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释兵权解密(宋太祖重建武德司)

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宋代周。

作为过来人和亲历者,赵匡胤比任何人都更清楚当时后周制度上存在的漏洞,现在他要想办法堵上这些漏洞,以防历史重演。

陈桥兵变前,“都下哗言,将以出军之日策点检为天子,士民恐怖,争为逃匿之计”,民间舆情纷然, “惟内廷宴然不知”

宋太祖释兵权解密(宋太祖重建武德司)(1)

赵匡胤陈桥兵变

后周朝廷设置的“耳目”机构武德司竟然成了瞎子聋子,陷入瘫痪,使得皇帝宰执大臣对民间谣言一无所知。

而另一方面对后周对禁军大将的制约防范也形同虚设。

这两个漏洞是称帝的后的赵匡胤最急需解决的。

于是便有了大宋朝的探事、特务机构——武德司(宋太宗时改为皇城司)。

一、重建武德司,以绝对亲信任武德使

宋太祖刚继位,便任命心腹老部下王仁瞻为“武德使”,执掌武德司。

武德司,便是五代时期的发展起来的强力部门,充当皇帝耳目,并且对“宿卫诸将”和枢密院都具有相当的制约。

说白了,武德司就是一个特务机构。

宋太祖要让王仁瞻重建武德司,不做瞎子聋子。

王仁瞻,和赵普、李处耘等人一样都是宋太祖的心腹幕僚。

他出身牙校,熟悉军事,更重要的是他的心性符合武德使的需要:奸诈、善于整人。

王仁瞻上任后,武德司很快活络起来,连晋王赵光义“勋旧戚里用事吏”十余人都被王仁瞻处理过,宰相赵普也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宋太祖释兵权解密(宋太祖重建武德司)(2)

赵普像

宋代笔记《东原录》记载宋仁宗时名臣蔡襄在赵普后人赵约家中亲见赵普的奏折和宋太祖的批文。

艺祖尝留王仁赡语,赵普奏曰:“仁赡奸邪,陛下昨日召与语,此人倾毁臣。”艺祖于奏札后亲翰,大略言:“我留王仁赡说话,见我教谁去唤来,你莫肠肚儿窄,妒他,我又不见是证见,只教外人笑我君臣不和睦,你莫恼官家。”

王仁瞻的“奸邪”,加之执掌刺探一职,连赵普都怕他打击自己。

太祖朝,王仁赡之后,出任武德使是刘知信。刘知信是宋太祖的姨弟,“以戚里致贵,尤被亲任,中外践历,最为旧故”,直到宋太宗时期,他都一直担任此职。

太平兴国六年,宋太宗将武德司改为皇城司,刘知信之后,新的皇城使是大太监王继恩,他是太祖太宗的心腹太监。

从宋太祖到宋太宗,可知武德司的长官都是皇帝的绝对亲信。

二、武德司:制衡宿卫诸将

单从人事安排上,以亲信执掌武德司是远远不够的,在制度上的发展完善才是武德司具备作用最关键要素。

武德司要对殿前和侍卫两军“宿卫诸将”们具备了较强的制衡能力。

宋太祖时期,把一批精锐部队划归武德司,建立起了一支独立于殿前和侍卫两军之外的新军。

目的不言而喻,就是防止禁军重现黄袍加身的故事。

武德司下辖精兵近万人。宋太祖曾自信道:“虽京师有警,皇城之内已有精兵数万”,置精兵于皇城内,即便禁军造反也有应急军队,不像后周时皇帝卫军全部倒戈。

武德司“最为亲兵”,绝对忠心于皇帝,专门负责皇宫的保卫“掌宫城出入之禁令,凡周庐宿卫之事,宫门启闭之节皆隶焉”。而且殿前司和侍卫亲军等皆不得再插手皇宫保卫一事,“三衙管军,未尝内宿”。

宋太祖释兵权解密(宋太祖重建武德司)(3)

北宋军制

宋太祖让武德司专门负责保卫皇宫,将之从殿前司和侍卫两军的系统中独立出来,将皇宫和宫城的保卫分离,从而使得武德司与殿前和侍卫两军形成了内外相制之势。

殿前军统帅出身的宋太祖如此分化殿前禁军的职权,明显是吸取了自己兵变上位的教训,要堵死这个漏洞。

后人对此评价道:

皇城司亲从官数千人,乃命武臣二员同两都知主之,而殿前复不预,此祖宗处军政深意也。

三、不隶台察,由宦官主持

武德司是个超然的机构,独立于大宋的官僚体系之外,是皇帝的私人机构,不受御史台的监察,“依祖宗法,不隶台察”。

而在武德司的运作中,宦官的扮演的角色极为重要。

宋太祖时期,虽然任命了刘知信为武德使,但后来同时也任命了心腹太监王继恩为武德使,与刘知信共同执掌武德司。

宋太祖释兵权解密(宋太祖重建武德司)(4)

宋朝将军

尽管武德司是“以武臣二员并内侍都知二员掌之”的,但是武臣多是作为一种资历的象征,实权都是掌握在內侍宦官手中。

“国朝惩五季阉宦横肆之弊,不典兵,不预政,子孙守之,永为家法。”

宋太祖虽然借鉴唐末五代宦官专权的历史教训,对宦官控制极为严格,但还是将武德司交给宦官执掌。这也是宋朝唯一的宦官可以掌军的特例。

本朝只此一项,令宦者掌兵。”

宋太祖极为信任宦官,并重视对宦官的各种训练,除了用以从事特务活动,将之视为最后一道防卫力量也是重要原因。

宋太祖释兵权解密(宋太祖重建武德司)(5)

王继恩剧照

宋太祖时期,“上左右内侍数十人,皆善武艺,伉健,人敌数夫,骑上下山如飞 。”

《宋朝事实类苑》记载:

泗州槛生虎来献,上令以全羊臂与之,虎得全肉,决裂而食,气甚猛悍,欲观之也,俄口呿不合,视之,有骨横鲠喉中,上目左右,内侍李承训即引手探取,无所畏。

常因御五凤楼,有风鸢堕南角楼鸱尾上,上顾左右曰:“有能取之否?”一内侍,失其姓名,摄衣,举屋角以登,缘历危险,取之以献,观之胆落,盖试其矫捷也。

从这故事可以看出,宋太祖始终有强烈的危急感,即便吸取唐代教训严格限制宦官,却又以宦官掌兵,对武将加以提防,同时训练“善武艺”宦官以备不测。

四、特务之司:探事、伺察

除了保卫皇宫,武德司还另有一项极为重要的职能,那就是特务职能。

对于官员和百姓来说,他们忌惮武德司便是因为它的探事、特务功能,而这也是武德司最初的“耳目之司”的职能。

以祖宗开基之始,人心未安,恐有大奸阴谋无状,所以躬自选择左右亲信之人,使之周流民间,密行伺察。

显然 ,武德司就是宋代的情报特务机关。

宋太祖释兵权解密(宋太祖重建武德司)(6)

宋太祖

宋人有时直接称之为 “探事司 ”,其探事卒即武德卒、皇城卒,“俗呼为察子”

起初,武德司伺察的对象是军队,主要是针对着殿前和侍卫两军“宿卫诸将”的动向。

史书记载,宋太祖“初临御,欲周知外事,令军校史圭博访”,“密遣人于军中伺察外事”。

夫皇城司之有探逻也,本欲周知军事之机密,与夫大奸恶之隐匿者。

宋神宗也说过类似的话:

“此辈本令专探军中事,若军中但事严告捕之法,亦可以防变。”

出于强烈的不安全感,宋太祖经常微服出行,来了解军中动向,“上既即位,欲阴察群情向背,颇为微行 ”,但是这不是长久之计,而且本身就有安全风险,赋予武德司特务职能便成了必要之举。

对军中的侦查,远的不说,周世宗时期便是有的。宰相赵普是反对武德司监视军中将领的,曾以“世宗虽如此,岂能察陛下耶”来劝阻宋太祖,宋太祖虽然一度听从,但是最终还是继续做下去。

或许宋太祖认为周世宗时期的特务行为没有做到位,才给了他机会。他现在更应该强化武德司的特务活动,做到监视没有死角。

武德司的探事虽然偏重于军事,很快就从军中扩展到其他方面。史书及文人笔记对此的记载不胜枚举:

潜逻卒听市道之人,谤议者,执而刑之。

伺察闾阎有冤枉及权贵恃势倚法病民。

是时京师方盛歌《侧金盏》,皇城司中官以为不详,有歌者辄收系之,由是遂绝。

对于民间百姓及官员的行为,武德司都不放过。

正是因为,武德司察子的存在,宋太祖“采听明远,每边阃之事,纤悉必知。”

武德司无孔不入的特务行为,也引起了官员的反感。

宋太祖释兵权解密(宋太祖重建武德司)(7)

宋太宗剧照

一些地方官曾“捕武德卒即杀之,不以闻”。

宋太宗时期,“尝遣武德卒潜察远方事”,有武德卒道汀州察访,知州王嗣宗很不满,于是“执而杖之,缚送阙下”,还送去一份奏章说“陛下不委任天下贤俊,而猥信此辈为耳目,窃为陛下不取 。”

结果宋太宗大怒,逮捕了王嗣宗。

不过最终在地方的强烈反对下,武德卒的活动多局限在汴梁一带,威慑着汴梁的百官百姓。

宋太祖释兵权解密(宋太祖重建武德司)(8)

禁军

让宦官执掌武德司,有典兵之权,在加上武德司的特务性质,不得不说,明朝的厂卫制度很大程度上就是借鉴了宋朝的武德司。

武德司是维护北宋皇权的重要机构,它既有公开的、光明的守卫皇宫的职能,也有秘密的、黑暗的耳目爪牙性质。

这是宋代在前朝基础上发展、创新,这份发展也被后来的朝代所继承并进一步的发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