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

成语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学习并正确使用成语,对于学习传统文化、提高个人能力与修养,增强民族自信,很有裨益。先列举成语运用的一些错误类型。

一 望文生义:使用者只是按照成语的表面意思,不理解成语真正的含义,常常弄错。如“他在班上夸夸其谈,出色的口才令人敬佩”,贬义词错当褒义词用。

避免用错先要了解成语的含义。入“三人成虎”比喻流言惑众,蛊惑人心,不可理解人多力量大,与“众志成城”含义不同。“下里巴巴”指通俗易懂的文艺作品,不可理解为普通的乡下人。“侧目而视”指敢怒不敢言,不可理解轻视人。“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在一起,不可指“参差不齐”。“江河日下”指事物日趋衰落,不可指水位逐渐降低。

二褒贬不分

成语有感情色彩,且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要注意它的褒义贬义色彩。如“班主任别有用心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贬义词当褒义词误用。贬义词的有:满城风雨,趋之若鹜,半斤八两,明目张胆,明哲保身,始作俑者,道貌岸然,好为人师,趾高气扬,巧舌如簧,天花乱坠等。

三张冠李戴,谦敬错位。

成语有适用的范围和对象,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如“从高处眺望,辽阔大草原,几座白色的油井房,显得星罗棋布”成语指多,与“几个”矛盾。

敬辞有高抬贵手,鼎力相助,不吝赐教,高朋满座,大材小用,惠顾,虚怀若谷,率先垂范等。

谦词有蓬荜生辉,抛砖引玉,贻笑大方,无功受禄 ,才疏学浅,敬谢不敏,班门弄虎,不足挂齿,洗耳恭听等。

四 轻重失度

成语词义有轻重适度之分,不可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你考试要做好心理准备,否则上考场一旦出现三长两短,会影响水平的发挥。”“三长两短”指出现重大的灾难或事故。

“日理万机”指国家领导人繁忙的工作,不知普通百姓。

五搭配不当,前后重复。

如“莘莘学子”指很多学生,不可说“一个莘莘学子”或“许多莘莘学子”,前句矛盾,后句重复啰嗦累赘。还有“难言之隐的苦衷”“民众民怨沸腾”忍俊不禁地笑了”“浑身遍体鳞伤”等都属于累赘。

六弄错对象

如“你派他去做事,不是差强如意吗?”“差强如意”是基本满意的意思,应该“强人所难”。要注意这些成语的区别:

身临其境——设身处地

耳濡目染——耳闻目睹

形影相吊——形影不离

不孚众望——不负众望。后两个成语意思完全相反,要注意它们的区别。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1)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2)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3)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4)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5)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6)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7)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8)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9)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10)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11)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12)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13)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14)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15)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16)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17)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18)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19)

成语使用正确的原因(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20)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