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
思想思想品德课,从其学科内容看,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使它在学校教育上有重要的地位毕竟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们也都可以看到其重要性一再被强调然而,在应试教育和知识本位的环境和背景下,思想品德科在实际上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表面的重视和实际的忽视使它不断地被边缘化其教育的内涵、蕴义更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更谈不上效果、目的从其教学的特点看,所谓知识的“理论性”、课堂的“枯燥性”、学习的“记忆(背诵)性”及学后的“无用性”等几乎成了人们对这一学科的刻板印象长期以来思想思想品德科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也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模式
思想思想品德课,从其学科内容看,其注重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使它在学校教育上有重要的地位。毕竟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一直以来,我们也都可以看到其重要性一再被强调。然而,在应试教育和知识本位的环境和背景下,思想品德科在实际上却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表面的重视和实际的忽视使它不断地被边缘化。其教育的内涵、蕴义更得不到真正的贯彻,更谈不上效果、目的。从其教学的特点看,所谓知识的“理论性”、课堂的“枯燥性”、学习的“记忆(背诵)性”及学后的“无用性”等几乎成了人们对这一学科的刻板印象。长期以来思想思想品德科的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这也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障碍。
教育,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发展的手段,来自于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也来自于人发展的需要,因为只有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也才是真正地重视国家、社会的发展。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一步往前推进,在政府更为重视人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的背景下,课程改革如一江春水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一股活力,其教学理念的转变给原本所谓“空洞乏味”的初中思想思想品德科指明了一条新路。而实践也开始证明,新课程带给我们的变化是明显的,效果也逐渐地显现出来。任何事物的发展,总是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一过程必然将不断完善、发展,也会不断地暴露问题。在新课程的浪潮中,初中思想思想品德科的教学出现了新的良好的风貌。同时,在贯彻实施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新的问题和误解。作为一线的思想品德科教师,在这一方面有着深刻的体味,现就在教学实践、交流、观察中所获的经验谈谈对新课程下初中思想品德科教学的几方面反思:
从教学内容看,近几年初中思想思想品德科教学内容修改的频率还是较高的,但总体上看,主要还是围绕“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教育”、“社会发展常识和国情国策教育”这三大块。对比其它学科,知识的衔接性并不强,但针对性突出。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三大内容先谈几点看法:
一、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起步晚、发展严重滞后的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在与德育的关系上,虽然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仍有着明显的区别。德育是自上而下的,而心理健康教育是自下而上的,不能将两者等同起来,更不能用纯粹的德育方法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强调理念,而其中就包括要求我们要区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目的和方式。另一方面,从七年级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看,对比高年级学生,其暴露出来的心理问题会更浅层化,学生本身的理解力也较弱,如果要让他们的心理素质及能力提高,更多的应从生活、实践、体验入手,而不是从对心理知识的理解、方法的运用这一技术层面,因而我们说,七年级思想品德课是最适宜活动课形式的。然而许多事实也说明,即使在新课程的实际操作中,仍往往难以跳脱这一点,使得七年级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流于形式、止于知识,到头来必然导致一无所获。这理应给予我们深刻的思考。
二、法律教育:八年级法律教育的目的是教授学生基本的法律常识,学会掌握法律武器,培养有法律意识、遵规守纪的好公民,属于法制的启蒙教育。.这一特点本身也决定了其法律知识缺乏系统性,而注重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与国家、法律与个人的关系,这也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在侧重法律条文、,知识的掌握及侧重法律道德意识的培养做出选择。从本质上讲,法律是从人性的恶出发,道德是从人性的善出发。那么,我们在八年级阶级的法律教育就有必要在教学上做出一定的思考:对于八年级学生,什么样的法律教学方式,理念才是适宜的?
三、社会发展常识及国情教育:说到底,这一阶段是理想,责任感的教育。九年级部分的教学内容是理论性极强的一部分。特别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原理、五个社会的更替、资本主义知识、青年人的崇高使命等,同时这些往往也是学生所认为的最“空洞、枯燥、无用”的部分。因而,作为初中的思想品德老师,有必要结合新的时代特征,以新的形式来加强这一部分内容的教学。
从总体上看,初中思想思想品德的教学虽然衔接性不强,但从内容上讲,公民意识、爱国意识、国际观念、现代意识、创新意识、环境意识、心理素质等几方面的教育应一直贯穿其中,在新课程下,我们的教学不能纯粹地分年级、分知识结构、割裂地教学,而应从这几方面去渗入、贯彻、联系而全面地、整体地把握初中阶段的思想思想品德教学,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充满个性的、富有活力的人,有了这诸多方面的启迪、启蒙,才能为将来进一步的发展打好基础,即使一时看不到效果,但效果是实实在在的,以后也终会慢慢地显现出来。
另外,在新课程具体的教学实践和操作中,是否有了教学理念的指导,一切都变得十分 简单了吗?我们看到的也并不完全这样,其中务必把握或理清几个关系:
1、互动还是活动 :新课程强调体验、实践、参与,毫无疑问的,这就使得活动课变得十分重要。然而,“活动”毕竟是形式,我们追求的并不是活动本身,而是活动的过程以及在过程中体验出来的感受、经验、感悟。然而,在实践中,我们许多老师并没有完全把握好这一问题,而是盲目地运用活动的形式,缺乏真正的互动、交流、沟通,缺乏准备、组织、指导、针对性,?特别是九年级的思想品德课每节的最后一框.有活动(形式)而无真正的互动(实质)
2、知识与能力: 知识就是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应主张知识本位。在课程改革之前,人们就意识到能力比知识更为重要,而在课程改革中,能力的培养也进一步地不断被强调,我们可喜地看到初中思想品德科的诸多变化。如教学内容、,出题方式、考试形式等方面的变化。但在喜悦以及成绩丰收的背后,许多地方的考试变化更多地是在考教师,而非真正在考学生的能力,故而出现考试结果一荣(师)俱荣(学生),一损俱损的现象,评价机制也当然离不开中考成绩的结果。什么时候,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评价,能从纯粹的考试制度中真正跳离出来,我们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培养的也才真正是有能力的学生。
3、是重过程还是重结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忽略学生的理解、体验、感悟。重过程,意味着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获得能力的提升、素质的培养;过程往往就是结果,结果往往就是通过过程表现出来的。而教育的结果和效果或目的是有一定区别的,并不能等同.而我们也经常性地把思想品德课的考试结果和成绩同教育的结果甚至效果或目的等同起来.
4、安静还是活跃 :曾几何时,老教师经常告诫新教师课堂安静与否是非常重要的。但在课程改革中,我们思考着:比安静更重要的是什么?答案是:活跃的课堂气氛。然而,课改三年多来,仅仅“活跃”够吗?活跃热闹的课堂,是不是意味着效果就好呢?答案是不一定的.课堂的活跃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活跃的气氛当中,有着充分的参与和投入.现今的思想品德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对于我们课堂教学情景的创设和气氛的营造有很大的帮助,但我们不能本末倒置,而应注意教学的目的性.
5、人文还是功利 :在经济发展的上升时期,教育作为一种手段,往往更多的是侧重于其工具性,而培养的人也就常带有重学历、重技术、重功利的色彩。这也体现我们的教学(当然也包括思想品德教学)缺乏人发展应有的人文关怀、人文精神的培养。初中的思想思想品德课,从其学科特点看,更有其进行人文精神培养的土壤和要求,然而,在片面地一窝蜂追求升学率的背景下,即使是在课改中,也往往不免流于功利。
6、个性还是共性 :共性是要的,即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养和思想品德觉悟等,但更重要的是在现今的形势下培养有个性的年青人.但由于种种的原因,学生个性的培养仍不免受到限制,有来自教师的,但更多的是领导的及体制的压力,而教师在评价体制没有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真正放开手去实施的,对各科教学,特别是思想品德科教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
总体来讲,初中思想思想品德课,基于其本身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知与行的统一。这也就对初中思想思想品德的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而要使其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实施素质教育,结合课程改革,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总结,从而防止走回到老路上,这样,我们的初中思想思想品德教育课才会既有生机、活力,而又能获得实质效果,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才能实现。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