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古滇的真实生活(藏着中缅的跨界风情)

在彩云之南的边界线,

有这样一个与缅甸接壤的小村庄。

这里空气清新,蓝天白云,

阳光温柔又平静。

云南古滇的真实生活(藏着中缅的跨界风情)(1)

傣族、缅甸的建筑、现代小洋楼,

在这里和谐共存,

两国老百姓饮同一井水,赶同一场集,

生活犹如世外桃源一般惬意。

云南古滇的真实生活(藏着中缅的跨界风情)(2)

不过最神奇之处,

还是这里的「一国两寨」。

一个傣族村寨被一分为二,

国境内的称为银井,

缅甸的则称为芒秀。

云南古滇的真实生活(藏着中缅的跨界风情)(3)

云南古滇的真实生活(藏着中缅的跨界风情)(4)

国人对于边境总有种特殊的情结。

对村寨里的人们来说,

出国的界线可能是一座石桥,

也可能是一口水井。

甚至在家从厨房走到阳台,

可能就出国了。

云南古滇的真实生活(藏着中缅的跨界风情)(5)

并且这个村子,

两国学生都能享受到中国的义务教育。

所以有很多缅甸的“留学生”,

每天都跨国来到银井这边的小学读书,

等到放学后再回到缅甸。

这里的小学生都要学习双语,

村里的路标也都会刻上中缅两种文字。

也算是从某种程度上,

促进了中缅的文化交流。

云南古滇的真实生活(藏着中缅的跨界风情)(6)

云南古滇的真实生活(藏着中缅的跨界风情)(7)

在国境线上隔着篱笆,

就能看到缅甸马路上的拖拉机。

还有一处秋千,

坐上去轻轻一荡,

就能瞬间跨越到别的国境。

最好笑的是中国的瓜藤,

可能会爬到缅甸结瓜,

缅甸的母鸡,

可能会跑到中国下蛋。

这样的“跨国交流”,

早已成了这里的常态。

云南古滇的真实生活(藏着中缅的跨界风情)(8)

云南古滇的真实生活(藏着中缅的跨界风情)(9)

还有生活在这里的布岛族人,

也就是长颈族。

这是世界上人数最少的民族,

现存于世的只有不到200人,

女孩子们从5岁就要开始戴铜圈,

一生都不能摘下。

据说最多的人脖子上有二十个多个铜圈。

在布岛族女人的眼中,

颈上的铜圈,是美丽与富贵的象征。

云南古滇的真实生活(藏着中缅的跨界风情)(10)

村里的住宅大概有两种,

一种是傣族风情的双层竹楼。

内部用树桩作支撑,

外墙用竹片编织,屋顶铺着茅草,

外观看起来很有感觉,

但其实内部很小也很简陋。

还有一种是数百平的热带别墅。

三四层的小洋房,

带着宽敞的院子和围墙。

外观用色很鲜艳,

内部采光很好又很舒适。

云南古滇的真实生活(藏着中缅的跨界风情)(11)

云南古滇的真实生活(藏着中缅的跨界风情)(12)

村寨入口会有热闹的小集市,

卖些小零食或是当季的水果。

在这个身处边境的小村寨,

可以同时品尝到三种美食:

傣族的、缅甸的、云南的。

旅行菌私心觉得最值得品尝的,

无疑还是地道的过桥米线。

云南古滇的真实生活(藏着中缅的跨界风情)(13)

砂锅被烫到几百度高温,

再将十几种配菜一样一样放进去。

韭菜、芫荽、葱丝、玉兰片……

鸡肉薄片、豆腐皮和米线,

上面一层厚厚的鸡油用来保温,

汤汁热乎乎的,

冒出的热气却不会熏人,

吃的过程成了一种享受。

云南古滇的真实生活(藏着中缅的跨界风情)(14)

云南古滇的真实生活(藏着中缅的跨界风情)(15)

这藏在彩云之南的跨界风情,

似乎能让人捡起回忆中,

最质朴最复古的旧时光,

收获一种最原始的感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