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市发展史内容(上海发展史天时)

(全文2700字,阅读需要5分钟)

上海作为中国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根据前不久上海市统计局发布的2021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1年末,上海全市常住人口为2489.43万人,经济辐射范围包含整个长江三角洲。2021年世界10大城市GDP排名,前三名分别是纽约(7.1万亿)、东京(6.6万亿)和洛杉矶(5.2万亿),紧跟着的就是上海,以4.3万亿首次超过伦敦(4.29万亿),跻身世界前四队伍中,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上海的发展。

我们国家这些年一直在提倡“内外双循环”发展。要发展对外循环,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条件,就是港口。

上海城市发展史内容(上海发展史天时)(1)

万吨油轮

有一句话大家都听过“要致富,先修路”。在全球化贸易的今天,只有水运能进行大批量、远距离的运输,比如要跨大陆运输钢铁,大船一次可以装上几万个集装箱,一个集装箱就差不多相当于一个火车车皮,这个运载量不是一个级别的。而且水运的成本很低,有时候甚至可以依靠运河的流向将内运成本压缩到几乎没有。而陆运无论是火车还是汽车,一次都运不了那么多,多来那么几次,油钱就很多了,运输成本一下子就上去了,后期还要算上对道路的维修保养。

南方的上海、深圳、武汉、长沙、宁波、广州;北方的天津、青岛、大连都是我国重要的港口,所以它们都是我国如今的经济重镇,即使放眼全世界,纽约、东京也是赫赫有名的世界港口。

但是在制造业中,港口本身不是关键,因为港口只是一个门户,原料运到港口,再从港口转运到城市进行加工,制成工艺品。然后工艺品再次走原路到港口,被销售到世界各地,这是制造业货物流通全世界的逻辑。如果港口到城市的路特别难走,原料就运不过去,到时候成品运不出来,这种时候港口的作用就会被削弱,虽然可以用作军港站,但很难被当作大型枢纽。

中国现在的三个大经济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全都有一个挨着海的大港口,区别在于只是上海的内河多,广州次之,北京最少。

上海城市发展史内容(上海发展史天时)(2)

黄河

有些朋友会好奇,南方有长江,但是北方也有黄河啊。这两条河不是一个体量的,长江的长度比黄河长,流域面积比黄河大,流经的省级行政单位比黄河多。更关键的是,长江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大;黄河主要流经温带季风区,位于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区地区,年降水量小于长江,蒸发量较大。因此长江的平均流量可以达到9519亿立方米,而黄河多年平均流量约为535亿立方米,约合17.75倍,结果就是黄河基本没法通航,水太浅了;但是长江却可以行驶万吨巨轮。

南方的水系发达,江苏的南京、无锡、苏州,浙江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安徽的合肥、芜湖、马鞍山等这些城市,被水网纵横的长江水系联系在一起,组成的长三角城市群,用全国面积2.3%,贡献了全国1/4左右的GDP,整个苏南的经济水平发达程度远超全国平均水平。而上海的延伸几乎是长江运输能力最强的一段,这也是为什么上海的位置会这么硬,只要有外贸,就没有别的地方可以代替它。

大家在网上买东西,留心一下就不难发现,发货的地址大部分都在南方,因为产品主要在那边生产,而且南方水路发达,运输原材料的成本低,加上我们国家这些年建设的密集公路网,自然可以做到轻松包邮。像新疆、西藏那种动辄上千公里的陆运,运输成本可能比产品本身都高,包邮就变得很困难。时间一长,南方开始进入了一种正反馈状态:订单增多,吸引投资,工厂变多,赚的钱也多。于是中西部大量的年轻人离开家乡前往南方,给南方带去了人口红利,进一步加强了南方的经济优势,这一点从特斯拉选择在上海建设工厂也很能体现。

上海城市发展史内容(上海发展史天时)(3)

长江

如果说地处长江港口,是上海得以高速发展的“天时”和“地利”,那么历史因素就凑齐了“人和”。

上海在我国晋代之前,还只是一个大渔村。在1840年之前,现在的外滩只是一大片荒地,虽然坐拥长江入海口,但是因为古代中国不注重海上贸易,清政府又执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优势一直没有发挥出来。但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后,来到中国的列强们很快就发现了上海的潜力,于是在《南京条约》中向清政府提出了“五口”,开放上海、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为通商口岸,这也是外国人在中国租地通商的开始,深谙海洋文明的列强知道,只要中国开始和世界进行交集,那么拥有得天独厚位置的上海一定会成为一座超级城市。

从1843年上海正式开埠,外国商品和外资纷纷涌进长江门户,开设行栈、设立码头、划定租界、开办银行。中国对外贸易开始增加,上海港口的吞吐量从每年的300万吨很快就超过了1000万吨,年贸易量从到3000万白银很快就超过了1亿两。中外的贸易中心就这样逐渐从广州移到上海。

外国资本的涌入,在资金、市场、技术和劳动力等各个方面,为上海近代工业的诞生准备了条件。首先出现的是船舶修造工业,这是因为运输需要,接着是出口加工工业和各种轻工业。一时之间丝、茶、纺织、面粉、印刷、榨油和机器制造等行业相继发展,逐渐为上海奠定初期的城市工业化基础。

到了1851年,广西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核心势力一直在南京、杭州、苏州一带,本来这是中国古代最为富庶的地方,却因为战火而几乎毁于一旦。早期的那些富户们,为了躲避战乱,大规模地涌入了上海,因为上海有外国军队把守,上海就这么成为了苏浙资本的大本营。

上海城市发展史内容(上海发展史天时)(4)

民国时期的上海

后来蒋委员长北伐,支持他的正是江浙财团,后来赫赫有名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大部分经济政治活动也都在上海进行,迅速地发家致富。

在民国时期,上海是亚洲唯一的世界金融中心,世界各大银行、保险公司都落户了上海,上海也是民国国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当时外国人在上海人口所占的比重也很高,从那个时候开始上海就已经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了。民国政府还将上海建为上海特别市,称那段时期为大上海时期,当时的东京、香港、新加坡都无法和它相比。

这也是为啥抗日战争时期淞沪会战那么重要,蒋委员长当时几乎集中了所有的嫡系精锐部队投入战场,到了后期就连,桂军、粤军、川军、滇军、湘军、东北军等部战斗力较强的部队也先后投入,当时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能够指挥的军队约有180个师,参加淞沪会战的就达73个师共70多万人。

解放战争结束之后,蒋委员长跑去了台湾,我党接手了上海。一开始上海依然是资本主义的大本营,而且此时的上海,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通货膨胀,物价更是高得离谱,人民群众为一日三餐发愁,而那些资本家拥有大量的资本,投机者到处寻找发财机会。我党派陈云在上海打了一场“两黑一白”的战争,才终于把上海的经济从各种投机势力手中夺了回来,上海也才成为了人民的上海。

上海城市发展史内容(上海发展史天时)(5)

陈云

只不过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经济一直被西方封锁,所以上海的发展也受到了影响,贸易无法流通,再好的条件也没法用。这个情况一直到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上海这只巨兽重新加入了世界的舞池,上海经济才再次开始起飞,把曾经的辉煌发展几乎重新复刻了一遍,就这样有了今天的世界第4GDP的经济规模。

尾声

上海现在受到疫情的影响很大,在下人微言轻,只能祝福大家平安健康,早日摆脱疫情,愿我们都好好的。

(全文完,谢谢观看,图片来自网络)

上海城市发展史内容(上海发展史天时)(6)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