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但容易读错的字(那些年我们一再读错的字)

最近有条微博让不少人发出感慨:一位网友感叹【说客】这个词的发音,居然从(shuì kè)改成了(shuō kè)。

常见但容易读错的字(那些年我们一再读错的字)(1)

明明读书时老师千叮咛万嘱咐,课文《触龙说shuì赵太后》里,触龙是个【说shuì客】,“说”字跟【游说】里同音,这怎么说变就变呐!

有些不信邪的网友下班专门去了趟书店,翻出纸质版的“【说客】现读shuō kè,旧读shuì kè”,才宣告彻底投降。

常见但容易读错的字(那些年我们一再读错的字)(2)

其实这样的改动并不是“突然”的。

在1983年的第二版《现代汉语词典》中,【说shuì服】就已经改成【说shuō服】,所以现在“说服别人的人”变成了【shuō客】也有迹可循,且这个词其实已经改了好几年了。

随后陆续又有网友站了出来,称:近些年类似的“修订”可多了!

比如:以前的字典上是【确凿zuò】,上课和考试也是同样,但可能读错的人太多了,现在已统一了【凿】字的读音,汉语词典中都只有(záo)这个音。

常见但容易读错的字(那些年我们一再读错的字)(3)

或许如此改动确实给更多人带来了便利,但也有不少人难以理解这种“将错就错”的事儿。

再比如,我们都背过的杨玉环吃荔枝的“一骑 jì 红尘妃子笑”,但真的不知道从何时开始,“骑”字就只有一个读音了,【坐骑 jì】也变成了【坐骑 qí】。

常见但容易读错的字(那些年我们一再读错的字)(4)

不说这一改平仄都不协调了,原本的【骑 jì】多有速度感啊!一读【骑 qí】,就觉得慢吞吞的,像是在千里走单车。

有人感叹,这是“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上,但少数服从多数”。

常见但容易读错的字(那些年我们一再读错的字)(5)

近日,在最新修订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中,还有很多字词的读音发生了类似的改变,将一些过去有多种拼音读法的汉字明确了统一读音。

许多读书时期的“规范读音”现如今竟悄悄变成了“错误读音”;经常读错的字音,现在已经成为了对的。

常见但容易读错的字(那些年我们一再读错的字)(6)

荨(qián)麻疹改为荨(xún)麻疹。不过,荨麻这种草本植物还是读作【荨qián麻】。

都说对待汉语言文化“不要那么呆板,从容一点”,那请问,这个“呆”字是念(dāi)呢还是念(ái)呢?

常见但容易读错的字(那些年我们一再读错的字)(7)

“呆板”本来读 ái bǎn,但是后来为了尊重大众的习惯,所以从1987年开始,这个词的读音更改为 dāi bǎn。

常见但容易读错的字(那些年我们一再读错的字)(8)

谁,何也。从言隹声。示隹切。《五音集韵》:是为切;《玉篇》是推切。

依历史语音系统推导,则正音当为“shuéi”,简写作“shuí”。

因发音不易,方音中介音容易丢失,又多转变为“shéi”,故字典中多以“shéi”又“shuí”为主。

“shuí”多用于庄重场合和极富感情的诗朗诵中;而“shéi”就比较生活化,多见于影视剧节目和日常生活中。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橙,统读chéng,取消chén(橙子);

从,统读cóng,取消cōng(从容);

脊,统读jǐ,取消jí(脊梁);

迹,统读jì,取消jī(事迹);

绩,统读jì,取消jī(成绩);

框,统读kuàng,取消kuāng(门框);

拎,统读līn,取消līng(拎东西);

澎,统读péng,取消pēng(澎湃);

绕,统读rào,取消ráo(回绕);

往,统读wǎng,取消wàng(往前走);

寻,统读xún,取消xín(寻思);

荫,统读yìn,取消yīn(树荫应写作树阴、林荫道应写作林阴道);

咱,统读zán,取消zá(咱们);

作,在“作坊、洗衣作、豆腐作、小器作”中读zuō,其他场合都读zuò,即取消zuó(作料)和部分词语中的zuō(作弄、作揖、作死、自作自受)。

看完这些,觉得以前语文老师正过的音都是泪啊!

常见但容易读错的字(那些年我们一再读错的字)(9)

为何字词的读音会不断变化呢?

在相关的研讨会上,南开大学语言学教授马庆株表示,语言是社会交流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语言的发音也会出现变化。为了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的日益发展与需求,语言文字也要相对的做出适应与调整。

“就比如说‘确凿’的‘凿(záo)’字,大家都这样读,读着读着就成了对的。”“进行普通话审音也是为了适应大众的需要。”

北京大学中文系退休教授王理嘉说,因为中国所有的字音都是表意的,每一个字音表达一种意思。

也有专家对于一些汉字的统读发音提出了异议,比如“下载”一词,念四声zai,表达的是“搬运”的意思,现在被改为三声,就失去了原有的特殊含义。

有记者从词典的编辑方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了解到,第七版《现代汉语词典》编辑截稿时,异读词审音表尚未最终定稿。因此目前词典使用的还是之前的发音标准。

学校里又是怎么教的呢?一位在西城区任教的小学老师表示,《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是教学中的要用到的重要工具,但现在教师的教学主要以教育部公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为主。

语言作为交流沟通的工具,根据约定俗成做出的改变,似乎更方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但是也有人认为,按约定俗成改动,我们学习汉字正音还有什么意义呢?

对此你怎么看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