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塘河镇(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

西湖镇,位于江津区东南部,距离江津区48公里,距离城区城区50公里。美丽的綦江河,峰峦叠嶂的骆崃山,水天连体的天台湖,更有一条因长寿之乡而命名的长寿溪,更是令人向往。以前路过两次西湖镇,当时没时间留下脚步游玩甚是可惜,此次是专程前来西湖镇游玩,弥补当年留下的遗憾。

江津区塘河镇(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1)

西湖镇,始建于清代宣统元年,起初只有三间屋子的腰店子,后发展成30多户的一个老场,民国初年毁于洪灾迁至西湖场,属黄泥乡管辖。解放初期设西湖乡属江津区13区管辖,1956年撤销13区,西湖乡属贾嗣区,1958年设河坝公社,1983年更名河坝乡,1999年更名西湖镇。

江津区塘河镇(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2)

听到西湖镇,都会想起杭州西湖,要知道杭州西湖可是全国盛名的旅游景区,不知西湖镇哪来的底气取名如此的理所当然。后来在西湖镇转了一圈,爬了骆崃山,天台湖,还有剑溪河,才知尽管不能跟杭州西湖比拟,却有着独到之处。

江津区塘河镇(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3)

逛完老街才知道西湖镇的历史底蕴如此的浑厚,固有石达开兵败奔溪口,解放建分兵小河坝的历史故事。西湖镇境内历史文物多达40多处,更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尽管在西湖镇只有两天的时间,很多地方都没能游玩,但是在西湖老街逛了一圈,还真有不少收获。

江津区塘河镇(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4)

来到西湖的第二天正好遇上西湖的赶场天,自己又是一个喜欢凑热闹的人,遇到这么浓重的赶场气氛,岂能不去凑一下。西湖镇毕竟是个大场镇,赶场的村民几乎能用蚂蚁搬家来形容,看到村民们涌入菜市场,只能用震撼来形容了。

江津区塘河镇(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5)

5元一只的扫把,也许在现在物价横飞的年代,或许不算很多,但是对于纯手工编织的扫把,特别是村民一手编织出来的劳动成果,背后带来的是多少的辛酸。可能是很久没有使用这种扫把,还真有点触景生情,不过更有外的是在老街上还能看到泥巴墙的房子。小时候就是在泥巴墙的房子长大,可惜老家的泥巴墙房子给拆了,要不然还真想回老家住些日子。

江津区塘河镇(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6)

进入菜市场最恍眼的就是猪肉,这两年猪肉价格确实让人难以接受,虽然猪肉价格下降了不少,但是25元上下一斤的猪肉始终不能让大伙大口吃猪肉。多希望猪肉价格回归到10元时代,真的快两年没有敞开肚子吃猪肉了,如真的猪肉回归到10元时代,想来会有很多人非得给吃破肚皮不可。

江津区塘河镇(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7)

赶场除了凑热闹,最喜欢看的就是背背篓的村民。可能是地域的文化的差异,赶场习惯也有所不同,首次看到背背篓赶场的人都觉得很好奇,后来见多了也就习惯了,直到现在去赶场看不到村民背背篓还真有些不习惯,总感觉缺了什么似的。

江津区塘河镇(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8)

闻其价格才3元一斤只把自己给愣傻了,藤藤菜在超市里得要9块钱一斤,哪怕是现在最少也要6块钱,没想到在西湖镇这里藤藤菜这么便宜。只是携带不方便,要不然还真想买点藤藤菜回家下锅爆炒,美美地吃一顿。

江津区塘河镇(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9)

平时游玩乡村满院子,满堰塘的鸭子活蹦乱跳看着都有几分眼馋,总想着有时间杀鸭爆炖,或者来个麻辣鸭那该是多好。当然这些活蹦乱跳的鸭子,也得是从小养起,看这位大爷满脸的微笑,一定很满意手中的鸭苗,买回去养个百来天又可以上桌了。

江津区塘河镇(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10)

赶场最热闹的是菜市场,但是散场最慢的还是茶馆,重庆民间的饮茶文化都很浓重,赶场都免不了去茶馆消费一番。在茶馆喝茶不仅能品尝到香鲜美茶,还能跟几个好友打牌打麻将,有时候自己感觉很差劲的,活到大叔的年纪,竟然不会打牌打麻将,或许这就是本人活着最大的失败了。

江津区塘河镇(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11)

远离城区的地方,公共交通资源有限,民间又有一种不是传统但是存在时间很久的职业--跑摩的。虽然很少乘坐摩的,也没有从事过这份行业,但内心由衷的羡慕。时间自由,财务自由,收入全靠运气。当然从事这份行业的都是兼职者,要是职业跑摩的能发大财的几乎没有,挣点小钱增添家用或者找点烟钱倒是不成问题。

江津区塘河镇(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12)

很久没吃胡豆,还真挺想美美地吃一顿,不过想吃胡豆还得亲自下厨,自己又是个大懒人,几乎没有下厨的勇气。平时吃饭不是点外卖就是下馆子,倒不是说自己有多么的懒,而是太过于匆忙,几乎没有下厨的时间,真是失败当中的失败。

江津区塘河镇(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13)

可能是自己太过于贪玩,每到一个地方都喜欢找赶场时间玩,很喜欢渝东南那边的场镇赶场,5天赶一回场而且是下午6点钟还没散场,一整天都很热闹,而渝西这边的都是上午11点就散场,有的小地方上午不到10点都已经冷清一片了。同为重庆,东西边的赶场习惯怎么差异这么大,还真搞不懂。

江津区塘河镇(重庆市江津区西湖镇)(14)

很高兴有机会能来西湖游玩,吃到了豆花和烧白,更能感受到西湖老街的历史文化,只不过自己终归是外乡人,来了注定要走,希望往后有时间再来洗护游玩。

本文是记事性文稿,见物说物,见其所想,所想所写,如有不对的地方,敬请大伙谅解。谢谢广大读者阅读本文稿,敬请给予建设性意见。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