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上胎记突然变多是怎么回事儿(身上胎记出现这些变化)

身上胎记突然变多是怎么回事儿(身上胎记出现这些变化)(1)

很多人在出生时,身上都会有一些特殊“印记”——胎记。一般来说,大部分胎记只影响美观,不需要特别处理,甚至有部分胎记可随着年纪增长而自行消退。但有些胎记可能合并身体器官异常,甚至有恶变的可能,务必提高警惕!

身上胎记突然变多是怎么回事儿(身上胎记出现这些变化)(2)

胎记的形成

胎记是皮肤组织在发育时发生的异常增生,表现在皮肤上就是形状和颜色的异常,可以是先天的,也可以是后天的。一般可以分为2种:

☑ 色素性胎记:主要由色素细胞发展而来,一般有灰色、棕色、浅蓝色等,常见的有蒙古斑、咖啡牛奶斑、痣等。

☑ 血管性胎记:主要是血管在皮肤表面引起的,一般有红色、粉红色、蓝色等,颜色程度由血管的深浅决定的,常见的有鹤吻痕、血管瘤、新生儿斑痣等。

身上胎记突然变多是怎么回事儿(身上胎记出现这些变化)(3)

那么

哪些胎记无关紧要?

哪些需要多加注意?

蒙古斑、鹤吻痕一般不用担心

01.

蒙古斑:可消失,不会恶变

很多刚出生的婴儿会有一些蓝色的、像是淤青一样的印记,像被人打了一样,尤以屁股最为常见。这叫做“蒙古斑”,是真皮黑素细胞增生所致。

此种胎记并不会恶变,绝大部分会在婴儿一岁左右就消失,有些孩子则会持续至三四岁,而没有消失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因此不必担心。

02.

鹤吻痕:良性毛细血管畸形

在西方传说中,婴儿是由鹤送到千家万户的,所以有些婴儿身上会留下鹤吻痕。

约1/3的婴儿出生时都有鹤吻痕,它其实是一种良性的毛细血管畸形,呈粉红色斑块,孩子哭闹时血管充血,往往更明显。

鹤吻痕常见于颈背部、额头、眼皮等部位,基本分布在身体的中线附近。大多数鹤吻痕会在18个月内消失,只有个别长在颈背部、骶骨部的可持续终生,一般无需治疗。

咖啡斑、血管瘤等这4种“胎记”可能暗藏风险

01.

咖啡斑:过多或过大需警惕

咖啡斑的发病率约有10~20%,多表现为平坦的、圆形的褐色斑点或斑片,边界清晰,主要分布于面部和躯干,小到数毫米,大至直径几厘米。

这种胎记通常会缓慢增大,但大部分是正常的。但数量在6个以上,青春期前直径>5毫米或青春期后直径>15毫米,并伴有皮下肿瘤或者发育迟缓等症状时,需警惕是否患有神经纤维瘤病或其他遗传性疾病。

02.

葡萄酒色斑:大面积出现需警惕

这是一种血管畸形造成的永久性胎记,通常无需担心。

早期通常呈扁平粉红色,而后可演变为深红、紫色甚至黑色,多发于面部、颈部,且会随年龄增长而增大、增厚,可伴有一些疣样皮肤变化。

如果它较大面积地出现在面部上半部分,有无眼部受累、单侧抽搐等问题,则需警惕Sturge-Weber综合征(一种先天性遗传性疾病)的可能性。

03.

血管瘤:不同类型,危险性不同

有些婴幼儿身上会出现一些充血性红斑,按压褪色,但会逐渐增大、变厚,甚至高出皮肤表面,摸起来还比较柔软,这可能是血管瘤。

血管瘤是血管内皮细胞异常增生导致的,多是良性肿瘤,且成年后可停止发展。但以下3种情况需注意:

①单纯性血管瘤:增长过快需警惕

又称毛细血管瘤、草莓状瘤,常在出生时或出生后3-5周出现,多见于女婴儿。表现为皮肤上有一个或数个红点或小红斑,生长速度快,数月内扩大到数厘米或更大,边界清楚。

大多数在1年内长到最大限度,然后停止生长或消退。如果增大速度比婴儿发育更快,则可能为真性肿瘤,需提高警惕。

身上胎记突然变多是怎么回事儿(身上胎记出现这些变化)(4)

②海绵状血管瘤:需引起重视

一般由小静脉和脂肪组织构成,好发于头皮和面部,呈红色、紫红色或深紫色,指头大或鸡蛋大,触之柔软似海绵样,按压缩小,松手可复原,增大时可破溃或继发感染,需引起重视

③蔓状血管瘤:危害较大建议切除

由较粗的迂曲血管构成,可发生在皮下和肌内,还常侵入骨组织,范围较大,甚至可超过一个肢体。

血管瘤外观常见蜿蜒的血管,有明显的压缩性和膨胀性。如果长在下肢,皮肤会因营养障碍而变薄、着色,甚至破溃出血,影响运动能力。这种血管瘤,应及时就医切除。

身上胎记突然变多是怎么回事儿(身上胎记出现这些变化)(5)

总体来说,对于大部分直径在1cm左右、没长在头面部的血管瘤,可以先观察,未来很可能会自行消退。但如果血管瘤出现在面部(尤其是眼睛周围)或者长得飞快、体积很大、破溃感染等,最好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

04.

白癜风

皮肤上出现白斑甚至越来越多,要警惕白癜风,不仅治疗难度较大,还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可能出现皮肤癌、听力损失、虹膜炎等诸多并发症。

白癜风可发生于各年龄阶段,也可以发生于婴幼儿甚至新生儿身上。如果局部皮肤(常见于脸、胳膊、手以及皮肤褶皱部位)出现边界较清晰的白斑,就要提高警惕。


编辑 | 吴秋秋 责编 | 张秀丽

来源 | 我是大医生官微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