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文景观有哪些(福州这10个宝藏地名)
福州 ,一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论城内,还是郊外,都有各式地名留存于大街小巷之中。你有没有被福州的某处地名所吸引?一起挖掘福州这10个宝藏地名和它背后的故事。
俯瞰吉庇巷一处花园 俞松/摄
渡鸡口
铁拐李把公鸡超度成仙
达明路 林致凡/摄
渡鸡口,位于鼓西路与达明路的交叉处,这里曾是交通要道,因是土路,叫作“土街口”。
“渡鸡口”的名字起源于一个传说。
古时这里有一只善心的公鸡,能啄去过往行人腿上的烂疮,诊治即愈,被八仙之一铁拐李发现,便超度成仙,云游各地,为患腿脚烂疮的百姓除疾。
从此,土街口地名被渡鸡口所替代。
繁华的达明美食街 鼓楼区委宣传部/供图
曾经的“渡鸡口”,现在已消失不见,只存留在老福州人的口耳相传之间。
七转弯巷
有7处近90度的大转弯
七转弯巷 叶义斌/摄
早年,七转弯巷因特别狭窄、曲折、崎岖不平,有7处近90度的大转弯而得名,连接着东泰路与仙塔街。
七转弯巷 倪榕生/摄
随着城市建设,七转弯巷被改造拓宽,如今只剩三道弯了,配着古朴素雅的屋檐,延续着雅致的风格。
七转弯巷成为网红打卡地 叶义斌/摄
能补天巷
地名传说被列入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能补天巷 赵德通/摄
在鼓楼区湖东路有一条北进的巷子,不长也不大,但名字非常大气,叫“能补天”。
从南往北进能补天巷,走到底,就是冶山,现在打造成“冶山春秋园”。林双伟/摄
传说清代浦城穷秀才邝继聪,来福州考试,住在巷内最便宜的客店。天降大雨,一群蚂蚁在水中挣扎,他捡了一根树枝放在蚂蚁集中的地方,救了众多蚂蚁。
考试时,他的文章很好,却把“天”字写错成“大”字。按规定,文章有错字就是废卷。后来,考官发现“大”字变成了“天”字,上面的一横由蚂蚁排成。拂掉后再翻开,发现蚂蚁又把一横补上了。
问明缘由后,便将他录取为举人。后来他中了进士,回福建做官,又住在这条小巷。他说:“灯笼虽大无斤两,秤锤虽小压千斤,大小岂能定功过,须知此地能补天。”能补天巷便由此得名。
能补天巷
如今,能补天巷的地名传说被列入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故事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教育人们要与人为善,懂得感恩,与自然和谐相处。
粉干巷
而今不见粉干
粉干巷 林建华/摄
粉干巷近200米长,位于福州市市民服务中心旁。
现场并没有看到这里与粉干有何关联,巷子内也没有看到有粉干店。
糟菜炒粉干 闽清县烹饪协会/供图
据传,这里曾是福州粉干的装卸小码头,被老百姓叫作“粉干道”。选用“粉干巷”的名称,是希望传承这段城市历史。
粉干巷 林建华/摄
花巷
非“卖花之巷”
花巷 叶义斌/摄
花巷位于南街中段,西起八一七北路,东至石井巷,全长仅有500米。
在《闽都记》中,它名使旌坊巷,宋李俯为漳郡守,乡人荣之,故名。
位于花巷教堂前的辛亥革命福建军总指挥部旧址 林双伟/摄
辛亥革命福建革命军总指挥部旧址在花巷,1992年,这里被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基督教尚友堂 原浩/摄
行走花巷,一定会看到基督教尚友堂。
它建于1914年,原为木构教堂,后改建为石构,为中西风格结合的建筑,可容纳千人以上,是城内唯一的石构基督教堂。
秘书巷
两个秘书郎官居住于此
整治前的秘书巷 资料图
秘书巷片区位于温泉路西侧,包含秘书巷及秘书横巷两条街巷,原名“善寿坊”。
整治后的秘书巷古色古香 池远/摄
后因宋代陆蕴、陆藻兄弟官至秘书,乡邻颇显荣耀,改称为秘书巷,沿袭至今。
如今,白墙黛瓦的小巷闹中取静,绿树掩映的连廊透着古韵。
秘书巷,巷口是一座具有宋代建筑风格的牌坊。史鲁闽/摄
洋中路
从“洋中亭”到“洋中路”
如今的洋中路 胡一晟/摄
昔时,从吉祥山折而西达洋中亭,据《榕城考古录》释:田野间“中有亭,以憩行者,故名”。
洋中亭附近渐成商市,到了清嘉庆年间 (1796-1820年)锡锖作坊发展至90多家,最为兴盛;同时,灶店、玻璃店、鸟店等林立,已成为一条闹市的通道。
后路面拓宽,便称洋中路。
2010年的洋中路 杨婀娜/摄
一些老福州人还把洋中路叫做“洋中亭”,以忆往昔的史况。
1954年兴建福州市工人文化宫,洋中亭已修成水泥路,有公交汽车站,方便行人乘车。
如今的市工人文化宫 赵均鑫/摄
花园路
名自芙蓉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朱紫坊芙蓉园 俞松/摄
花园路介于法海路和圣庙路之间,其名源于附近花园巷内的芙蓉园。
芙蓉园 名园文韵 俞松/摄
芙蓉园曾是福州四大私家园林之一。园内遍植芙蓉,亭台、楼阁、假山、水池、雪洞错落有致,古木参天,移步异景,当年是许多显赫一时人物的居所。
虽经历史风雨,老宅旧园,至今仍存留许多值得保护的古迹。
浓浓的时光韵味 俞松/摄
卖鸡弄
与作家胡也频有关
乌山天皇岭的绯红鲜花 叶诚/摄
在乌山天皇岭南侧,曾有一条小弄名叫“卖鸡弄”。
上了年纪的老人都知道,以前,郊区卖鸡的人挑担推车到这里,经常停下来抽烟、喝水、歇脚、中转,日久便把小弄建成鸡栈,“卖鸡弄”因此得名。
胡也频故居 林双伟/摄
卖鸡弄真正出名,与作家胡也频(原名胡崇轩)有关。
1903年5月4日,胡也频在卖鸡弄4号家中出生。他曾在乌山脚下度过了少年时光。后来,胡也频在短篇小说《登高》里描写了登乌山的情景。
胡也频故居 林双伟/摄
如今,卖鸡弄已经不复存在,具体位置在今南门兜冠亚广场停车场附近。
鸡角弄
被称为福州的“雨花台”
西洪路
鸡角弄与卖鸡弄一样,如今也没有了。
原来处在西洪路福州牛奶厂的位置,如今牛奶厂也没有了,但从西洪路福建医科大学孟超肝胆医院大门进去,往里走约五十米,能看到一株醒目的百年荔枝树。
70年前,这棵老荔枝树所在的地方,叫作鸡角弄。
革命先烈亲属向纪念碑敬献鲜花 俞松/摄
据说,这里有著名的“接官亭”和“浙江会馆”,鸡角弄夹在两者围墙之间。
接官亭的门口插有一面清三角形黄龙旗子,旗角正对着弄口,因此称“旗角弄”。福州方言“旗角”与“鸡角”谐音。时间一久,以讹传讹,当地人就习惯叫“鸡角弄”了。
翁良毓侄子翁纪湘来到鸡角弄革命先烈就义处纪念地追思先烈 叶义斌/摄
1949年前,鸡角弄因荒凉偏僻,不少革命志士、地下党员被捕后,都被押解到这里英勇就义。
为了纪念革命英烈,这里也被称为福州的“雨花台”。
你还知道哪些有趣的地名和它背后的故事呢?欢迎在评论区和我们分享。
来源:影像福州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