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客家风景区简介(探秘世界客都)
梅州是个不平凡的城市
作为历史文化极其丰富的“世界客都”
是值得一去的客家人文圣地
在丰富的历史人文中
领悟崇文尚学之精神
接受客家文化的熏陶
学习客家人民优良的品质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去
感受客家文化吧
1客家文化景区客天下景区
客天下景区是体验客家民俗文化的最佳去处。客家小镇,一座山水中的小镇,一幅原生态的客家风情画卷,集客家建筑、客家文化、客家饮食、旅游、居住、购物、休闲为一体。
这里的百米客家迁徙图、刘沅声泥雕艺术长廊、复古的客家建筑、特色的客家歌舞表演,纷繁多样的客家美食,无一不在展示着这座古朴的世界客都。
地址:梅州市梅江区三角镇客天下景区
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
泰安楼客家文化旅游产业园包括泰安楼、西湖公园、大埔县旅游服务中心、大埔县博物馆。泰安楼是省级文保单位,位于大埔县城湖寮镇龙岗村,是国内保存比较完好的,极为罕见的石方楼,人们把它誉为“客家的水立方”。
西湖公园与泰安楼融为一体,是一个集客家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康体运动、游乐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山水公园。
大埔县旅游服务中心位于大埔县城璜腾坑口,主要设置了旅游咨询台、影视厅、游客休息厅、购物区、医务室等设施。
旅游服务中心
大埔县博物馆内设有千年古邑、人文秀区、红色土地、民居大观、客风奇葩、粤东瓷都、华侨之乡、绿色崛起等8个展厅,充分展示大埔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积淀。
大埔县博物馆
地址:梅州市大埔县城湖寮镇龙岗村
熙和湾客乡文化旅游产业园
兴宁是“中国花灯之乡”,兴宁花灯是由中国传统元宵花灯演变而来,与北京六芳宫灯花灯一脉相承,与岭南花灯构成完整的花灯文化体系。
在2017年,熙和湾这座花灯楼荣获“世界最大灯笼型建筑”的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号。楼内为花灯博物馆,展示了兴宁花灯和全国各地乃至世界花灯,尽览中国民间工艺瑰宝的传承发展和异域风情的独有魅力。
在游览如画风景的同时又能了解富有特色的客家文化。走过100个不同字体“福”字的百福堤,百福临门后参观客家围龙屋博物馆,一楼有客家人五次迁徙的浮雕图文,以及客家古农耕用具及生活用品的展示。二楼是客家名人馆,展示客家名人的光辉形象和丰功伟绩。
地址:梅州市兴宁市永和镇熙和湾
2客家文化名镇松口古镇
松口古镇地处梅县区东北部,在梅江下游,是历史上商业贸易繁荣之地,有着“自古不认州”的盛名。有千年历史的松口古镇,它是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之一,经千百年孕育,保存着丰富的客家人文资源。
松口古镇的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得天独厚,自成格局。
走进松口古镇,昔日的繁华早已落尽,只剩下寂寥寥的街道,空荡荡的码头。 但是古镇散发出的沧桑的气息和古典的韵味,仍然持续着。
地址: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
百侯古镇
百侯古镇地处粤东北部,位于有着“客家香格里拉”之美誉的梅州市大埔县的东面,古往今来,文风鼎盛,人才辈出。 百侯古镇是国内发现官厅古民居最多的地方,现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就有120多座。
在这些古建筑群中,既有原始典型的客家民居,又有亦中亦洋的建筑院落。
身居古镇,品茶、赏景、聊天, 听当地人讲述那些千古流传的人文轶事,在一个个故事中,寻觅它的文化,领略它的深厚。
地址:梅州市大埔县百侯镇
茶阳古镇
茶阳古镇隶属梅州市大埔县,位于粤闽两省交界处,是大埔县老县城,境内人文景观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走进小镇,便能看到古朴的街道,和不计其数的石雕牌坊,浓郁的文化氛围迎面而来。
茶阳古镇七条骑楼林立,始建于明清时期,全长1000多米,是粤东地区最大的骑楼群。
走进茶阳古镇,一定不要错过这座精美古朴的“父子进士”牌坊,它是茶阳这座千年古镇的代表。
地址: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
三河古镇
三河古镇隶属于梅州市大埔县,位于大埔县西部,因梅江、汀江、梅潭河三江在境内交汇而得名。三河镇于2014年由广东省历史文化名镇晋升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三百年历史的古城楼,经历时岁变迁,高大的城墙逐渐被泥土掩埋,让人感慨不已。
三河古镇里,各式各样的土楼和围屋是它的一大特色,让人感受到它的古朴。一座古城,经过岁月的洗刷,往事不再,旧梦依然。三河古镇正是如此,喧嚣不再,默默恪守着它本身的古韵。
地址:梅州市大埔县三河镇
3客家围龙屋说起客家文化,不得不提围龙屋,它是客家人南迁后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五大民居特色建筑之一,堪称世界建筑一绝,在客家地区围龙屋很常见。
客家围龙屋是客家历史文化的“缩影”,是一种凝固的艺术。行走在里面让人很有一种穿越的感觉。历经风雨的客家围屋,给人的是一种岁月的沉淀和永恒的质朴。
4、客家非遗文化
客家山歌
梅州客家山歌是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歌,于宋、明期间伴随着客家民系的形成而产生,是中原文化与梅州土著文化融合的产物,富有客家人的语言特色,乡土生活气息浓郁。
梅州客家山歌共有腔调近百种,音调高扬绵长,平稳流畅,起伏不大,音区较高,音域较窄;级进较多,跳进较少,节奏自由,节拍多样,常有多种节拍混合而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演唱方式变得多种多样,有劳动唱和、恋爱对歌、擂台斗歌、婚礼对歌、民间艺人说唱、文艺团体演唱等方式。
客家山歌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音乐、民间文学的瑰宝。2006年,梅州客家山歌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广东汉剧
前广东汉剧院 现广东汉剧传承研究院
广东汉剧旧称“乱弹”、“外江戏”、“兴梅汉戏”,是广东省汉族客家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广东的梅州地区、惠阳地区等闽粤赣边区各地。被周恩来总理誉为——“南国牡丹”。
《刘唐下书》剧照
广东汉剧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关键时刻,被客家人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并挽救了这个濒临绝境的“外江戏”——汉剧,使其在粤东客家地区不断生根、开花、结果,广为流传,成为客家人自已喜爱、习惯和传唱的戏曲。
《改容站父》剧照
广东汉剧的音乐唱腔以“皮黄声腔”为主,兼收昆曲、高腔、吹腔、小调等,并保存很多古老的曲牌。朴实淳厚,高昂悲壮,是广东汉剧音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
《李坚真》剧照
2008年,广东汉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秦香莲》剧照
广东汉乐
广东汉乐是古代汉民自中原南迁带入的民间音乐,有“中州古乐”之称,在大埔流传了至少有500年以上。保留中原宫廷音乐特点,与大埔当地的民间音乐融合,同时吸纳了潮乐的一些成份,从而形成独特、完整的乐种。
按照传统的演奏形式和长期沿革的演奏习惯以及不同用途,广东汉乐分为五个类别:丝弦乐、清乐、汉乐大锣鼓、中军班音乐、庙堂音乐。
广东汉乐历史悠久,世代相传,传承方式有师徒传承、家族传承、社会传承等形式,主要以乐器演奏技巧传承为主。
2003年,大埔县被命名为“广东汉乐之乡”。2006年,广东汉乐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木偶戏(五华提线木偶)
五华提线木偶戏的木偶造型精细,分生旦、丑、公、婆、净六个脸谱,形体高大(约高90厘米)。
其演出的传统剧目分传本戏和杂耍戏两类,传本戏有较为规范的传统剧本,多以著名的民间传说故事为题材,杂耍戏则来自社会日常生活,以滑稽讽刺手法褒贬人情世态,传统剧目有40多种。
五华提线木偶戏的表演技艺自成体系,别具一格,独创了许多奇特的绝技绝艺,岭南民间戏曲艺术的瑰宝,中华民族文化智慧和创造力的生动例证。
狮舞(席狮舞)
“席狮舞”也称“打席狮”,是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区城郊范围内特有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是梅州市区客家民众在进行传统人生礼仪“香花”佛事时、请和尚做斋、超度亡灵,穿插于佛场间的一种游艺活动。
舞“席狮”时,由一个和尚就地卷起草席作为“狮子”,另一个和尚拿“青”(多用长命草作“青”)持扇伴舞,表演过程有出狮、引狮、舞狮、种青、偷青、藏青、抢青、逗狮、入狮等数个环节。
“席狮舞”经历了唐、宋、元、明朝代的产生、形成和流传,清末至“文革”前的兴盛,“文革”期间的沉寂、上世纪五十年代的挖掘整理以及打造“世界客都”的提升和弘扬。2008年,席狮舞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龙舞(埔寨火龙)
广东丰顺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表演形式一般有燃放“禹门”(鲤鱼跳龙门)、“烟架”烧火树、“火龙”三个部分,至今有300年历史。
“龙身”用竹蔑结扎,全长可达35米,内装各式各样的烟花、火箭,用纸裱面,绘上色彩,栩栩如生。“火龙”具有张嘴、吐珠、躬身、摇尾、喷火等功能。在舞动时能自动点燃发射各类烟花火药,出现壮丽的景观。
几十名赤膊大汉手擎火龙,在绣球的引领下舞动游走,巨龙飞舞,烟花怒放,火箭四射,极具震撼力。。一条火龙一般要由三四十个赤膊青年合力手擎,加上鼓乐手、舞龙虾金鱼等人,整个队伍达200余人。
火龙舞动时火花四射,场面壮观,吸引周边几万名群众前来观赏,如此盛况几乎年年如是,世代相传。2008年6月丰顺埔寨火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梅州客家文化远不止这些
如想了解更多梅州客家文化
请到梅州来一趟
体验世界客都的魅力
感受客家的文化熏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