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毕导测步数(北大博士没瞎说)

北大博士号称半天行走98800步,走出了微信运动计步的上线,虽然他后来澄清,他的所谓"半天"是指十二小时,并且晒出了截图,但事情依然引发了热议。

清华毕导测步数(北大博士没瞎说)(1)

清华毕导测步数(北大博士没瞎说)(2)

今天我们就以历史上的一些奇迹般的急行军为例子,看看他们半天能走多少步。

徒步行军至今仍是解放军拉练的一个重头戏。建军至今已有92年,各种速度的行军仍然是每次拉练的重点。这与解放军曾经艰苦的战斗有关:光靠战士的"铁脚板",解放军曾经打出了不少精彩而又令人震惊的战例。

清华毕导测步数(北大博士没瞎说)(3)

行军分为常行军、急行军和强行军三种。常行军,平均速度在5公里/小时左右,日行程30公里到四十公里之间,也就是行军6小时~7小时。急行军,平均速度可能有10公里/小时,也就是小跑前进;对于急行军没有特定的里程划分。至于强行军,则没有速度要求,但在里程上已经给出了一个很明显的界限:昼间行军50公里及以上,一昼夜连续行军12小时以上。

清华毕导测步数(北大博士没瞎说)(4)

世界纪录级别的强行军,由1950年的38军完成。为了躲避敌军的空袭、炮击,38军选择了在山间小道行进。更何况,还有携带重武器的战士!14个小时,战斗行进72.5公里,即每小时行军约5.17公里。这不仅是在山地负重行军的速度,还是"战斗行进"。为了打出一个穿插,38军各团在遭到小股敌人时快打、猛打,随后迅速撤出战场。各团交替掩护前进,最后先敌5分钟抵达战场。

72.5公里,仅仅是地图上的直线距离。实际距离,肯定会比直线距离要长得多:要跋山,要涉水;要战斗,还要撤出战场。志愿军战士所消耗的能量,一定是行走72.5公里所需能量的两倍以上。这已经很接近人类生理极限了。

清华毕导测步数(北大博士没瞎说)(5)

早在1935年的飞夺泸定桥战斗,红军"铁脚板"的优势就已经得到了发挥。红4团在接到命令之后,一昼夜不间歇强行军240华里,(约120公里),每小时行军5公里。1954年的奠边府战役,越军在1953年11月就开始准备。从11月开始至次年1月,各路越军昼夜行军160华里(约80公里)集结至奠边府周围。

清华毕导测步数(北大博士没瞎说)(6)

1942年4月10日,著名的"巴丹死亡行军"开始了。8万美菲联军战俘,在6天时间内徒步行军约120公里抵达另一个营地,平均一天行军20公里。对于这些缺衣少食的战俘来说,连续六天只吃到了一颗高尔夫球大小的饭团,却要行走120公里,也是极接近生理极限的。

清华毕导测步数(北大博士没瞎说)(7)

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武警驻川某师一部在接到命令后立即抽调约200人,在师参谋长王毅的带领下从理县向汶川出发。部队强行军90公里后,于13日晚11点成功进入汶川。

以上选取的战例,无一例外都是徒步行军,根本没有什么设备可供借助。那么,他们的日行军里程,换算成步数,大约是多少步呢?

清华毕导测步数(北大博士没瞎说)(8)

让我们进行一下大概的计算,成年男子的平均步幅在0.6到0.7米之间,那就再取其平均值0.65米。72.5公里换算单位便是72500米,则三所里战斗中38军人均步数在14个小时内就达到了空前的111538步。飞夺泸定桥,红军一昼夜的行军120公里行军里程,便是184615步。汶川强行军,90公里的里程也有138461步之多。

清华毕导测步数(北大博士没瞎说)(9)

奠边府战役前的大集结,越军的80公里总里程,换算成步数也达到了123076步。即便是里程最短的巴丹死亡行军,8万美菲联军平均每天20公里的行军里程,对于普通人来说可能也稍微有点高:30769步。如今,大多数人的微信步数都在3万以下吧?

清华毕导测步数(北大博士没瞎说)(10)

这些可都是实打实的世界行军纪录。无论是巴丹死亡行军,还是飞夺泸定桥,还是奠边府集结——都是接近人类生理极限的挑战。从这些惊人的数据来看,博士的12小时98800步并非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轻装上阵借助现代科技(鞋子、服饰等),一个优秀的徒步者有可能达到这个水平。然而,作为急行军,战士们往往是在负重情况下急行,昼夜兼程,装备和环境也更加恶劣,体能的消耗也会随着时间和行进长度而增加。

尽管条件艰苦环境恶劣,战士们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为了祖国和人民,为了执行命令,不断挑战和刷新着人类的极限。让我们向军人致以最深的敬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