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与红楼梦的故事(红楼梦的作者很可能是乾隆的老师)

目前,关于《红楼梦》一书,公认的被读者广泛接受的是甲戌、庚辰、己卯本《石头记》。随着人们对《红楼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对《红楼梦》作者是否是曹雪芹争议越来越大。

笔者经过三年的研究,终于发现了《红楼梦》的真像,《红楼梦》的作者也渐渐浮出水面。《红楼梦》的作者很可能是乾隆皇帝的老师,五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梁诗正!

一、先把书名弄清楚,《红楼梦》本名叫做《石头记》

先来厘清一下《红楼梦》书名的来龙去脉,《红楼梦》本名《石头记》,作者开篇说的明白,此书书名甚多:

1、空空道人易名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2、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

3、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

4、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5、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这本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原文叙述,为了弄清楚概念,我给编出序号。这样便于看清楚《石头记》到《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成书痕迹。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红楼梦》,其实叫做《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脂砚斋最后完成的。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的眉批,是解开“红楼梦”(以下红楼梦用引号替换书名号)迷题的关键。

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笔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家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这句甲戌眉批明确的告诉我们,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最终作者。

关于曹雪芹,不是本文重点,不多讨论。

二、读懂“千皴万染”,发现“快雪晴帖”。

甲戌眉批: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致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敷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不复少。

何为“千皴万染”?“千皴万染”就是作者把想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散落的隐藏在故事里。作者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在某一个段落多次重复使用一个字或词,来突出强调他想表达的字。在上下文里又用同样的手法突出强调另一个字,这样把前后文突出的字组合起来,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真相。

“红楼梦”第八回,薛宝钗小恙梨香院,贾宝玉和林黛玉先后去梨香院看望薛宝钗,这一大段文字,作者既运用了“千皴万染”的写作手法,先是“下”了,然后林黛玉的丫鬟“雁”来给林黛玉送暖手来了,林黛玉说雁听紫娟的话比圣旨还,晚饭后贾宝玉回到绛芸轩,雯冒贴斗方,贾宝玉的丫鬟“茜”换茶太了。这些多次重复使用的重点的字组合起来,就是“千皴万染”的写作手法,正是作者要表达的真实意思:“快雪晴帖”。在此,读者不妨再去读一读“红楼梦”第八回,找一找“快雪晴帖”,一旦悟出了“千皴万染”,找出了“快雪晴帖”,就会豁然开朗,拍膝画圈就会发现石头记真相。

乾隆与红楼梦的故事(红楼梦的作者很可能是乾隆的老师)(1)

87版《红楼梦》电视剧截图——晴雯冒雪贴斗方

《快雪时晴帖》传是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所写,乾隆皇帝把此帖和王珣的《伯远帖》、王献之的《中秋帖》藏于养心殿西室暖阁内,乾隆御书匾额“三希堂”,将三帖视为稀世珍宝。

《快雪时晴帖》是乾隆皇帝非常喜爱的一幅字帖,被历代文人骚客所推崇。乾隆不仅时常拿出来鉴赏、临摹,而且还经常题跋、盖章。甚至敕令朝臣将包括《快雪时晴帖》在内的历代名家字帖,编次镌刻在石头上,即《三希堂法帖》。

由此,“红楼梦”的隐线之一,也是《石头记》的真相之一,是存放在北海公园阅古楼里的石刻——《三希堂法帖》!大观园的主要原型就是北海公园一带!

乾隆与红楼梦的故事(红楼梦的作者很可能是乾隆的老师)(2)

北海公园阅古楼存放着《三希堂法帖》石刻

经过初步比对,《三希堂法帖》中的许多字帖内容都隐写在了《石头记》故事里了,例如前面所说的“红楼梦”第七回、第八回都暗写了《快雪时晴帖》的内容。换句话说,《石头记》的作者一定是熟悉《三希堂法帖》的人。

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梁诗正最有可能创作出“红楼梦”巨著。

镌刻《三希堂法帖》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有高规格的组织架构,由和硕和亲王弘昼、和硕果亲王弘瞻、多罗慎郡王允禧任总理,由吏部尚书梁诗正、户部尚书蒋溥、兵部右侍郎汪由敦、户部左侍郎嵇璜担任经筵讲官,礼部侍郎董邦达、户部郎中戴临担任校对。

在这些人中,梁诗正的生平经历最符合《石头记》的成书时间,梁诗正最有能力创作出文学巨著“红楼梦”。

乾隆与红楼梦的故事(红楼梦的作者很可能是乾隆的老师)(3)

《头条百科》截图——梁诗正简介

梁诗正(1697—1763),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官员、书法家。梁诗正的主要著作:《续文献通考》、《石渠宝笈》、《西清古鉴》、《钦定叶(xie)韵汇缉》、《三希堂法帖》。

1734——1752年之间,梁诗正一直在乾隆身边任文官要职,经常随乾隆出巡,深得乾隆的信任,是当时顶尖的书法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是当时的文坛翘楚。在此期间,梁诗正参与编纂了《石渠宝笈》、《西清古鉴》、《三希堂法帖》等典籍。

1747-1752年,《三希堂法帖》石刻完成,阅古楼也于1752年建成完工,梁诗正作为第一经筵讲官全程参与了《三希堂法帖》的制作过程。这项工程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一件壮举,无疑对梁诗正影响巨大。

乾隆时期,北海公园里的主要建筑多建于1750-1752年之间,在此期间梁诗正因工作关系,经常活动于北海公园一带。笔者已多次发文,作者用“千皴万染”等方法,隐写了北海公园里的建筑名称,如“承光殿”、“琳光殿”、“阅古楼”等。梁诗正对北海公园一带非常熟悉,才有可能写出这些建筑。

1752——1758年,梁诗正因父亲年迈,乞归杭州,奉养老父,潜心治学。在此期间,梁诗正极有可能以《三希堂法帖》为基本素材,演绎创作了《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1757年,乾隆南巡,梁诗正迎接圣驾。这一点也非常符合“红楼梦”里“接驾”的情节。

目前公认的“红楼梦”三大基础版本甲戌本、己卯本和庚辰本,年份分别是1754年、1759年和1760年。

由此推算,1752-1758年,梁诗正在老家杭州奉父治学期间,已经完成了一个完整的《石头记》,也就是甲戌本《石头记》,当时梁诗正前途未卜,本以为自己的政治生涯就此终结,令他没想到的是乾隆皇帝还一直惦记着他,乾隆皇帝不仅在南巡时,隆重地去看望他,而且还加恩特许他在家闲居而享受俸禄。1758年,梁诗正再次被招回到乾隆身边,并且身居要职。梁诗正作为一个汉臣,面对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主上,即心存感激,又内心矛盾。经过几年的时间,大观园的原型也就是北海公园一带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于是梁诗正又多次增删修改了《石头记》,就是后来的己卯本和庚辰本《石头记》。

综上所述,从梁诗正的生平经历来看,他最有可能创作“红楼梦”。

四、梁诗正参与编纂的典籍,有很多内容都写进了“红楼梦”故事里。

在“红楼梦”里,贾珍与贾琏的“二马同槽”、林黛玉调侃刘姥姥的“母蝗虫”等,都取自《石渠宝笈》里的名人字画。

乾隆与红楼梦的故事(红楼梦的作者很可能是乾隆的老师)(4)

梁诗正主编的《石渠宝笈》——二马图卷

“红楼梦”中贾珍幽会尤三姐、贾琏幽会尤二姐,随有“二马同槽”,小斯喜儿说“咱们可要公公道道地贴一炉烧饼”,在“二马图卷”中二马的上面,均匀地分布着几枚圆形或椭圆形的印章,极为形象。

乾隆与红楼梦的故事(红楼梦的作者很可能是乾隆的老师)(5)

梁诗正主编的《西清古鉴》——文王鼎

王夫人卧室里的文王鼎、妙玉用的茶具等都在梁诗正主编的《西清古鉴》里有著录。

乾隆与红楼梦的故事(红楼梦的作者很可能是乾隆的老师)(6)

梁诗正主编的《三希堂法帖》——快雪时晴帖(影印截图)

“红楼梦”的核心内容是《三希堂法帖》石刻,尤以《快雪时晴帖》演绎最多,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茜雪、雪雁、晴雯等都化自该帖。前已多次发文,不再赘述。

梁诗正经常参与乾隆组织的文娱活动,经常作诗联句,与“红楼梦”里的诗社情节高度相似。梁诗正写过许多与“红楼梦”里题材相似的诗,如菊花、海棠、梅花诗等。梁诗正的《竹坞春深》里有“粉脱见新篁”诗句,这一细节也被写进了“红楼梦”里,而且脂砚斋还特意做了批注。

林黛玉信步出来,看阶下新迸出的稚笋。

甲戌侧批:妙妙!"笋根稚子无人见",今得颦儿一见,何幸如之。

五、“千皴万染”留痕,“红楼梦”故事里有梁诗正的名号!

脂砚斋批语提示,作者用“千皴万染”的方法,把真相隐藏在故事里了。之前本人已发文通过“千皴万染”发现了大观园里的建筑名称(匾额)、快雪时晴帖等真相,那么作者的真相,有没有可能也用“千皴万染”的方法留痕呢?

带着这个疑问,梳理一下“梁、诗、正”极其字号是否在“红楼梦”里有痕迹?

梁诗正,字养仲,号芗林,又号文濂子

1、“红楼梦”里很多诗词里有“梁、香、帘”等字,与梁诗正的字号谐音或同音。如:甄事隐注解“好了歌”,隐含梁诗正的名字中的字“梁、正、芗”。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浓,粉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送白骨,今宵红灯帐底卧鸳鸯。金满,银满,展眼乞丐人皆谤。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择膏,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是故。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再如《葬花吟》中的“落絮轻沾扑秀帘间燕子太无情、何处有丘”等。再有林黛玉的《桃花诗》,帘内帘外的,用了十几个字,隐梁诗正的号“文子”的“”,化繁就简,不再祥述。

2、“红楼梦”中广泛的使用谐音,而“红楼梦”里的香菱、湘莲、香怜等人的名字与梁诗正的字“芗林”谐音。或者理解为香菱、湘莲、香怜等人的名字都是由梁诗正的字号化来的。

“芗林”又与“相邻”同音,在贾雨村出场时,用“隔壁”二字,隔壁不就是邻居吗?脂砚斋批语:“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脂砚斋让读者记清“隔壁”二字,原来是提示“相邻”,即梁诗正的字“芗林”二字!

乾隆与红楼梦的故事(红楼梦的作者很可能是乾隆的老师)(7)

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脂砚斋批语“隔壁”二字极细极险,记清。

3、“红楼梦”第十九回,贾宝玉给林黛玉讲耗子精的故事,也是用“千皴万染”之法,来强调“香、林”二字,即谐音梁诗正的字“芗林”。

宝玉继续胡诌道:“子洞里原来有群耗子精。……只剩了芋一种,因又拔令箭问:‘谁去偷芋?’只见一个极小极弱的小耗应道:‘我愿去偷芋。’……小耗道:“我不学他们直偷。我只摇身一变,也变成个芋,滚在芋堆里,使人看不出,……小耗现形笑道:‘我说你们没见世面,只认得这果子是芋,却不知盐课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的玉呢。’”

4、红楼梦第二十四回,整回的文字都暗写了梁诗正的字号“芗、林、仲”。

香菱与林黛玉取“香、林”二字,即梁诗正的号“芗林”。“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开头,林黛玉被人从背后猛击了一掌,回头一看原来是香菱。这一段故事叙述在黛玉前面都加上“林”字,而其他有些叙述却直接用“黛玉”或“颦儿”,在这一段特意加上“林”字,是作者故意为之,作用就是强调这个“林”字,与香菱的“香”字组合起来就是“芗林”二字。

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香菱和林黛玉的名字,是作者把自己的字号拆开了,再用谐音或同音的方法编纂出来的。

香菱与林黛玉关系非常好,林黛玉待香菱如同亲姊妹一样,甚至胜过宝钗等人。我对这一段故事印象非常深,也一直在思考这段故事究竟有何深意,百思不得其解。所以当想到这条主线时,第一时间就想到了这段故事。

说到香菱与林黛玉关系好,必须要说到香菱学,香菱学是“红楼梦”故事中非常经典、令人满口留香的一段故事,香菱入住大观园时,第一时间就跑去潇湘馆找林黛玉学诗,那一段故事不仅隐写了“香、林”组合“芗林”,而且还突出了“”字,即梁诗正的“”,因故事篇幅较长,又读者耳熟能详,在此不再引用原文。

梁诗正字养仲,“仲”,排行老二。“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大部分内容都突出了“老二”这个概念。本回主要内容是贾芸为求贾琏和王熙凤为自己谋个差事,贾芸找舅舅卜世仁借香料,卜世仁没借给他而且还抢白了贾芸一顿,贾芸路遇邻居醉金刚倪二,倪二借给贾芸银子,贾芸买了香料送给了王熙凤,王熙凤把进大观园种树的差事给了贾芸。

说明一下,“红楼梦”的核心内容是乾隆时期的《三希堂法帖》,在《三希堂法帖》里有一篇《倪宽赞》,《倪宽赞》里有倪宽、卜式等古代先贤的名字,倪宽,字仲文,字号中也有“仲”字,也就是“倪老二”。由此,我们有理由推测“红楼梦”中的倪二、卜世仁是由《倪宽赞》引用来的。

这一段故事中反复地使用贾琏二爷、婶婶、芸爷、宝爷、倪、老、麝树。这些重点字就是作者故意留下来的蛛丝马迹。

“琏”是由“文濂子”的“濂”化来的,“二”隐“仲”,“香”同音“芗林”的“芗”,“种”同音“养仲”的“仲”。这些重点字隐藏了作者的字号。

以前一直不理解为什么贾琏是琏二爷、贾芸是芸二爷,真正的原因就在于此,二是为了隐“仲”字。建议大家再去读一读“红楼梦”第二十四回,相互印证一下这个结论。

5、梁诗正字养仲,“养”字在“红楼梦”里运用很多,比较分散,但却很有特点 ,容易让人记住。比如“人参养荣丸”、“太太养的”、“养小叔子”等等。每读到这些文字的时候,总感觉似有所指,却又漫无目的,原来是隐藏了作者梁诗正的字号,这需要弄清楚故事真相,然后仔细阅读原文,才能体悟的出。

6、“帘子”与梁诗正的号“文濂子”同音,在“红楼梦”中有多处使用。贾琏的“琏”,也与“濂”同音,在贾政视察大观园时,作者运用谐音加上“千皴万染”之法,就把梁诗正的字号“”“文濂子”写在了故事里了。

因问贾珍道:"这些院落房宇并几案桌椅都算有了,还有那些帐幔帘子并陈设玩器古董,可也都是一处一处合式配就的?"贾珍回道:"帐幔帘子,昨日听见兄弟说,还不全……"贾听了,便知此事不是贾珍的首尾,便令人去唤贾

  一时贾赶来。贾问他共有几种,现今得了几种,尚欠几种。贾见问,忙向靴桶取靴掖内装的一个纸折略节来……“帘子二百挂,昨日俱得了。外有猩猩毡二百挂,金丝藤红漆竹二百挂,墨漆竹二百挂,五彩线络盘花二百挂……"

综上所述,梁诗正的字号,“梁、诗、正、芗、林、文、濂”等字,全部散落地隐藏在故事中了。

现在我们发现了这个秘密,再来正向理解“红楼梦”故事中的人物,原来贾、贾菱、疯子、黛玉、宝爷、云、湘莲香怜等名字,都是由梁诗正的字号编纂来的。

由此确信,“红楼梦”的最终作者极可能是乾隆时期五部尚书内阁大学士梁诗正!

乾隆与红楼梦的故事(红楼梦的作者很可能是乾隆的老师)(8)

本文为本人原创,头条号叫做“红楼梦大观园”原创不易,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旨在发现和揭示“红楼梦”作者的真相,“千皴万染”的逻辑关系就是作者留下的证据,这样论证也不算牵强吧。关于梁诗正,本人掌握的资料有限,详实的证据还有待进一步发掘。希望本文能引起红学专家和广大红迷朋友的重视,我们共同来揭开近三百来年的“红楼梦”作者之谜。

有网友建议我十年不发文,专心研究。不可能的,以我的这点文化墨水,再给一百年也达不到完全读懂“红楼梦”的水平。所以,有所发现,发出来与大家分享、讨论,或许对大家研究红学有所补益。

本文主要参阅了甲戌、己卯、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石渠宝笈精粹》、《西清古鉴疏》、《三希堂法帖》、《头条百科》、《百度百科》及其他网络文章等,在此一并致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