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龙抱柱简介(并世无两的社火奇葩)

东庄神楼是一种来自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东庄村的民间祈福求雨活动,又叫做耍神楼。

根据东庄村法王神楼的表面文字记载,我们可以知道东庄神楼形成于康熙以前,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社火龙抱柱简介(并世无两的社火奇葩)(1)

神楼有文神楼和武神楼两种。

文神楼一个,也称为法王楼,法王是韩城的地方神,相传为屈原的后人,是一位走到哪里便给百姓看病、却分文不取的神医。

现在西庄镇的井溢村——即这位神医的故乡,还保留着一座1989年被列入韩城市重点保护文物的法王庙。

法王神楼属于木质结构,大约重400公斤,形状类似于宝殿,楼内坐着一位手里拿着一条毒蛇的金身法王,楼身内外被彩绘装饰得华丽异常,加上两根碗口粗的抬杆,总共需要16个人才能抬起来。

武神楼有两个,规模比文神楼略小。

一个称作“黑虎”—黑脸膛、手中抓鞭,另一个称作“灵官”—红脸膛、手中持剑。

二者的面目都显得生猛怪诞,并且都是木雕泥塑像,各自由四名青年壮汉抬在肩上。

社火龙抱柱简介(并世无两的社火奇葩)(2)

东庄神楼旧时的作用是祈求风调雨顺、幸福安康,所以它的表演顺序是:

村民首先要在正月初九这一天抬着神楼去拜祭菩萨,武神楼在前,文神楼在后,加上锣鼓队;

到了七月十五这一天,人们又抬着神楼绕着村玩耍来庆祝当年的好收成。

现在已经由原来单纯的祈求人寿年丰变成了大型社火艺术形式,是韩城社火中最值得一看的威武项目之一。

耍神楼在表演时的顺序是:

先由开道的火铳出场,紧随其后的是村牌以及对联;

然后是各种各样的锣鼓、大号和围绕着锣鼓的彩色花杆;

最后是由小锣等组成的小乐器队站场;

最精彩的当属位于中心位置的法王神楼和环绕四周的武神楼。

社火龙抱柱简介(并世无两的社火奇葩)(3)

整个表演过程中舞步配以和谐的鼓点,鼓谱包括《上坡》、《肚里痛》等,有时候是鼓队合击的形式,有时候是鼔与铙分击的形式......与鼓点相对应的是男性对称的“耍架式”舞步,与男性舞步相互映衬的是年轻女性手中挥动而行成的花杆舞。

特别需要留意的是武神楼和文神楼的舞步——文神楼表情庄严、肃穆,行步进退有度;武神楼则显得英姿勃勃、八面威风,舞步虽然桀骜不驯,却也能够首尾呼应。

社火龙抱柱简介(并世无两的社火奇葩)(4)

整个表演场景中,强有力的鼓乐声、男性随着神楼的起伏或快或慢的舞步、女性挥舞在半空中瞬息万变的花杆、神楼周边装饰的铜环声、再加上抬手们佩戴在身上的铜铃声,这一声声、一幕幕疏忽即变的表演,无不使得观众随之心潮澎湃、流连忘返。

1985年,在陕西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东庄的群众把原来西庄镇几个村分别拥有的文神楼和武神楼合在一起,并对表演顺序与配乐也加以改进,形成了韩城市所特有的艺术展现形式,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被称为“社火之王”的东庄神楼表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