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阑静有谁共眠:夜深人静忆远献
夜深人静忆远献
初秋的夜,依然闷热、烦躁。窗外,连续几日的小雨,依稀飘落,不眠的我,又把18年前《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前卫报》等媒体刊载战友梁远献事迹的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
去年12月22日,我正在伏案写作,随着电话铃声,传来一个噩耗:梁远献战友因病与世长辞,他无私奉献的一生永远定格在了58岁。这个消息,惊得我两眼一阵发黑,心痛难忍,泪水无声地落下。
我与远献是同乡,1981年10月从菏泽市吕陵公社入伍,他所居住的梁胡同村到我家只有不到三公里的路程。虽然是同乡,入伍前却互不相识。到部队后,我分到一营三连,他分到二营机枪连。一次老乡聚会,彼此相识,胡拐八扯,在相互的闲聊中,他与我们村里还有亲戚关系,多次接触后,逐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新兵训练结束后,远献分到连队炊事班,主要负责连队饲养员工作。那个年代,每个连队都饲养10多头猪,主要用于连队官兵节假日改善伙食。其实,在连队当饲养员也是一个不错的工作,平时把猪养好了,官兵碗里有肉吃,到连队半年或年终评功评奖时,大伙都会给你投上一票。所以说,那个年代,饲养员立功受奖的人数,是“八大员”中最高的。远献也因此在半年工作时获得了连嘉奖。
我与远献一起参加了1985年赴滇轮战。我们团驻守的八里河东山,以战斗环境艰苦、复杂而闻名,被称为“八十年代的上甘岭”。八里河东山屹立在老山的东面,与西面的老山相望,在边境线上形成一道天险。作为军事战略要地,八里河东山与老山一样,被军事家誉为“南天锁钥”。八里河东山呈南北走向,长约9.6公里,六峰相连,高差百米,其中最高峰,就是著名的“八十年代的上甘岭”主峰所在地,海拔1175.4米,站在最高峰鸟瞰整个中越边境地区,那种“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气势,让人由衷生出敬畏。在335天的轮战岁月里。全团2163名指战员,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军委的作战方针和指导思想,坚决执行上级的命令和指示。全团先后打退敌加强连级规模进攻、偷袭各10次,排级规模偷袭22次,班级规模偷袭、袭扰170次,经受了敌人几千发炮弹的轰击。在完成防御作战任务的同时,还配合友邻部队完成了“9.23” “1.28”出击作战任务,组织对19号阵地、张家冲旧址的敌阵地抵近侦察。共歼敌1073人(毙敌614人、伤敌459人),摧毁敌观察所12个、火力点和发射工事105个,摧毁一批敌各类火炮等重装备武器。我部牺牲的13人(干部2人 战士11人),实现了“以小的代价,换取较大胜利”的作战要求。
在前线的日子里,作为我们团6号首长的警卫员,我经常跟随首长到一线阵地看望部队官兵,了解部队战时思想政治工作情况。一次,跟随首长到二营检查工作,在上山的路上,巧遇远献往山上背水,由于刚刚下过雨,上山的路泥泞湿滑,稍不注意就会滚下山去,况且,道路两旁,布满雷区,滑出了“警戒线”,随时都有危险。只见远献背负50多斤的水桶,一步一步艰难爬行,我用相机随手拍下了这张真实的图片,后被多家报纸刊登,并入选济南军区赴滇轮战优秀摄影作品集。由于远献在前线作战中表现突出,战后被荣记二等战功。
部队参加轮战回来后,远献选择了脱下心爱的军装,1987年6月,他复员回到了家乡。根据有关政策规定,组织上给远献办理了“农转非”,并安排他到菏泽市天香毛纺织有限公司当了一名工人。
转角色不转本色。参加工作后,远献始终保持军人本色,严格要求自己,不居功自傲,先后干过洗呢工、设备检查员、宣传员、工段长、包装工、清洁工等十多个工种。1992年,远献被提升为车间工段长。但在这个岗位上,他只干了2年多,就主动把工段长这个职位让给了一位大学生工友,自己干起普通的设备检查员。
职位低了,工资也少了七八十元,有人不理解,可远献却说:“人家是大学毕业生,咱只有初中文化,论理论、讲技术,他都比咱强。咱不能光考虑自己一个月多拿几十块钱,而要多想想企业的发展。”
就这样,远献在平凡的岗位上,40年如一日默默无闻地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2009年4月,梁远献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4月,荣获“全国劳动模范”,2019年7月,被山东省委授予“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2019年3月,远献调入单位保卫科工作,他积极献言献策,结合企管处进一步制定完善了包括物资、人员出入管理等七条具体实施措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远献了解到,有些退役军人要求提高待遇,请求政府给予额外照顾。为了帮助这批战友转变思想,远献主动作为,多次向他们讲解国家的现行政策,重新为他们树立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应有的革命情操和大局观念。远献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召着一批又一批退役军人,为菏泽市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
远献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并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实践中自觉践行。
在生活中,远献有两个娘,一个是亲娘张素英,另一个娘是无亲无故的侯氏老人。1989年,邻居侯氏老人的老伴去世了,老两口膝下并无儿女,远献看到情况后和妻子商量:“要不,把老人接家里住吧。”这一住,就是18年,直至为老人养老送终。
家里本来就不宽裕,又多了人,日子越发艰难。特别是1999年前后,远献的父亲和岳父岳母相继病逝,家里欠了10000多元钱的账,远献又从厂子里放了假。为了维持家庭生活,远献到建筑工地干起了小工。7月,骄阳似火,别人都歇着了,他还在加班加点,有时一车沙子他一个人就能卸完,累得直恶心。
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妻子朱秋菊始终默默地支持着远献的每一个决定,生活再苦再难,夫妻俩没向政府张过嘴,没向单位伸过手。
前些年,一些企业改制、破产或被兼并,职工下岗,有些企业军转干部和复退军人的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甚至串联上访,要求提高待遇。过去的一些老战友也曾找到远献,希望他能带头找上级反映一下困难。每当这时,远献总是不厌其烦地做思想工作,打消了个别战友上访的念头。 一次,战友段丙亮由于企业破产,生活无着落,便联络部分下岗战友,准备到上级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并找远献帮着拿主意。 “咱退伍的时候,党和政府已经照顾过了,给咱们办了‘农转非’,安排到工厂上班,比比那些同样参战的战友,同样为国家做出了贡献,可很多人都没有‘农转非’。再比比那些在保卫南疆作战中牺牲、伤残的战友,咱们更应知足。生活上要与不如咱的比,工作上要与比咱干得好的比。现在我们有的战友下岗了,领不到工资,在这样的情况下,多想想国家的大局,多体谅体谅国家的难处,思想就会转过弯来。靠咱们自己的双手,才能战胜困难,创造美好的生活,才值得人佩服。”远献的一番比较,把他们说得口服心服。
远献意识到,不少复退军人要求提高待遇,请求政府给予照顾,往往是对国家的现行政策、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政方针缺乏足够的了解。为了帮助这些战友思想转弯,远献不厌其烦地为100多名战友讲解国家的现行政策、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好处,讲共产党员和退伍军人应有的革命情操和大局观念,使数十起打算串联上访的人打消了念头。 远献的一言一行,深深感召着一批复退军人。复退军人刘德平由于对工作岗位安排不满意,曾多次要求政府重新安置。他知道远献的事迹后,感到十分惭愧,收回了要求变换工作岗位的申请,主动写了服从组织安排的保证书。他说:“从远献身上,我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虽然,远献的军旅生涯只有短短的5年,但军营给他的一切都永久地保留下来。也正是在军队大熔炉的陶冶,战火硝烟的洗礼中,把国防绿熔铸到了他的生命中,使他始终保持着甘愿牺牲、勇于奉献的军人本色。
远献退休后,始终关心着企业的兴衰存亡,经常询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他以一颗无私正直的心,为别人送去关怀,给社会带来温暖。
2019年7月26日,远献在查出肺癌晚期后,有所预感的他向党组织缴纳了2000元的特殊党费。
梁远献虽然已经离开了我们,但他无私奉献的一生却感动着无数的人,留给了人们无限的追思。
有人说,现在不是讲理想、讲信仰的年代。现在人们讲的是实惠。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如今很有市场。有人说这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可是,梁远献当兵时,正处于八十年代初期,市场经济的大潮已轰轰烈烈展开;58岁去世时,社会已进入新时代,同样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
有人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抽象的。
梁远献却爱得实实在在。他爱国,因为他爱家乡、爱人民、爱集体、爱连队、爱本职工作。
有人说,我们社会的道德水准正在下降。
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却在梁远献身上得到完整的体现。
时代需要梁远献这样的英雄,人民需要梁远献这样的退役军人。
这是时代的呼唤!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