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法治纪录片(法制纪录片难拍)

法制纪录片的现实重量,不仅在回应主旋律的社会价值,也在对怎样讲述好一个个法制故事有了再度审视。《执行现场》和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代表了这样一种具有进步性的尝试,也法制纪录片从向一种类型纪录片升级的节点性创作。

文 | 刘浩

今年的纪录片市场格外繁荣,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持续发力,创作出了诸多题材丰富,特色鲜明的纪录片。无论是充满烟火气的《人生一串2》《宵夜江湖》,还是以历史破宏大之题的《稻米之路》《故宫新事》等,都满足了观众不同层面的视听体验。

在一众或娱乐或深沉的纪录片中,央视社会与法频道与法院合作拍摄制作的纪录片《执行现场》却让整个气氛“紧张”了起来。

见证法治纪录片(法制纪录片难拍)(1)

法制纪录片对于创作者来说有一定的门槛,司法机关的配合程度,案情的真实还原,当事人的态度等都影响纪录片的创作。同样题材的纪录片大多采用情境再现、主持人采访或是历史资料等进行故事的补充说明。

作为一部典型的法制纪录片,《执行现场》不同于传统电视节目的制作风格,高度纪实的属性让人眼前一亮。它客观真实地展现了法院执行法官的工作,执行人的艰难生活,老赖们百般狡辩的本领。

见证法治纪录片(法制纪录片难拍)(2)

纪录片没有主持人的介入,没有解说词的阐释说明,没有炫酷的制作技巧和包装,制作团队回归了纪录片的本真,用纪实手法讲故事,通过叙事的技巧和结构的编排,让故事中的事件充满戏剧性,让人物形象饱满。

面对“戏剧般”的生活

如何主动又克制?

如何让法制类纪录片情节紧凑有看点?

《执行现场》在大量的矛盾冲突下,一个逻辑完整的叙事线缓缓展开。

这部纪录片回到陕西省神木市法院和西安莲花湖区法院执行法官们真实生活中。制作团队并没有刻意强化主角的光环,而是从整体案件的角度出发,以执行法官的视角进入到案件本身,讲述了案件的来龙去脉,反映出了胜诉当事人、法院、被执行当事人之间的矛盾。

见证法治纪录片(法制纪录片难拍)(3)

为了让每一个人在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执行法官们做了大量的工作,顶着压力搜寻证据,忙碌在一线。

这是此类纪录片惯用的创作手法之一,情境再现式的搬演还原案情,用模糊的拍摄手法模拟情节等手段都可以让影片更具戏剧性。

例如在爱奇艺热播的《凶险与悬念:侦探故事》就是一个剧情类纪录片,通过对当事人的采访大量的还原案情,由演员扮演的当事人完成调查过程,这种全片用戏剧的手法充满了悬念,制造了大量的情节点。但是如果一味追求戏剧性,追求讲故事的手法就会缺失生活本身的真实。

见证法治纪录片(法制纪录片难拍)(4)

《执行现场》并没有以此种手法此来增强影片的观赏性,而是通过全程纪实三个不同案件的发展来叙事。在神木法院的故事中,讲述了申请人杜怀智交通事故受害索赔案,被执行人张建忠腾房案,神木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案。

2018年7月,杜怀智交通事故受害索赔案的案情进一步复杂化,受害者把被执行人的饺子馆给侵占了。

在《执行现场之神木》的这个开头中,案件冲突直面观众。纪录片的表达不在于描绘故事的完整,而在于让观众去发现:通过对执行法官张伟对被执行人高存弟的提审,让观众逐渐的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通过网络和实地调查,法官张伟面临的难处是执行人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受害人家属面临着医药费等巨大的资金缺口,而被执行人一家则没有偿还能力。张伟多次找到被执行人的家属商量赔偿款项,但是都是徒劳。

见证法治纪录片(法制纪录片难拍)(5)

生活中平常故事的推进如何保有悬念,这就在于制作团队的叙事能力。

一些碎片式的调查执法过程,反复出现的受害者家属和被执行人的诉求,看似毫无情节相似,但是通过制作团队的巧妙编排去让原本平淡的事实有了一丝故事属性。

以此案为例,各方因赔偿问题陷入困境,受害人家属提供高存弟曾养羊的线索,但是通过张伟等人的实地调查却发现这一情况不属实;对其妻子张秀琴的询问,看到了一丝赔偿的希望线索,但是经过办案人员到银行的调查,却没有任何突破;紧接着高存弟的儿子终于回家,被法院控制,高存弟拿出一万二的赔偿款,最后法院通过司法救助的形式为受害人家属征求到贰拾万元的救助金。同时对于张伟等人工作细节的捕捉,让法官们的日常生活一点一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严肃却充满真情。

见证法治纪录片(法制纪录片难拍)(6)

在故事的串联上尽可能“惊心动魄”,在镜头的拍摄上“客观又克制”,这似乎才是《执行现场》教给我们的事。

意料之中却留有悬念

“反差”是创作中的宝藏

一个故事的呈现有多种表现方式,但选取合适展示的素材,让纪录片的故事时刻保持悬念是其中重要的方式之一。

《执行现场》直接用五个悬念让故事高潮迭起,又留有余地。

在神木市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案中,案情涉及跨省执行,难度可想而知,第一个悬念的设计是面临异地拘传和异地提人的问题,让观众对这个案件能否顺利执行产生疑问;第二个悬念的设计是通过对被执行人白志平,郭晓英的电话邀约,他们能否按时见面,这将影响执法工作的进度;第三个悬念在法院层层布控下被执行人能否被成功控制;第四个悬念是白志平,郭晓英能否在当天拿出欠款了结案件;第五个悬念是当郭晓英同意还款,但在银行的时候却发现卡中无钱可还,她能否顺利执行。通过导演有选择的镜头语言,保留合适的素材,从而让这个故事时刻充满悬念。

见证法治纪录片(法制纪录片难拍)(7)

在《执行现场之西安》这集中,三个平行交叉的故事又让执行法官的人物形象更为具体。

执行法官刘海亮与执行人王玉萍的对话中,创作者一方面记录了王玉萍百般抵赖自己没有还款能力,另一方面当刘海亮寻问她名下股票时,她却一脸的震惊,戏精附体——这种反差在意料之中,但是却充满了戏剧性。

单从制作团队将这个小片段发布抖音后获得百万的点赞就可以看出,观众的兴趣点就在这类反差的情节。

见证法治纪录片(法制纪录片难拍)(8)

在执行法官杨兴龙询问被执行人阎征时,这样的效果更加明显,阎征的公司主要经营传统文化的教学,他也自诩为传播国学的老师,但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成为了老赖,同时他性格的矛盾性再一次让纪录片充满反差。

一方面他在拘留所中还在坚持传播国学,写出了道德十条等人生经验,另一方面他也为自己欠钱不还寻找各种借口。

见证法治纪录片(法制纪录片难拍)(9)

故事人物的性格充满反差,这样的选择容易吸引观众的注意。同样的人物还有被执行人陈亚利,前一秒还在诉说自己身体不适,头部有肿瘤,在被宣布拘留时却撒泼大闹,检查后却并无疾病。这种教科书式老赖的表演,人物的反差,真实的纪录也成为了该系列的看点之一。

没有“完美”的人物形象

才能造就一部完美的纪录片

人物性格的塑造是一部优秀纪录片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真实的人物性格甚至可以成为纪录片的代言人。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便是对细节的抓取。

在法院执行的过程中,执行法官遇到的阻力是强大的,一方面是执行人对于法院执法程序的不了解,另一方面也有取证的困难,执行的困难。

毋庸置疑,执行法官们是这部纪录片中绝对的主人公,在《执行现场之神木》中,法官张伟、刘鑫面对的不仅是受害者家属的步步紧逼,还有调查执行的困难,多个案子同时压在他们的身上,对于案件的真实反应更能突出一个人物的性格。

见证法治纪录片(法制纪录片难拍)(10)

这部纪录片没有避讳人物的多变性,去刻意塑造一个完美的人物形象,而是记录下一个个活生生的法官。他们不是神,没有固有的刻板,他们有自己的愤怒,有自己的隐忍,有自己的坚持,更有每个人都有的同情心。

在被执行人张建忠腾房案中,面对执行人的步步紧逼,各种质疑,以及对法官的污蔑我们可以看到法官们克制的愤怒,一句:“有人权在那,我咋能像提东西一样,把人放在这儿,放在那儿”,法官的愤怒与无奈,隐忍与克制展现得更加到位。

同时当这些法官在调查得知杜怀智交通事故受害索赔案的被执行人没有赔偿能力后,主动协助受害家属申请司法救助的同情心。在神木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案中,对被执行人的严肃、不妥协等。

见证法治纪录片(法制纪录片难拍)(11)

法官们同样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被执行人,他们对于问题的处理,对于当事人的态度都从细节方面塑造了人物性格。当他们寻找线索,忙碌于案情中时,这样多方面的人物性格的展现才能更有说服力,让观众在了解执行法官们日常工作的同时,也能看到国家司法力量的公平正义。

我们都知道法制纪录片难拍,但央视社会与法频道却长期在此类纪录片中深耕,不管是《庭审现场》,还是《一线》《天网》等栏目都在观众心目中取得了不错的口碑,他们也通过回归法制生活的现实叙事,将法制精神和普遍价值统领到一起,在主流价值逻辑基础上进行符合时代话语的创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