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求之不得有人爱而不惜(有求美之心无求名之望)
著名文学评论家宋遂良先生为王惠莉教授的画集《笔墨浓情》写序,序言中说王老师“有求美之心,无求名之望。简单朴素,悦人悦己。这就是生活,这就是美。”我觉得宋先生概括得太精到了。这豁达、从容之句,都可以拿来当座右铭。
王惠莉老师是上海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后到山东任教。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给我们讲授现代汉语。我深受她的影响,我曾请教她当代作家语言好的是哪位?她说,陆文夫的好,我就把陆文夫的所有作品搜集来读,并受益匪浅。她在课堂上讲现代汉语的修辞格,“刷牙:假笑。”引得哄堂大笑,她说:“这是比喻,是没有喻词的比喻。”王老师研究语言、琢磨用字、用词,生活中也喜欢体味语言之美。她跟丈夫崔奎生教授一起坐公交车,崔教授年龄比她大却满头黑发,而王老师呢,白发满头,年轻人都给她让座,却不给崔教授让。某日,王老师笑着对我说:“崔老师蒙受了‘不白之冤’啊!”王老师就是这样乐天派的人。
王老师早年就读苏州新苏师范时就对绘画,尤其是工笔仕女、花鸟产生了浓厚兴趣,后因繁重的教学任务无法静下心来学。退休以后,少女时代怀揣的对华服、色彩和美的追求,一下子又被唤醒了,遂拜周瑾、高维绮等先生学艺,专攻工笔二十四年,心无旁骛,终有所得。每次去看王老师,见她的画作,都大为惊讶。我不懂画,但王老师画工笔毫发毕现的耐烦之功,让我佩服不已。而她总淡淡地说:“我画着玩儿。”诚如宋教授在序中所言,她的画,像她故乡上海的吴侬软语,亭亭款款,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体贴,温婉亲和。“相由心生,画是人内心的外化。”王老师说,作画的过程更似一场与自己的对话,真的得全心全意。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尼采说,每个人在世界上只存在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这样的巧合,他的每块肌肉的运动都是他自己,只是他自己,而且,只要这样严格地贯彻他的唯一性,他就是美丽而可观的,就像大自然的每个作品一样新奇而令人难以置信,绝对不会使人厌倦。很多人都是由于他自身的原因,显得如同模具产品,千篇一律……不想沦为芸芸众生的人只需要做一件事,那就是他应听从良知的呼唤:“成为你自己!”王老师教现代汉语,把汉语的魅力传给了弟子,为人师表,她完成了人师的自己。但她一直有个画画的想法,退休后,求美不止,成为了画家的自己。
王老师说画画就是“尽兴”,到底是“尽兴”还是“尽性”,她这语言文字学家,是不是又在考我呢?我不敢问了,我记得“尽性”一词,钱穆先生有解释,“把凡天之所以与我者,一一尽量地发挥,一一发挥出此各各性能之最高可能而使之无不达于极,此始谓之尽性。”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有至诚之心,率性而为。这本画集,风景、人物、花鸟;古风、古韵、空灵。取神得形,以线立形,以形达意,这就是王老师“尽兴”“尽性”的物证也。
文人多好名,为名所累者多。于是乎想不开,放不下,端着,背着,辗转反侧着,真累啊!王老师则不然,为己而画,为美而画,为开心而画。王老师在画集后记中说:“翻看旧作,感叹人生的美好却短暂。画中的每笔线条,每滴色彩,无不倾注了我对美的追求以及认真严谨,恬淡豁达的人生态度。……谨把这本画集当做秋天的一片枫叶赠送给你们——我的至爱亲朋。”诚可谓“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王老师和崔老师是大学同学,相濡以沫半个多世纪。我问崔老师对画集的看法,崔老师这位文艺理论研究专家“幽了一默”:“好,纸好,印得好。”王老师开心得笑了,她笑得灿烂,很美,美滋滋的美。
壹点号老逄家自留地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