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过咱就跑的单机游戏(去他妈的单机游戏)

本文原发表于公众号“游声戏语”,转载请注明。

打不过咱就跑的单机游戏(去他妈的单机游戏)(1)

上一篇《学习资料 游戏的定义》中提到,国内游戏市场十几年的畸形成长过程中,诞生了很多奇怪的名词,其代表的意向扭曲,持续误导不懂业务的老板和并未深入了解游戏的大众。

对于电子游戏这个舶来品,本土词汇随时代环境逐渐形成,很难找到准确的资料,因其定义本身就不准确。本文从我的个人经验出发,谈谈对“单机游戏”的看法,只代表我的个人观点。

一句话说就是:给复杂的事物贴上单一维度的标签,便于讨论与管理,不管其准确与否,是否自愿。


单机游戏的处境

可能对于不玩或很少玩游戏的大众来说,“单机游戏”到底是什么不重要,广泛应用到不再有意义的“网络游戏”是否能继续涵盖所知事物也不重要。当一个词可以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时,就选择使用它。

与社会主流正向价值有冲突的事物中,最容易消耗时间、精力和金钱的那个,往往会成为众矢之的。在社会舆论环境下,对青少年产生重大影响的事物会随着报道让词义慢慢带有负面情绪。指代的词从电子游戏,到网络游戏,再到更具体也是沉迷人数最多的单一游戏类型,比如“撸啊撸”、“吃鸡”、“农药”。

针对网络游戏的“污名化”,应运而生的是“单机游戏”这个标签的应用场景,一些时候,它被相关领域的人使用,来抵消伴随网游的大量负面情绪。在家长和社会恐惧互联网络和联网游戏对生活的负面影响时,我们使用一个与之对立的分类。

而“单机游戏”其实并未真正地进入大众视野、也并未跨入公众语言体系中。而是像一块自留地一样的存在,还是自己画地为牢,同时应运而生了大量的“单机游戏网站”(后文会提到)。

抛开动机,单看结果,外部对游戏的认知偏差因为这个标签而越来越大,而内部对这个标签的认知和定义则随着时代的推进越发混乱。

最直接的词条定义入口,百度搜索“单机游戏”,进入百科,你会看到它已经被锁定,无法提交编辑申请。为了学习研究,我试着读完,这篇数千字的文字让我一开始想笑,越看越想哭,最后实在读不下去,跳着拖到最后,赶紧关了。

这让我再次思考共识要如何建立。


单机游戏的定义

简明讲,“单机游戏”的诞生和“单人游戏”(Single Player Game)没有什么实质的关系,而是在做文字游戏。

在“游戏机禁售令”期间,可以用“单机游戏”来称呼这些只要一台机器连上电视就可以玩的东西。

当网游被推上风口浪尖后,可以使用“单机游戏”来指代所有想和网游分清界限的东西。它们在公众监督的视线下苟延残喘。

“网络游戏”作为当年抵消负面情绪的对象,其实基本上仅是局限于“大型多人在线网络游戏”(MMORPG),这只是网游中的子分类。想让大众理解MMORPG这个相对来说几乎等于学术名词的游戏类型,实在是难为大家了。

顺便将网络发达前的经典PC游戏都揽入麾下,毕竟九十年代末期第一批网游火起来之前的游戏都是单机游戏。

顺便将魔兽争霸、反恐精英这些国内基本是以局域网游玩的也都归于其中吧。

于是单机游戏就以这样一个奇怪的姿势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与之并行,随着互联网迅速发展,在网络上疯狂下载盗版游戏的年代,“单机游戏”这个词被推上了史无前例的高峰。因为单机游戏是不需要联接官方服务器游玩的,所以所有可以盗版的游戏都被人为划入了“单机游戏”的分类。

缺乏管理和秩序的时代其实并没有过去太久,那些为人所知的“巨大”网站如今大部分都已经转型。不得不承认,它们真真切切地影响了一整代甚至更多的PC游戏玩家,它们扛着“单机游戏”的大旗,服务的也是目前国内“单机游戏”的最大受众群体之一。

打不过咱就跑的单机游戏(去他妈的单机游戏)(2)

不管这个分类是否合理,“单机游戏”已经脱离了“单机”两个字的字面意思和其背后的含义。成为“圈地运动”的最高旗号。

而在同一块石板下活下来的,或者在新时代新生的,不提供下载服务而是以制作游戏相关内容为核心的媒体、论坛,使用“单机游戏”这个词的少之又少。

当以单机游戏下载为核心业务的网站开始慢慢转型后,大家已经忘记这个词的字面含义,不需要讨论“单机游戏”是不是“单人游戏”,是不是主机游戏,是不是Steam等PC游戏分发平台上的游戏。

就和一个表情符号似的,“ 艹 ”。

但是我今天仍旧讨论这个词的原因是,“单机游戏”这个模糊、柔软又异常坚定固执的概念已经是大众共识。不仅转型的媒体,流量巨大、影响最广大大众的门户平台仍旧会为了更方便地达成共识,而继续沿用“单机游戏”这个标签。而有些直播平台变更了“单机游戏”的名词,改为“主机游戏”,而实际上开播的内容大部分还是PC游戏。

打不过咱就跑的单机游戏(去他妈的单机游戏)(3)

新浪游戏电玩/单机分类,点进来是“单机游戏”频道

打不过咱就跑的单机游戏(去他妈的单机游戏)(4)

B站游戏频道中最大分类为单机游戏

打不过咱就跑的单机游戏(去他妈的单机游戏)(5)

B站直播分类

斗鱼、虎牙则是“主机游戏”分区,其中开播的内容相仿,大家可以自行查看。

如今的单机游戏,仍旧是一个灰色地带,甚至是“法外之地”,它看起来可以包含一切,而每当某个或某类作品,因一些契机爆红并跨入大众认知领域时,便将之推出去与自己划清界限。

一个有未来的领域,应该是开放包容的,而不应该是疏离和躲避。

游戏版号颁发,在广电总局的官网公示,每个月一次,其标题为“国产网络游戏审批信息”。最新过审的作品里包括PS4的《机甲硬核》和《风来之国》。

打不过咱就跑的单机游戏(去他妈的单机游戏)(6)


一些平时的聊天情景。

刚见面,不懂、不玩游戏的人知道了我的职业,会问:“是我同事/孩子/朋友们都爱玩的英雄联盟/王者荣耀/吃鸡吗?”

我说不是,我个人不太玩这类。

“那你喜欢玩什么游戏啊?”

我忽然很难找到一个词准确地描述我的喜好,会大概描述这些游戏很精彩,像看一场电影或者读一本书。

“是单机游戏吗?我喜欢《刺客信条》。”

我咬着嘴唇点点头,然后岔开话题。

如果是我的朋友,我会讲不同游戏精妙绝伦的设计,讲游戏传递的情感,讲制作人的表达,讲游戏是怎么将很多人联系在一起。然后我把手柄塞到朋友的手里,说:“玩吧,一定会有你喜欢的好游戏。”


游戏的分类与延展

为了让轻度的读者能明白,稍微解释两句,目前大部分游戏都有联网功能,将单人游戏和多人游戏集合在一起。甚至全程都只能一个人游玩的游戏,也会加入一些联网的要素让玩家们联系起来。更多先锋的游戏已经模糊了单人与多人的概念,而将互联看作基础的存在,比如《死亡搁浅》。

再比如《使命召唤》系列,很长一段时间,在那些“单机游戏媒体”活跃的语言体系中,它几乎只有单人战役。而实际上,《使命召唤》系列真正成为世界级IP,是因为其单人战役和多人对战相互加持的表现而造就的。所以特别喜欢玩《使命召唤》对战的人一定不会说它是单机游戏。而没有了单人模式的《使命召唤 黑色行动4》在“单机游戏”的语言体系中应该是被隔离驱逐的。

是,它当然不存在,因为在这些地方,它用于传播的名字是《使命召唤15》。

这篇文章从“单机游戏”入手,讲一下大众认知下的游戏分类。而实际分类方式之含混无序,实在无从理清。网络游戏、手机游戏、主机游戏、单机游戏、电子竞技游戏等等,它们各自是不同维度的分类,比如游戏方式、游戏平台、游戏目的,它们互相包含又相互排斥,却最终分门别类列在一起。出个题目:我用主机与PC端、手机端的玩家联机游玩《堡垒之夜》应该分在哪一类呢?

也许对于内容分发平台来说,让用户在模糊的分类中稀里糊涂地碰运气找到适合自己的内容也许是某一种特别见效的方式。

国外的媒体和平台则都比较清楚明白,比如Twitch只按游戏名分类,老牌垂直媒体按平台和内容属性分别分类,综合媒体按载体内容分类。不知道是从业者的问题,还是受众的问题,还是大家串谋的结果。

跨过“单机游戏”分类这个门槛,往前一步,谈谈游戏的分类。

我认为给游戏分类型这件事,在网络信息不发达的年代特别高效。而随着一切大融合的趋势,原有的分类系统已经出现了巨大的偏差。我们很难将游戏轻松地划分进几个大的游戏类型。应对措施是尝试将各种类型的标签贴在作品上。

标签化认知可以更好地传播与讨论,但是当我们真正落到细节,用标签化的思维去分析、欣赏商业作品和艺术作品时,其实都会陷入错误的预期、先入为主的固有印象和过于死板的判断标准之中。

而类型作品与创意作品之间的关系,则又是一个更大的话题了。

这些我们今后再继续探讨。

喜欢的朋友可以订阅我的公众号“游声戏语”。谢谢大家的阅读、转发与评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