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新车最新图(上海车展爆出最大的瓜)

万万没想到,上海车展第一天,特斯拉颇具"奉献"精神,给热闹的车圈爆出了一个大瓜。

"红颜一怒为刹车",上海车展特斯拉展台,河南特斯拉女车主现场维权,高高坐在车顶,循环播放着内容为"特斯拉Model 3刹车失灵"的小喇叭,一度引发围观,后被展会安保人员强行带离现场。据悉,上海警方已介入事件调查。

当然,这熟悉的一幕,我们有理由相信,同为车主维权,河南特斯拉女车主很有几分效仿2019年西安奔驰女车主车顶哭诉维权事件的样子。

特斯拉新车最新图(上海车展爆出最大的瓜)(1)

特斯拉新车最新图(上海车展爆出最大的瓜)(2)

站在消费者角度,面对"国际大牌"们的"店大欺客",似乎这种"极端"维权方式总是有"时间短、见效快"的优势,但一旦过线,违法必究,所以我们并不推崇。

比较来看,与西安奔驰维权是因为彼此间对"处理结果存在较大争议"不同的是,这一次,特斯拉维权车主与特斯拉之间从一开始对事件过程就存在"完全分歧"。

特斯拉给的"大瓜"

据车主自述,今年春节,由车主父亲,一位30年驾龄的老司机,驾驶特斯拉Model 3从景区驶出,行驶过程中遇红绿灯路口,驾驶员先是松开油门踏板,与之同行的车主立即听到父亲大叫一声,"刹车失灵了",且车辆没有任何安全提示。紧接着,这辆Model 3连撞两辆汽车之后,撞上路边的水泥护栏才把车停了下来。后据交警裁决,Model 3在本次事故中负全责。

特斯拉的说辞则完全相反:经过特斯拉对肇事车辆的查验,制动踏板运行正常,不存在失灵一说;当时,该车行驶速度达到118.5公里,在国道上属于超速驾驶,暗指失事车辆是自身驾驶不当所为。

特斯拉新车最新图(上海车展爆出最大的瓜)(3)

特斯拉新车最新图(上海车展爆出最大的瓜)(4)

特斯拉新车最新图(上海车展爆出最大的瓜)(5)

针对特斯拉的检测结果,车主完全否认,并指出由于漏洞百出的后台数据,让他们怀疑:特斯拉完全有能力篡改车辆行驶数据。并拒绝特斯拉所推荐的"全国唯一一家"第三方正规检测机构的复检。

面对信誉塌房,甚至触犯法律的危险,特斯拉当然寸土不让;用户面对的是花41万元,2019年购入的准新车,一家四口却因此险象环生,当然也会针尖对麦芒,"不可调和的矛盾"终于催生了"极端维权事件"的发生。

如果"刹车失灵"属实,在没有造成更大人员伤亡的前提下,还可以纳入生产质量范畴说事;如果是"篡改后台数据",特斯拉的行为可就是藐视法律、枉顾用户生命安全的犯罪行为。

在我们静候事件最终结果的过程中,有几个不容忽略的"常识性观点"需要指出:

其一,这个世界上,几乎每时每分都在发生着撞车追尾的交通事故,但肇事者敢把自己的驾驶问题完全推脱给"刹车失灵"却是少之又少,这需要多大的胆略、勇气,多周全的计划、谋划,以及多厚的脸皮;

其二,谁会在红灯路口以近120的速度驾驶?这不符合常理,且当值交警也没有认定超速驾驶;

其三,就算超速驾驶,这和刹车失灵有关系吗?为什么特斯拉总是强调超速,是想以此掩盖什么吗?

所以,我们宁愿相信,那位在上海车展出尽风头的特斯拉女车主的所述,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事实上,就在今年2月,特斯拉才被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等"五部约谈",问题直指特斯拉产品加速异常、电池起火,OTA升级故障等。

4月,新华社一篇名为《车内涉及到的隐私"不是你想采就能采"》的评论,引发舆论对特斯拉侵犯用户隐私的热议。

特斯拉新车最新图(上海车展爆出最大的瓜)(6)

与特斯拉销量飘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永不休止的产品争议与投诉。

特斯拉像极了中学校园里的"坏孩子",一副"社会大哥"的样子,却永远不缺拥趸和仰慕者。

不自信的特斯拉来了

当然,之前,包括特斯拉对宕机事件的漠然处理,屡试不爽的"割韭菜行为"," 甩锅"国家电网,以及迫于形势的"召回"等等一大堆"破落往事",我们都还可以理解为是独特的行事风格 惯性思维下对国内市场的轻视所致。

但这一次与用户之间完全南辕北辙的一套说辞,则完全可以看成特斯拉"势弱"的开始。

此话怎讲?

我们知道,任何强大的个体都有自身的短板,"如日中天"的特斯拉也不例外。曾经,连马斯克本人也不得不承认:好吧,要么一开始买,要么等生产稳定下来再买。但在生产加速过程中,要让产量直线上升并在所有小细节上做到完美,的确非常困难。

有问题不可怕,更遑论特斯拉造车时间也不长,敢于正视问题,尊重市场,尊重规律也是自身强大的一种表现。

但特斯拉变了,从之前遇事虽有所推卸,打打擦边球,好歹"半推半就"之间最终能够正视,到现在完全一副"矢口否认"的做派。或许,这恰好证明了是特斯拉的内心从强大走向孱弱的开始,一个逐渐"势弱"的个体,首先从内心的不自信开始。

特斯拉新车最新图(上海车展爆出最大的瓜)(7)

是什么让特斯拉开始变得不自信了呢?

需要了解这个问题的答案,首先我们就要知道,伊始之初,是什么让特斯拉很自信的?

号称从底层数据打造而成的特斯拉产品,最拿得出手的,当然是智能座舱 自动驾驶,其中自动驾驶最引以为傲。

2015年10月,特斯拉辅助驾驶功能Autopilot正式发布,马斯克给了全世界的特斯拉车迷一个很好的期盼。

2020年10月21日,马斯克在推特上称,FSD beta版将于今晚发布。

尽管特斯拉对FSD(完全自动驾驶)所持有的态度较之当初对待Autopilot有一定程度的收敛,比如只有搭载了HW3.0的车型才有资格被选中,比如针对"不负责任"的试用者,特斯拉将收回权限。但FSD毕竟跨越几个"台阶"而来,已经触碰到了L5级自动驾驶的门槛。

特斯拉在这个领域始终想保持其先人一步的特质。

与特斯拉热情似火的发展自动驾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以主管部门和独立调查机构为代表的第三方评判单位,对此总是持审视态度。

早在2020年初,鉴于安全问题频发,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局对特斯拉"自动加速"问题进行了立案调查;

2020年底,美国独立权威调查机构NR发布自动驾驶竞争力排行榜,特斯拉连续四年垫底。NR理由是:其系统的性能仍然不一致,其产品与建议的移动出行业务模型不匹配。换句话说,他们认为特斯拉的FSD性能不稳定,而且还夸大功能欺骗用户。

特斯拉的FSD从底层数据开始建立,但是对它的质疑,已经从高层开始扩散。

特斯拉新车最新图(上海车展爆出最大的瓜)(8)

特斯拉FSD的危局

当然,面对上述评价,特斯拉完全可以不予理睬,毕竟他们既不是造车公司,也不是自动驾驶研发商,这一路走来,特斯拉听到的批评言论多了去了,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

时间来到2021年,也就是一觉醒来的事,特斯拉发现了两个大不同:

其一,"我"站在了世界的对立面。

众所周知,特斯拉完全自动驾驶方案采用的是视觉加算法的处理方式,硬件上主要依靠高清摄像头。优点是成本低,利于产品市场化,缺点是不完全靠谱,其无法完全识别静止物体,成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主因。

马斯克所持有的,"昂贵的激光雷达"不可能普及,或者不可能尽快普及的观点在国内市场很快得到纠正。

事实上,从蔚来、小鹏等新势力率先打破激光雷达上不了车的"特斯拉魔咒"之后,吉利、长城、现代、宝马等传统车企也纷纷选边站,车载激光雷达的安全性得到了行业认可,量的积累必然刺激成本的降低。

这一次,特斯拉站在了主流市场的对立面。

特斯拉新车最新图(上海车展爆出最大的瓜)(9)

其二,"我"的对手果然来自中国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科技公司在自动驾驶领域的集中爆发,让特斯拉的FSD光环不再。

除了早已在自动驾驶领域颇具建树的百度和小马智行之外。近期华为和大疆的强势出位更是搏得一阵喝彩。他们与造车公司的深度融合,成为除外资品牌、传统造车、新势力造车之外的第四股走向台前的力量。

比如、长于硬件的大疆与小鹏合作,正在上海车展开启预售的小鹏P5的激光雷达由大疆度身定制;

而华为更是厚积薄发,从2013年建立"车联网事业部"以来,华为已经创立了包括自动驾驶在内的一套数字化造车底层架构。

马斯克坦言:说华为不造车吧,可它一只脚踏了进来,华为的INSID不容小觑;说华为造车吧,可它又坚称是一个智能化ICT供应商。

而华为徐直军则更自信地表达:华为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多项技术已经是全面领先特斯拉了,我们已经能够做到在市区1000公里无干预的自动驾驶。

特斯拉新车最新图(上海车展爆出最大的瓜)(10)

本届上海车展,华为发布了包括4D成像雷达、AR-HUD、MDC810在内的新一代智能化部件和解决方案。而"HI"模式(HUAWEI INSIDE)是华为和车企双方联合设计、联合开发汽车的专有模式,目前北汽、长安、广汽等已经入局。

华为不造车,但以技术为纽带和车企完成深度捆绑,未来标有"HI"LOGO的智能汽车会以各种品牌呈现。

华为等让特斯拉深感不安。马斯克曾经预言,自己最大的对手很可能来自中国。不曾想,预言成真、且兑现极快。

如果特斯拉FSD一旦不能确立其领先地位,真不知道,特斯拉还能靠什么打天下?

特斯拉新车最新图(上海车展爆出最大的瓜)(11)

写在最后:

我们回到文首,车展现场不当维权事件之后,特斯拉中国区副总裁陶琳在现场接受采访时谈到:近期的负面都是她贡献的,我们没有办法妥协,就是一个新产品发展的必然过程。

陶琳这话,字不多,但蕴含的内容倒是挺丰富的。

第一,因为维权事件,包括特斯拉信誉、股值都深受其累,特斯拉心怀愤怒,所以绝不妥协;

第二,"新产品发展的必然过程"该怎么理解?是产品必然出现问题吗?是必然不能接受投诉,维护品牌美誉度吗?是特斯拉认为有"阴谋论"在其中吗?

但是,不管结局如何,不管特斯拉怎么解释,如果特斯拉的"护城河"都干涸了,特斯拉这座城也就岌岌可危了。

我们能够看到特斯拉如此"决绝"的态度背后到底是什么,才是问题的关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