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有哪些

2024-06-30 20:49:28
  • 古代对不同年龄段的别称有哪些

    0岁,有四种称谓:初度,指生日之时,出自《离骚》,谓始生之年时;赤子,刚出生的婴儿肤色为赤色,所以有这么一种说法;襁褓,婴儿小时候都是在襁褓之中,指未满周岁的孩子;汤饼之会,孩子出生第三天举办宴会。2...

  • 古代对情书的别称有哪些

    尺牍 :指古人用于书写的长一尺的木简,或是信札,书信。在纸张发明之前,用竹木或帛,制成尺把长的版面,用以书写记事,传递消息。鸾笺:古纸名,指笺,出自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纸谱》。宋时蜀地善制十色笺...

  • 古代对年龄的称谓有哪些

    垂髫:4岁至9的儿童。束发:指15岁。弱冠:指20岁。而立:指30岁。不惑:指40岁。知命(半百):指50岁。花甲(耳顺):指60岁。古稀:指70岁。耄耋:指80-90岁。期颐:百岁。...

  • 古代对除夕的别称

    古代对除夕的别称是“岁除”。除夕,为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岁末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意为旧岁至此而除,另换新岁。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

  • 古代的别称有哪些

    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赤县神州,《史记...

  • 不同年龄在古代叫什么

    不满周岁——襁褓;2~3岁——孩提;女孩7岁——髫年;男孩8岁——龆年;幼年泛称——总角;10岁以下——黄口;13~15岁——舞勺之年;15~20岁——舞象之年;12岁(女)——金钗之年;13岁(女)...

  • 古代父母的雅称

    父母足亲属中最重要的亲属,除“父母”、“双亲”、“二老”、“爹娘”等古今通用的合称外还有“高堂”、“严君”、“尊亲”、“严亲”、“两亲”等以及文人笔下的“所生”、“椿萱”等对父母的代称。父、父亲:是对...

  • 古代对武术的别称

    古代对武术的别称:武拳、武艺、技击。武术是古代军事战争一种传承的技术。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亦可以防御敌人进攻。习武之人以“制止侵袭”为技术导向、引领修习者进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传统教化(武化)...

  • 古代对老师的不同称呼是什么

    师古代对老师的不同称呼,师父、师傅 对老师的尊称。师傅原为春秋时国君的老师。夫子,古代对老师的一种尊称,尤其流行于旧时私塾。师长,教师的尊称。外傅,古代对教师的特称。博士,经学教师称博士。至唐朝时期,...

  •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谓

    古人对不同年龄的称谓: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出自】: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故特指女孩子十三四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 古代暴雨的别称

    古代暴雨的别称有:白雨、倒井、冻雨、黑雨、滂霈、滂沱、倾盘、甚雨、骤雨、陵雨等。涉及白雨诗句有:李白《宿虾湖诗》:“白雨映寒山,森森似银竹。”陆游《大雨中作》:“贪看白雨掠地风,飘洒不知衣尽溼。”按照...

  • 在古代茶还有什么别称

    茗。大约在东汉时始用来表示茶,现在与茶字基本通用,为茶之雅称。晋代的郭璞注:“今呼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不夜侯。茶的雅号。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说:饮真茶令人少睡,故茶别称不夜侯,美其功也。涤烦子...

  • 厨师的别称雅号

    自古至今,人们对厨师褒贬不一:褒者称其为天厨、鼎俎家、菜将军、调味大师;贬者称其为庖奴、厨下儿、灶下养、油头。厨师有一些比较讲究的称呼,比如御厨、衙厨、肆厨、家厨、寺厨、船厨、军厨、妓厨。每一路“兵马...

  • 女人30岁称什么年华

    30岁(女子):半老徐娘。0-1岁:襁褓时代,0-1岁的孩子在古代年龄称谓中被称之为孩提、襁褓时代,主要是指初生或者尚在发襁褓中的幼儿,未满周岁的婴儿被称为襁褓时代。2-3岁:孩提之年,古代年龄称谓中...

  • 古人称一百岁为之什么年

    古时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古代满一百岁被称为期颐。“期”是期待,“颐”是供养,意谓百岁老人饮食起居不能自理,一切需期待别人供养或照顾。古代对于年龄的说法:(1)20岁:弱冠、及冠;(2)30岁:而立之...

  • 古代妃子等级

    隋唐:唐朝,皇后以下,以贵妃、淑妃、德妃、贤妃为夫人。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正二品。婕妤,正三品;美人,正四品;才人,正五品;各九员,曰二十七世妇。宝林,正六品...

  • 年龄的别称

    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弱冠是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因为还没达到壮年,故称“弱冠”)。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

  • 古代对寒冷的雅称

    三冬:古人以农历十月为孟冬,十一月为仲冬,十二月为季冬,并将三个月份合称“三冬”,用以代指冬季。如唐代诗人杜甫《遣兴五首之二》诗中即有“蛰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这样的句子。九冬:冬季三个月共九十天,...

  • 古代对老人的雅称

    老朽是老人自谦之词。以“老朽”自称,表示自己是衰老无用之人。 老夫是老年男子的自我谦称,通常是指年龄超过七十岁的男子。 老汉是老年男人的自称。 老拙是古代老年人自谦之词,形容为人处世循规蹈矩,做事按部...

  • 古代对厨师的称呼

    自古至今,人们对厨师褒贬不一:褒者称其为天厨、鼎俎家、菜将军、调味大师;贬者称其为庖奴、厨下儿、灶下养、油头。古代厨师有一些比较讲究的称呼,比如御厨、衙厨、肆厨、家厨、寺厨、船厨、军厨、妓厨。每一路“...

分享
评论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