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1)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2)

上周潭洲村社区地图一经曝光

旋即引起多方关注

先不说途径街坊望多两眼

朋友圈也是充满了心心眼(❤◡❤)~

小编就来介绍一下潭洲社区地图的由来

还有各大小古建筑吧!

潭洲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

这幅属于潭洲村的社区地图除了忠实各地标位置,还悉数罗列两片区大姓祠堂,便于后人溯本寻源;画风活泼,色彩缤纷生机勃勃,吸引眼球之余促进社区新老街坊了解社区,增强社区归属感。

先划一个重点,下面将会介绍潭洲村的5座祠堂,赶紧看看自己都去过没有吧!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3)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4)

两片区大图

祠堂是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可作为活动之用。也是供族亲们商议族内的重要事务的会聚场所。

区氏大宗祠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5)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6)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7)

区适子被认为是《三字经》的作者,曾经区适子教书的学堂(凤山书院),就坐落于原来的区氏宗祠旁边。2013年2月,登洲区氏人做出决定:重建区氏宗祠,同时建立区适子纪念馆。

两个月时间,登洲区氏就凭着1700人的力量,筹集资金270万。2015年11月23日三字经文化公园主体工程、区氏大宗祠暨区适子纪念馆举行重建落成庆典。作为三字经文化公园的主题部分,区氏大宗祠暨区适子纪念馆也用于宣扬登洲地区“重教兴民”的优秀传统。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8)

深度了解:百花讲堂|区适子纪念馆

登洲何氏大宗祠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9)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10)

始建于 2011 年。硬山顶人字封火山墙,灰塑博骨脊,素胎瓦当,滴水剪边,麻石脚,虾公梁上以石狮斗栱隔架,有包台。石门额阴刻“何氏大宗祠” 。左右青云巷。

祠堂内除了展示登洲何氏世系图和先祖溯源故事,还有古时登洲乡街区示意图,将清末民初登洲十四坊和区家近百年的风情地貌回放。现潭洲侠拳传承人也有何氏后人。

深度了解:燃!潭洲侠拳开班授徒,报名从速!

吴氏大宗祠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11)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12)

宣统三年为祀奉始祖清湖公而建,2007年重修。坐东北向西南。面阔三间,进深二进,带右路及左右青云巷。右廊有“创建清湖始祖芳名”碑,是民国十年为纪念创建祠堂的功绩,青云巷左门额刻“清风”,右门额刻“明月”。前为池塘、菜田、花田。附近多吴姓后人。

六世学士何公祠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13)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14)

这个雕像位于六世学士何公祠前,是广东天地会四大堂口之一首领何六。何六十岁随父到东莞开米铺,曾跟随名师习武。太平天国起义后,何六对反清复明的大业非常向往,后加入组织。

咸丰四年(1854),惠阳至番禺的东江两岸地区,都举起造反大旗,队伍壮大至十多万人,公推何六为首领。在农历八月中旬(9月初)各路义军会师广州,发布檄文痛斥清廷罪恶,号召各阶层群众"剿灭清国",数十万人马、几千艘海船把广州城团团围住。何六率部队由东路节节挺进,有力地打击了官军,配合了各路友军的攻势。

该祠原为黎氏所有,后被何氏购买,用以纪念六世祖。曾做过生产队队址。

深度了解:百花讲堂 | 祠堂前这个骑马的威武雕像是谁?原来是……

乐潭区公祠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15)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16)

原为清初建筑风格,坐东南向西北,三间两进,硬山顶,龙舟脊,该祠堂形制大致完好,解放前做过学校,大跃进时做过粮站,前几年开过工厂。周围有民居、菜田、鱼塘。

如有信息更正补充,请留言分享给我们

潭洲祠堂文化

区氏、何氏、吴氏都是潭洲大家族,村内固定传统节庆和文化活动与陈村其他村居相比颇有特色,例如何氏后人传承的侠拳、平阳区氏复兴的火龙巡游、春节投炮等自有传统。适当发扬这些文化,利于宗族团结,养成符合时代精神的礼节秩序。

祠堂的基本功能是祭祀祖先,通过对祖先的祭祀,以同姓血亲关系的延续为纽带,把整个家族成员联系起来,并形成宗族内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乡风文明建设是其中的重要方面,祠堂代表着一个家族的祖先,蕴藏着一种质朴的精神动力。

现在的祠堂维系的已不仅仅是宗亲血脉,当你傍晚经过何氏大宗祠,你会发现地堂(广场)非常热闹,乘凉聊天、饭后散步、跳舞溜娃一应俱全。而上文未提及“东园何公祠”现在则作登洲星光之家一用,为村民的日常公共活动提供便利。

从一家宗族的祠堂到大家村内的活动场所,祠堂文化也在与时俱进,祠堂亦在本土的“社区营造”和“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中,承担着不可忽视的角色。走进潭洲的祠堂,待挖的东西还有许多,决不是上面寥寥几字就能表述完毕的,建筑美学、历史故事、风土人情、文化底蕴,看似是私人的祠堂,其实承载的是一方属于本地的独特水土。

来源:陈村社创

编辑:绿色陈村编辑小组

艺术祠堂手绘设计(潭洲社区书院社区地图解画-祠堂篇)(17)

绿色陈村

共建共享花乡·智城

sdccgw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