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的触角相当于它们的什么(昆虫触角与哺乳动物犄角的主要区别)

1.起源不同

昆山的触角形成于动物触碰的行为。昆虫一般生活在黑暗的洞穴或有过地面以下的生活史,比如蝗虫、天牛等在黑暗的洞穴中经常触碰到穴壁。在光线较弱的洞穴里,触碰的行为可以部分替代视觉。或者有些昆虫在取食时发生触碰行为,比如蜜蜂、蝴蝶等采集花粉时头部与花的触碰。当头部的某个区域发生过触碰后,那个位置的细胞分裂获得触碰的能量产生分裂生殖,而且敏感性也会随着细胞的分裂生殖而增强,因此,触碰行为与细胞分裂生殖就会在特定区域固定下来,触角越来越长。而哺乳动物的犄角产生于取食对象,尤其是以草料为食的动物比如牛羊鹿等动物。它们头部的角是从植物中获得的,是能量流通造就的载体,是植物的属性在动物体中的继承,与触碰行为没有关系。牛吃的草包括黑麦草、狼尾草、苜蓿草等;羊吃的草包括苜蓿草、冰草等;鹿吃的草包括苜蓿草、狼尾草等。鹿也经常以嫩树枝叶为食。草料在动物体内产生对应的腺体,甚至连形态都一致。牛羊的犄角形态如同草的形态,梅花鹿角、长颈鹿角的形态如同树枝。

昆虫的触角相当于它们的什么(昆虫触角与哺乳动物犄角的主要区别)(1)

2.组成不同

昆虫的触角是身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具有敏感的神经;而哺乳动物的角,如同人体的毛发或指甲,没有神经。

3.成长方式不同

昆虫的触角是从顶部生长,细胞分裂发生在触角的顶端,接受来自触碰的能量持续生长。而哺乳动物的犄角是从根部产生,不会发生细胞分裂,由根部的腺体分泌向外推送。

昆虫的触角相当于它们的什么(昆虫触角与哺乳动物犄角的主要区别)(2)

4.职能不同

职能分为自然性职能与社会性职能。动物的触角源于触碰行为,具有触觉敏感性,这是自然性职能。在光线弱的地方,可以通过触碰分辨食物,寻找路径、寻找配偶等。但是触角不可能有嗅觉、听觉的功能。气味对昆虫的刺激最敏感的区域发生在口器附近,听觉往往产生于头部两侧。昆虫属于节肢动物,还不具有听觉器官,听觉可能只是处于萌芽状态。昆虫是通过震动波来传递信息的,甚至还有超声波,这些不能称之为听觉。就像风吹过我们的脸,毛孔微微被风触动,我们能称这种感觉为听觉吗?而且昆虫不具备听觉的神经,更不具备听觉的器官。这些只能算触觉,是接收器与空气接触的感觉。但是这些对于人类而言,震动波就是声音,因为接收器是完整的器官,有听觉神经。昆虫的触角具有社会性职能,这是在自然性职能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动物智能的体现。蜜蜂或者蚂蚁等群居性动物,通过拨动触角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辨识敌友,这是触角的社会性职能。哺乳动物的角没有自然性职能,没有触觉,只是腺体分泌物。但是具有社会性职能,也是建立在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的。因为角质比较硬,往往用于领域行为,自我保护。

昆虫的触角相当于它们的什么(昆虫触角与哺乳动物犄角的主要区别)(3)

5.生长的位置不同

昆虫的触角一般生长在头顶前部两侧,这个位置最容易产生触碰。哺乳动物动物的角不固定,头前部、后部、两侧都有,取决于与腺体存在的部位。

昆虫的触角相当于它们的什么(昆虫触角与哺乳动物犄角的主要区别)(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