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父母好一点(好的父母不只行)
昨晚在《青春期大脑风暴共读会》上,收获颇多。
一位妈妈提到已经上大学的儿子的“翻墙”问题,不久以前,母子俩在小区跑步时,儿子跟妈妈说他想翻墙出去。妈妈直接就说了不行。
结果,儿子返校后,,翻墙了,被发现了。
妈妈有些后悔:是不是我当初让他翻了,他就不会在学校翻了?
我问了一个问题:在“行”和“不行”之间,还有没有别的选择?
妈妈被问住了,一时回答不上来。
写到此,特别感谢这位妈妈,第一是我看到了她的反思:是不是自己总是说“不”,反而让儿子总想“突破”一下?第二是如果不是看到她答不上来,我竟然忘记了,其实不是学心理学专业人员或者有意学习和改变的人,谁还不是直接说“行”和“不行”的呢?
我自己不也是这么长起来的吗?而且我还是一直在“不行”中长起来的。
如果不是她的敞开和贡献,我们可能不会如此清晰地看到最常见的母子对话的模式:对于孩子的要求,我们直接回答“行”和“不行”,或者“是”与“否”。
说好的对孩子的尊重呢?话语权都在我们手里,我们从哪里能做到尊重孩子呢?
青春期的孩子,要的是“我说了算”,如果TA不能在此时被满足,在别的地方也会“找补”回来。所以,我们会发现,越是经常被父母拒绝和否定,孩子的破坏性可能会越大。
看到这儿,也许父母会心惊,但是我想说的是,破坏性大,未必就是坏事,破坏性大,证明他的生命是很有能量的,他一直在实现“做自己”。
不能实现的,要么是他的生命力被扼杀掉了,从此变成一个谁说了都行,所有的人都可以做TA的主的人。
要么,就是被压抑下去,变成一股毁灭性的力量,比如药家鑫。一直被父母打压和否定,在关键时刻,他本可以放过被害者和自己,可是他却举起刀,杀害了别人,也把自己送上了黄泉路。
真正尊重孩子的父母,都不是直接回答“是”或“否”,“行”或者“不行”。而是和孩子一起探讨“是”还是“否”,“行”还是“不行”。
直接回答,是你说了算,跟孩子讨论后由孩子来决定,是孩子说了算。
如何实现?
一是洞察:你要看看孩子要翻墙的背后的需求是什么?是自己作主?是自我突破?是好玩?刺激?……都有可能,你只是好奇,但不带任何评判:啊!你要翻墙啊,妈妈好奇一下,你为什么想要翻墙呢?但是如果你内心有评判,你声音当中一定会有责备、不耐烦、甚至不可思议,孩子是敏感的,他会感受到,会表现出来对抗,你们之间的沟通之门也就关闭了。
二是共情:真正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我要是个孩子,我会怎么想呢?当你能真正理解孩子时,你是完全“无我”的:哇,我像你这么大,也是对翻墙充满了好奇,觉得能翻墙是一种很爽很酷的事情!……当孩子听到妈妈这么理解他,就会放下防御,不会为了“我要自己作主”而去翻墙。
三是整合:当我们跟孩子站在一起而不是跟孩子对立时,孩子反而会冷静而不会冲突。妈妈可以说:翻墙的确是一件很爽很刺激的事情,不过如果真的翻了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你想让孩子自己去想、去说,孩子可能会想到:哦,有可能翻出去就砸到别人、有可能外面会有什么东西伤到自己……如果是一个很矮的墙,一眼就能看到外面,而且没有任何风险,那就翻一翻也无伤大雅,能满足一下孩子的好奇心。也未尝不可,他在这件事上满足了好奇心了,以后也就不会再想要去冒这个险了,何乐而不为呢?
上午去做理疗时,博文老师说了一句:当你认为你是对的时候,你一定要认为父母也没有错,反过来也一样,当你认为父母是对的时候,你也别认为你错的。如果你认为你是对的,别人就是错的,别人是对的,你就是错了的时候,你一定会很痛苦。但是当你认为你和别人都没错的时候,你就是幸福的。
好的父母,不是二维的,非好即坏,非黑即白,而是多维的,在好坏、对错之间,拥有非常多的可能性。
这就是作为父母的弹性。
再次感谢能打开自己的人,在打开自己时,收获了成长,既帮助了自己,也帮助了别人。
如果你也想在共读中收获进步与成长,欢迎你加入读书营!
如果你想成为受孩子尊重的父母,欢迎你加入焦点解决父母成长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简介:王宏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焦点解决中心焦点解决高效教练、两家青少年戒除网瘾机构导师,焦点解决父母成长营创始人,《壹心理》签约作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