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高手拜见日本大师(78.日方部长是个)

这位隔壁部门的部长,是个日本人,有“三高”第一是个子高,接近一米九的身高,身体强壮,据说读高中前就曾经做过球队的足球守门员在这企业时我们也一起踢过球,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但是动作标准,扑救反应灵活敏捷,攻防喊位协调意识到位,是真有底子的人第二是学历高,这不是说他读了博士之类的,而是虽然是本科,但他是东京大学毕业的,非常厉害,毕竟无论现在还是那个年代(生育率高,同龄人多)的日本高中生,能考上东京大学并毕业,都很不简单(日本的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是最好的两所公立大学,类似于中国的清华和北大)第三高,是他来自“高处”:据说曾经做过总公司的社长,也就是总经理的秘书(日本的企业,会长是董事长,而社长是总经理或总裁,是公司实际的一把手),在老领导退休后才回到的业务部门工作,被派到海外当个部长,不过,这已经有了明升实贬的味道,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一位高手拜见日本大师?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一位高手拜见日本大师(78.日方部长是个)

一位高手拜见日本大师

这位隔壁部门的部长,是个日本人,有“三高”。第一是个子高,接近一米九的身高,身体强壮,据说读高中前就曾经做过球队的足球守门员。在这企业时我们也一起踢过球,虽然已经四十多岁,但是动作标准,扑救反应灵活敏捷,攻防喊位协调意识到位,是真有底子的人。第二是学历高,这不是说他读了博士之类的,而是虽然是本科,但他是东京大学毕业的,非常厉害,毕竟无论现在还是那个年代(生育率高,同龄人多)的日本高中生,能考上东京大学并毕业,都很不简单(日本的东京大学和京都大学是最好的两所公立大学,类似于中国的清华和北大)。第三高,是他来自“高处”:据说曾经做过总公司的社长,也就是总经理的秘书(日本的企业,会长是董事长,而社长是总经理或总裁,是公司实际的一把手),在老领导退休后才回到的业务部门工作,被派到海外当个部长,不过,这已经有了明升实贬的味道。

他看上去像是苦大仇深的样子,一面老相,脸色发黑且皱纹很多,当时实际上不过四十五六岁。但在他那个年龄段的人之中,英文不错,语速不快,但说得清楚,发音还算标准,并且英语听力非常好。所以,有时候我们还能聊聊天,关系不错,而他也比较热心,是那种发自内心的乐于助人。

不过回到他的岗位上,作为部长,他发挥的作用恐怕是很多人都不太满意的。因为他只是早年做过技术开发工作,之后若干年跟着领导出入,主要还是各种安排、协调、记录和提醒等工作,不是很懂技术。所以,在产品开发的很多重要会议上,他都发表不了什么专业意见,或者问的问题还到不了点子上,也不容易现场拍板做决定,难免就引起内部和外部人员的不满:内部的人嫌他不能帮忙顶住压力,坚决拒绝其他部门的无赖要求;外部门的人又觉得他说话不算数,不能解决问题,开了会没有意见或结论,等于白开。偏偏他又是负责产品开发的一个高级别的关键领导,有些时候必须和他开会去讨论,时间长了,其他人可能就有点敬畏,或者沉默(或许打听到了他的来历),背后不拿他当回事。

我也和他一起开过会,说句老实话,如果是他的级别低一点,那么从正常逻辑去问一遍,别人也可以轻松回答,能得到一些问题的说明,事情也就搞清楚了,也方便大家一起讨论、做决定。偏偏他的职位又比较高,有些事情是不太方便说得太直白的,如果有这方面丰富经验(开发经验,包括技术、测试和项目管理等),还能很容易看穿那层窗户纸,很快做出判断,事情就了结了。但实际上往往做不到。

比如说,碰到产品的异响振动,这种声响水平是否有风险,是否在可接受范围内,现场就要给出结论的,真的需要技术经验,这可能有点勉为其难,但如果他级别一般,那么普通工程师倒乐意把他们的想法见解,都源源不断说个明白,但现在的距离感,似乎妨碍了大家。又比如说有些事情,其实就是某某部门不愿意负责任,编造假数据推诿给我们处理的,那么一般中层管理者可能就说“如果这样,我们就委屈一点,就先处理了,后面我再找他们算账!”。但是给这位日方高人部长报告,可不能告诉他说别人故意造假提供不真实信息,那样就要问为什么要提供假数据?为什么不能找到真正的原因自己处理?对方部门的管理者究竟怎么想的?等等,话说死了,后面也就没法做下去了。

我和这位高人部长,曾经同一时间在日本总公司的总部里出差,也看到他的窘况。虽然在海外是个产品开发负责人,但是回到总公司就少人尊重,甚至没人搭理,有些会开完了大家一哄而散也就扔下他。他只好找了个从前认识的同事,在他附近座位去办公处理邮件等。

在当总经理的秘书之前,他是从事机械传动和支撑系统部分的设计开发工作的,技术复杂且要求高,也是因为他名校毕业,而专门安排到这种部门去有意培养锻炼。只是他做了没几年就调走了,原来一起工作的同事,有经验的年纪也大,大部分都退休的退休,部分升职,几乎走光了,剩下的“原来那些年轻人”也没几个。幸亏有一个级别也挺高的部门经理,和他关系很不错,热心帮忙张罗,算是在这个“地熟人生”的公司总部,顺利处理各方面的事情。唉,在日本,其实也是个严重的人情社会,讲关系一点都不亚于中国。

当然,他去总部出差不太受待见的另一个原因,是去求总部提要求的,要求总部对海外公司提供协助,而这些协助有点难度,那些关联部门的“头儿”有点不太乐意,以前和他都不算熟悉,但又知道他的来历,那就不一定直接拒绝,也不愿意主动卖面子,帮他完成这项任务,所以不冷不热的挂着,有点让他知难而退的感觉。最终,一番努力之下,事情也算是办完了,虽然结果没有理想中的那么好。有结果,怎么都比出差只收获孤独感和无力感,要强百倍。

再后来,也可能是他派驻在我们公司四年之后,他回到了总公司,只是不再负责具体的产品开发工作,而是做中长期技术和产品规划,这应该是他比较拿手的,也容易出成绩,所以两三年后,他又升了一级,在总公司做到部长级(高于之前的派驻在海外公司的部长级),算是比较高层的领导了,也是普通工程师在公司内奋斗一辈子基本上都很难做到的,因为大概说来一百个人里可能就一两个。虽然对于他这种东京大学出身的人而言,晋升高层的几率会大不少,但一般同一年进公司的应届大学生,几百人里可能就只会出不到十个部长或更高位置的管理层。

后来我到日本出差,能找到他时,也会去打个招呼问候一下,只是他是部长,在好几个版块兼职,即使不出差,办公桌位置每周的几天里都不一样,也就是他哪一天常驻哪个部门是有分配时间的,座位还真不好找。

最近看这位部长,在日本总公司内通讯录里还能看到他的名字,但是没写职位等级,这种情况大概率是被派驻到某个关联的小公司里任职去了,以他的年龄,估计会一直干到退休,不用因为年纪大了而被迫从总公司离职。这是很让人非常羡慕的境况,其他管理层少有他那样的好运气,通常到了一定年龄后就得另谋出路,不能一直享受在总公司退休的待遇,而这实际上非常显著地影响了退休前几年的收入状况。不知道这算不算之前三十多年努力,特别是在领导身边极端艰苦地工作之后,得到的回报呢。

他虽然工科专业毕业,但选择的不是平常的工程师道路,在领导身边工作,以他的聪明,恐怕他也不是看不明白其中利弊和未来出路,只是身不由己,也难。这选择是否正确,就见仁见智了。但是,能在总公司做到高层并熬到退休,我一直认为他是个好人,也算是个相当高明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