结论,就是这些心理变态真的是缺乏同理心。这并不是说他们的认知出了问题,而是说是他们的大脑出了问题。他们的大脑在负责人类感情的这块区域,活动比较衰弱。就是说他们对这一块儿是钝感、非常钝感。他们总是冷漠和麻木,对待一些平常人很在乎的事情,他们就是不在乎。

2是基因出现多处高危突变

现在的基因研究科学已经很发达了,在人类的染色体上大概存在着两万个基因。其中有一种就是血清素分解酶。这个基因,有一长一短两种形式,其中较短的一种与好斗的行为有关,被称为“战士基因”。研究发现行为暴力的人身上可能存在着数十个或者更多的战士基因。

这个基因的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如果发生了应该愤怒的事情,普通人的血清素受体会被激活,然后几分钟以后愤怒就会受到抑制。

但拥有战斗基因的人血清素被释放出来以后,没有东西接受它们。也就是说,应该在几分钟之后阻止愤怒和狂躁情绪的那部分大脑,被永久地改变了。是管理控制情绪的神经递质系统出现了紊乱。

3童年时期经受过身体或精神的虐待。

其实战斗基因在人类的占比还是挺高的,大概30%左右的人身上都有战斗基因,但是很多人也没有成为杀人狂,这是因为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

这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有关系。他们是这样发生关系的,一个携带好斗基因的孩子,可能常常犯错误,可能常常敌视或者辱骂他的父母。而一个好斗的家长可能会遗传给孩子好斗基因,同时他还用粗暴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孩子,这样好斗的基因和反社会的态度都得到了传承。统计显示,携带战斗基因又受到严重虐待的人,有85%成了反社会者。

五:我们该如何对待变态狂

上述成为变态狂的三条原因,任何一条得到了加强,都有可能成为变态狂。

如果三条全占,那他成为变态狂的几率就飙升到极高了。

另外我们发现,变态狂的三条因素中是有两条先天的生理因素问题。这两个问题几乎是没有任何办法去解决的。

在这三条因素中,有一条变量是“变态狂的童年”,这一条是可以人为改变的。优良的教养、完整的家庭,正常的教育,温馨的社区、虔诚的宗教,这些都可以弥补先天不足的基因。即使不能够改变他们,但至少不会让他们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

但请记住,一旦成年,没有任何人可以改变他们。

对于这一点,作者是这样说的:变态人格尤其难以改变,所有企图弥补的努力都收效甚微。

用药物可以抑制冲动和好战心,但核心的神经心理缺陷所导致的同理心和懊悔的缺失会持续存在,对此并没有神仙药。

有些人确实通过努力不断尝试改变自己的行为。但是那些深层的基因机器操控的行为,例如成瘾心理和变态心理却是可以长期潜伏。他们可以像别人一样改变自己的行为,但那些破坏性的习惯还是会在一年或者十年之后卷土重来。有些连环杀手可以坚持数年,不向谋杀的欲望低头,在总有一刻,谋杀的欲望会压倒一切。

这本书的最后作者给出了我们这么一个失望的结局。

其实我从身边的例子就可以看出来,人一旦受到精神损伤,改变几乎不可能。

比如说赌鬼。有一句名言叫一入赌场深似海,从此夫妻是路人。一个人一旦有了赌瘾,他的一生就毁掉了,再没有挽救的可能。古人总结出来叫做“只可救苦,不可救赌”。赌鬼是无药可救的。

这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赌鬼的自控力不行,而是因为在长期的赌博过程中,在长期的心理刺激过程中,赌鬼的大脑已经发生了生理性的改变。生活环境加上已经改变了的大脑,决定了他不可能戒毒。

我们知道有很多人一离开他熟悉的环境去外地打工,他可能一年都不赌,但是一到过年回家的时候,回到了熟悉的环境,就可能一两天把一年打工挣的钱输掉,而且年年如此,年复一年。

这是因为到了熟悉的环境。他大脑的缺陷就会受到召唤,他没有办法控制自己。

所以说,无论是赌鬼、酒鬼以及其他的什么鬼,还是家暴者,还是变态狂,对于这些人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远离。

但还是有人,尤其是有些女孩子是受自身分泌的多巴胺所控制,会爆发圣母心态,她认为她有能力改变对方

她们会在心理变态者身上寻找闪现出来的同理心,认为自己可以改变这种心理状态。这是因为每个人都倾向于自认为有能力控制别人的命运和行为。她经常这样认为:“我和他的关系非常,我可以发现他身上的优点,我知道他是个好人。”

进化就是这么奇怪,这世界有家暴基因就有受虐基因。所以我们常常看到,很多酒鬼赌鬼的老婆一次次被打,依然不离开家。

变态者知道怎样让别人感觉到自己的特别,他们知道如何吸引别人,抓住别人的心。接着在某些情况下开始实施暴力和羞辱,之后再用“我爱你”去弥补。所以心理变态者的家人会说,“他只是不能控制自己,我知道他内心存在一头猛兽。但我可以控制他。”所以母亲和妻子会护着心理变态者。

科学告诉我们:最终的结果只有失败,没有其他可能。

六:关于本书的整体评价

这本书我已经买了很久,放在书架上,一直没有读,我把它当成一个起了夸张名字的心理学书,我以为他会非常枯燥,非常无味。

但是昨天晚上我把这本书捡起来,翻了五六页以后,我就被他迷住了。就像开头所说这是一个研究脑科学的神经解剖学家,突然有一天他发现自己的脑部结构和变态狂的脑部结构是一样的。

所以作者就从这一天开始了对自己人生的追溯之旅。这本书是通过作者写他对一生的回顾和在各个节点遇到的问题,反思如何去解决这些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作者科普脑科学、科普基因学的过程。

把科普书写得像推理小说一样紧张刺激的,詹姆斯.法隆是第一个。像推理小说一样,最紧张刺激的答案留到了最后。这是我读过所有科普书中最畅快的一本书。

詹姆斯详细写了他求学和工作的整个历程,他把科研工作写得栩栩如生,他对科研的执迷让人感动。

所以看完这本书,我有一个想法,这本书我一定会把它留着。等我的孩子读到初中或高中的时候,等他们需要在文理之间出现选择的时候。我会把这本书和查理.道金斯的《自私的基因》拿回来让他们读一下,即便他们不了解心理学和基因都没有关系,我认为这两本科普书可以让他们对科学和科研有初步的了解。

我们平常看到的一些所谓科普书,像《影响人类的10位科学家》《十大数学家》,这些书我们自己翻都懒得翻,都看着头疼,就更不用说让孩子们去看。但是这本书完全可以让孩子们去看,一是可以了解心理学知识,第二是可以了解科学家的工作方法,三是可以了解在科研工作中会产生哪些乐趣和成就。读完这些书,他们会对科研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而不是两眼一抹黑的情况下做出人生的重大选择。

还是按之前的惯例,给这本书做一个整体的打分评价。

七:本书概况

我读的群言出版社的版本,这本书的整体概况是这样的:

《天生变态狂:TED心理学家的脑犯罪之旅》

作者:詹姆斯.法隆

译者:瞿名晏(翻译得非常好)

字数:16万字

定价:38元

趣味性:☆☆☆☆

阅读难度:☆☆☆

理解难度:☆☆

内容价值:☆☆☆☆☆

书籍影响力:☆☆☆☆

解释:

1:趣味性,四颗星。

像读推理小说一样有趣。

2:阅读难度,三颗星。

本书的阅读难度不是很高。只要你读进去基本上就不会放下这本书了,不会让人打瞌睡。

3:理解难度,两颗星。

我对基因和脑科学还是有些了解的,读起来没有任何难度。但我认为完全没有基础的人也可以读懂。

4:内容价值,五颗星。

凡是了解《自私的基因》在科普书中是什么位置,我把这两本书并列,就知道这本书有多少价值了。

4:书籍影响力,四颗星。

这本书写于2013年,是最新最前沿的科学了。它从严肃科学火到了美剧《犯罪心理》里了,就知道它有多大的影响力了。

这本书的分享到此结束,欢迎点赞关注收藏转发。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