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戊戌六君子怎么死的(康有为怎么死的)

康有为在近代史上声名显赫,却也历来褒贬不一。针对康有为的相关“褒”,无非是他领导了戊戌变法、是中国第一批探索宪政的人之类云云。

相比之下,历史上针对康有为而起的“贬”就丰富多了。或许是其“贬处”太多的缘故,康有为的形象在世人眼里竟多少不那么讨喜。

头一个对康有为“喜”不起来的人,便是素有“章疯子”之称的国学泰斗章太炎先生。要说两人的种种过节,还得从头说起。

1858年,太平天国运动闹得人心惶惶之际,康有为出生了。

康有为出生于广东南海县的一个官僚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是知县、叔叔是将军、爷爷是训导(儒学教授)。

这样的家庭,不用说,绝对也算得上是大户。

如此这般的出身,加之生于忧患之中,康有为从小被教育最多的就是儒家经典——“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1872年到1891年,正是康有为(14-34岁)树立世界观的黄金年龄。

可是在这二十年时间里,康有为却因屡试不第渐生抱怨。日久后,他甚至开始对“儒家思想治天下”产生怀疑:儒学被西学打的满地找牙,为何还要推崇儒学?

康有为

在没有十成把握的情况下,康有为绝对不会做出头鸟!给皇帝上书,明面上是关心国家大事,天知道会得罪哪些人?再者说,康有为不过一个小小考生,人微言轻,即便上书皇帝,他能看到吗?不过,中国有句老话:罪不责众。康有为深谙此道。

于是,他果断联合18省603名举人写了一份奏折、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强国。

不过,康有为等人的奏折并没有交上去。

因为在奏折拟好没多久,康有为自己都没想到,他竟然得中进士!那这封联名奏折还有什么用?于是,康有为索性将“众望所托”的折子扔进茅坑,在驿馆等待独属于他的喜讯。

在此期间,康有为也没有闲着,而是写了一封又一封的奏折,为皇帝献言献策。为了达到“政治目的”,康有为甚至提出将蒙古、新疆、西藏等地统统卖掉,以筹集变法经费。

然而,这些奏折皇帝连看都没看。如果呈上去的奏折皇帝不看,那与废纸何异?理想得不到反馈,那还怎么建功立业?看来,北京城是待不下去了。

1895年11月中旬,康有为在上海大肆宣传公车上书的“丰功伟绩”、成立强学会分会,以吸纳全国的爱国志士,共谋变法强国。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后来与康有为形同水火的人登场了,没错,此人正是章太炎。

当时的章太炎年仅26岁,此时的他和年近40的康有为来说,完全是“愣头青”一个。

康有为戊戌六君子怎么死的(康有为怎么死的)(1)

章太炎

“章疯子”是看着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对康有为有尊崇却缺乏了解。换言之,当时的章太炎并不清楚康有为是怎样的人, 甚至不清楚康有为所做的事到底是怎样的性质。

对事物缺乏了解却本领通天的章太炎也正是在这一时期加入强学会。章太炎不仅“寄会费银十六圆入会”,还奔赴上海,担任了当时宣传维新变法运动的报纸《时务报》的撰述。

16块大洋是什么概念?相当于1895年一个熟练纺织工人半年的工钱!

也就是,章太炎为了响应康有为的号召是既下血本又出力,真真是“豁出去”了。

人说,了解一个人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走近他。走近康有为之后,章太炎很快便认识了曾经的“偶像”康有为。

当章太炎走进康有为时,他忽然发现:康有为不过是个政治投机分子,所图并非“治国、平天下”,而是功名利禄,而已。

此外,康有为在为人上面的种种也非常让章太炎失望,比如康有为口口声声倡导女性解放,自己却拿着强学会的经费娶小老婆;明明公车上书是翁同酥所为,他却将功劳揽到自己名下。

这样一个矛盾的康有为,与章太炎心中的“康圣人”相去甚远。

希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八个字用来形容当时章太炎对康有为的感觉,当为最恰当了。

很快,两人便因为办报理念等激发了矛盾。章太炎被世人称作“章疯子”,这名号从来不是白得的,康有为便是他“疯子”名号的见证者之一。

两人矛盾升级后,在一次激烈辩论中,越说越气的章太炎竟动起手来了。混乱中,想打康有为的章太炎竟不小心狠狠扇了梁启超一耳光(此处心疼梁启超)。

康有为戊戌六君子怎么死的(康有为怎么死的)(2)

章太炎

打完耳光子后,章太炎怒火仍旧未消,也难怪,毕竟没打到康有为。随即,他脱离《时务报》远赴日本寻求真正的出路。

1898年9月21日,在康有为“围园杀后”的促使下,戊戌变法失败,康自然成了朝廷要犯。就在谭嗣同高喊:“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有之,请自嗣同始”时,康有为却卷走一大笔经费、带着18岁的小老婆逃到日本避难去了。

章太炎知道此事后,气得差点跳起来。

事实证明,章太炎发现自己跳起来得有点太早了。因为他发现,变法失败并没有让康有为觉得愧疚,他反倒为自己辩护:这是在保存火种。

章太炎怒目圆瞪,怒道:能把贪生怕死说得如此高尚的人,也该只有他康某人了。

然而,更让章太炎大跌眼镜的还在后头。

此后16年,康有为每到一处依旧宣扬自己的“丰功伟绩”,甚至拿出光绪皇帝密授“衣带诏”(系伪造),号召当地华人募捐救皇帝。为了让更多人捐款,康有为宣传救出皇帝之后,捐款多的人,会被封赏更高的官爵。

因为戊戌变法的影响力太大,康有为的名字又在报纸上出现过,当地华人对他深信不疑。然而,康有为拿到募捐之后,并没有积极策划营救皇帝,而是像大多数中国人一样,“有钱就先买房置地”。一旦有人对康有为产生质疑,立马“逃亡”下一个国家。

康有为戊戌六君子怎么死的(康有为怎么死的)(3)

戊戌变法中牺牲的六君子

逃亡过程中,康有为一边编写其思想著作《大同书》;一边继续号召当地华人募捐,以拯救光绪皇帝。

这种种,直让曾为他白扔了16块大洋的章太炎气得七窍生烟。

在《大同书》里,康有为认为若要“破除诸苦之根源”,就应该去国界、消等级、解放妇女,设立“大同”政府。但是他却固执地“保皇”,认为他的一切理想唯有皇帝方可实现。

1904年,康有为逃亡到瑞典,在这儿,他做了一件让章太炎继续吹胡子瞪眼的事儿:他斥巨资购买一处岛屿,命名为康有为岛。

到此时,康有为在章太炎眼里,已经完全是仇敌一般的存在了。人世间最可恨在于:看不惯你,又干不掉你。这种煎熬时刻折磨着章太炎,这口气,他是必须得出的。为自己还在其次,为天下人出,才是主要的。

终于,章太炎的机会来了。

不知是没有自知之明还是因为章太炎名气过人,1927年3月,康有为70大寿这年,竟将请客单递到了章太炎手里。这样的重大场合,章太炎自然是要表示表示的。

于是乎,康有为庆贺古稀生日这天,他看到了一则章太炎特意为他撰写的对联。康有为打开一看,竟差点背过气去,只见对联上写道:

“国之将亡必有,老而不死是为。”

稍微有点文化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对联是藏尾的。之所以藏尾,当然不是真的要藏,而是要更印象深刻地让阅者记住“藏字”。

这幅对联一看便是专为康有为打造的,因为上联结尾是“有”,下联收尾是“为”。

康有为戊戌六君子怎么死的(康有为怎么死的)(4)

康有为与妻妾

那么问题来了,这幅对联“藏字”是什么呢?这藏字,康有为一看便知,熟读四书的他不可能不知道:这对联上联出自《中庸》和下联出自《论语》。

《中庸》中有一句话叫: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论语》中有一句话叫:

“老而不死是为贼。”

到此,章太炎送给康有为的70岁寿礼便全了,把藏的“尾”加上,全联便是:

“国之将亡必有妖,老而不死是为贼。”

章太炎此举,再明白不过了:骂康有为是妖孽、贼子、小人。

章太炎这一骂,真真做到了“骂人不带脏字”啊,真真绝了。不知是否是章太炎这幅对联气到章太炎的缘故还是因为其他,70大寿仅仅十多天后的3月31日凌晨,康有为竟在他乡七窍流血(一说中毒)而死了。

也不知,当时的章太炎得知康有为死讯时,究竟作何感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