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侯有什么过人之处(功列战国第一霸)
“二十一世纪什么贵?”
“人才!”
这句话放在战国时期更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三家分晋后,赵氏虽然吞并了智氏的大部分土地,但由于赵襄子因继承人问题处置不当,一开始在诸侯中并不出彩。相反,老伙计魏桓子出了个好孙子魏文侯,是个相当好的继承人。魏文侯励精图治,选贤用能,将魏国打造成军事、经济和文化强国,在称霸之路上越走越远。套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魏文侯能取得一系列成就,和他求才之道、用人之明是分不开的。
求才:取法乎上,得乎其中
魏文侯求贤若渴,“以卜子夏、田子方为师。每过段干木之庐必式。四方贤士多归之。”
卜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等言语就是出自子夏之口,子夏的言行也贯彻这一想法。魏文侯当政之时,子夏已经百岁高龄,而且因为丧子之痛哭瞎了双眼。
魏文侯不以为老,亲自执弟子礼,奉子夏为帝师。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给君主做老师可以说是无数人的梦想,子夏是第一个享有此荣誉的人,甚至孔子生前也并未享受过。由于子夏名重一时,是各国士人的中的灵魂人物,于是魏文候名闻诸侯,各国士人纷纷前往效力。最后,在子夏等人的努力下,形成了西河学派。
求才: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善于利用仪式感
由于子夏年岁已老,教授课业主要是他的弟子段干木。段干木也不是那么容易好请的,魏文侯几次登门都避而不见,魏文侯每次马车经过段干木住的巷子时,都在车上俯首行礼。
式即轼,即古代马车中前面的横木部分,供站立远观时扶手之用,有扶危济困之效。苏洵在《名二子说》中给苏轼起名字就是这个寓意。勾践也有怒蛙可式的故事,用来激励军队。魏文侯每过必式,其实是一种仪式感,使得这一天与其他天不同,这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给予段干木足够的尊重和礼遇。最终段干木被感动了,出山辅佐魏文侯。秦国有次想出兵攻打魏国,听闻魏文侯和段干木君臣相得,于是放弃了攻打魏国的想法。
这也侧面看出,当时魏国实力之强,政治实力蒸蒸日上。
用人: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孔子之后,儒家一分为八,为何子夏能受到魏文侯的礼遇,而其他的却不能呢?子夏所教授的学问不是迂腐的执礼之儒,而是经世致用之儒。
对于所教授的内容,教授的对象,魏文侯都是从国家需求出发,进行选择。
西河学派所教授的不仅包括儒家六艺,还包括纵横术和经商的本领等,对儒学做了发展。纵横术是士人成为官员后,从事外交所必须具备的才能,而经商致富则是一个官员富国富民所必须要掌握的知识,这正是魏文侯称霸所需要的。
子夏弟子公羊高和谷梁赤两人其实并不是最能代表子夏思想的人,但是两人所解读的《春秋》中有服务国君的思想,出于控制思想的考虑,魏文侯拔高了两人的地位。
用人:培养嫡系,权力制衡
段干木有大才,是最能代表子夏思想的弟子,对于各国负笈求学,担心他们学成后不能为魏国所用,于是让段干木去教导公族弟子。在段干木及得到其真传弟子的教授下,魏国的公室贵族出现了大批的人才,如公叔痤、公子昂,成为魏国高级官员的一个主要群体。
另一方面也出于平衡权力结构的考虑。当时魏文侯权利核心中:吴起和李悝都是来自卫国的平民。乐羊、西门豹是魏国的平民。翟璜是戎狄出身。只有魏成是魏文侯的弟弟,出身贵族。由于晋国卿族强大,公族弱势,最后为赵魏韩所分的历史就在眼前,提携公族子弟进入权力核心进行制衡,也是必不可少的。
芦苇君说史
三家分晋,魏国开始崭露头角,急需树立一个正面形象,这个形象的代言人就是子夏。在人才市场上,信息的及时、充分和准确对于雇主和雇员双方都十分重要。
魏文侯利用子夏这个代理人向人才市场传递重视人才的信息,各国士人不知信息真假;他们拥有对自己才能的个人信息,每个人都不太知道其他人的才能,但是可以通过他人的行为推测他们的信息。只要有子夏这只领头羊往魏国跑,就容易引发羊群效应。
魏文侯正是利用信息不对称、通过树立有力的代理人向人才市场发送信息,从而招徕各方人才。善于运用各种手段向舆论市场传递信息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是各国君主屡试不爽的做法。
另一方面,如何运用代理人的也是有着诸多的考虑。
首先,这个人的名声、能力或者在某一方面的影响要足够大,足以形成示范效应。
其次,在求才时要表现出足够的重视和耐心,善于利用主君的仪式感。段干木屡次不见魏文侯,固然有个人因素在里面,但是魏文侯未尝没有养望的心思。
易言: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第三,在用人之时要以我为主,不能反客为主,即所谓的“政治正确”,必要时要安插心腹来进行制衡,限制其影响。如魏文侯对西河学派教学内容的取舍,对段干木的安排无不体现了以我为主的用人思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