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24章(也说老子第十一章)

《老子》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本章最近入选高中语文新教材,其对“当其无,有车之用”的解读是“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无,指车毂的中空处”。这种解读自从三国王弼时都是这样。他说:“毂所以能统三十辐者,无也,以其无能受物之故,故能以实统众也。”虽没明说“无”是指车毂的中空处,但其指向很明显,而后世皆以此为准,无人有新说。我却认为这里的“无”不是车毂的中空处,而是车子的中空处,即车上站人放物的地方。为什么这样认为呢?看后面的句子:“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这里的“无”,是“器”之“无”,是陶器中空的地方,用来盛水、食物等,而不是陶耳、陶脚、陶柄等空的地方。这应该是无庸质疑的。"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其中的“无",是“室”之“无”,指的是室内空间,供人坐卧放物,这才体现“室之用”,而不是安装门窗的地方。同理,“当其无,有车之用”,不是“毂”之“无”,而是“车”之“无”。毂之“无”如果能理解为毂上用来插车轴的圆孔,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为毂上插辐条的孔洞?插入车轴,就体现“车之用”了?已插入了车轴,还有何"车之用”?”。如果毂之“无”能理解为毂上用来插车轴的圆孔,室之“无”为什么就不能理解为安装门窗的地方?同样都是阐述有无关系的,两个“无”怎么就不一样了?显然车的功用不是用来插车轴,这种“插车轴"理解与后面两个“无”意思明显不一样。

再看句式。结合后面两句的句式特点,本句应该是“三十辐共一毂以为车,当其无,有车之用”的省略。意思是:“用集中了三十根辐条的轮子来建造车子,在车子中空的地方(坐人放物),才产生了车子的功用。传统的解释太过囿于字句间的机械联系而忽略了句式特点。

本章最后两句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辐毂组成的车轮最能体现车之“有”利,门窗最能体现室之“有”利,所以“毂”是“有”,而不是“无”,“当其无,有车之用”中的“其无”是车之无而不是毂之无。

老子24章(也说老子第十一章)(1)

老子24章(也说老子第十一章)(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