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百千万人才工程精品村(好溪好村)
来源:【中国农网】
好溪,是浙南瓯江上游支流,其流汤汤,并非北方人概念中的潺潺小溪。
以好溪命名的好溪村,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壶镇镇东南部。好溪绕村而过,给村庄平添了不少诗情画意。
好溪村不仅有水,还有山。面积仅约1.4平方公里的村子,位于赤岩山下,地处三府(丽水、金华、台州)四县(缙云、永康、磐安、仙居)交会的壶镇镇西南方向2.5公里处,距缙云县城25公里。2010 年,当地行政村区划调整,将原好溪、李庄两个自然村合并成新的好溪村,共700余户,1612人。
南临好溪水,西怀赤岩山,环境优美,风景秀丽,交通便利。这样的村庄,应该说有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天然优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到底发展得如何?
前不久,记者前往好溪村进行了专题采访。
史事如溪蜿蜒过
好溪村历史悠久,相传在东汉年间就有人家在此居住。近些年,在李庄自然村又发现了完整的上亿年前在此地生活的完整恐龙(中国甲龙)化石,更增添了此地的深邃。
好溪曾名恶溪。因在雨季逢大雨常有山洪暴发,溪水湍急,险滩密布,水患频发,好溪原本俗称恶溪。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游历此地,留下关于恶溪的诗句:“但思恶溪去,宁惧恶溪恶,咆哮七十滩,水石相喷薄……”
而在风平浪静时,这里又恢复山清水秀,溪水清澈,鱼翔浅底模样。因此,唐朝段成式著《好道庙记》中称北周时改称好溪。
好溪两岸一瞥。
不过,好溪村在历史上很长时间里被称为溪圩村。“溪圩”源于该村地处好溪、浣溪、漳溪交汇点,每逢大水,由上游洪水带来的泥沙杂物,到赤岩山下圩积而成的地方称溪圩。
因地处交通要道,好溪村历史上常有大事发生。好溪村的赤岩山上,有始建于宋朝宣和年间的三将军殿,现在每年重阳节都会有数万人参与的迎案、会案的民俗文化活动。
赤岩山一瞥。
据村里老人说,1941年,溪圩村历经诸多挫折建成了好溪学校,遂将村名也改为好溪村。
新中国成立后,好溪村人在党的领导下,听党话,跟党走,埋头干,取得了较好成绩。
改革开放后,在党中央和省、市、县、镇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好溪村人也和全国、全省人民一样享受到了改革开放的红利,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随着物质生活的改善,人民群众对村居环境的改善,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有了新的需求和期待。
美丽乡村开新篇
10多年前,村里一位30多岁的共产党员郑理坚,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
改革开放初期,郑理坚年纪轻轻就开始创业,事业比较顺利。可是,年轻人思想比较敏感,察觉到农民群众对村庄发展的需求,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想为改变村居面貌做些工作。这时候,他注意到,浙江省委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等目标,于是就积极谋划通过基层党组织的带动来促进村庄的发展。
上任伊始,郑理坚了解到,村民以前是食能吃饱不挨饿,衣能穿暖不受冻,住能有房遮风挡雨,行能走通就满足了。当有了这些以后,人们就有了新的追求,吃要吃得好、吃得干净、吃得健康;穿要舒适、漂亮、体面;住要宽敞、明亮、阳光、舒适;行要有车,路好开,有地方停;玩要有地方,能赏、能练、能玩、能唱、能娱乐。但要做到这些,谈何容易?
乡村要振兴,要进行旧村改造,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
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经济、商品经济有了很快的发展,不少村民个人收入有较大增加。但是农村整体面貌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村集体经济薄弱,很多村都仅靠少量的固定资产出租的租金收入,这种收入是很少的,形成了“民富村穷”局面。2010 年好溪行政村总收入仅7万余元。其中李庄自然村2万余元,好溪自然村5万余元。
好溪村居民区航拍图。
郑理坚问记者:“这么点钱,连维持村里日常开支都捉襟见肘,怎么搞旧村改造,怎样实现乡村振兴?”
他又自己回答说:“尽快使集体经济壮大起来,让村里有内生的资本力量,是当务之急。”
农村最大的资源是土地。当时土地都承包给村民个人了,农民分散经营,土地利用率不高。村里即使有了好的经营项目,也无法实施,况且要搞旧村改造,道路要增宽,绿化民居包括采光等质量要改善,公共活动场所要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村民生活越来越富裕,汽车越来越多,需有地方停放等都需要进行土地置换。而要在个人与个人之间协调是十分困难的。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在保证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不变的前提下,土地通过流转由村集体经营。党和地方各级政府也看到了这一问题,提出鼓励进行土地流转的主张和措施,县政府也推出了土地流转50亩以上给予一定奖励的办法。
郑理坚说,真要推进这项工作,难度是很大的。因为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土地流转出去了,村民担心收益能否得到保障,土地会否让村干部随意挥霍掉,使自己最终失去土地?所以,阻力很大。
据介绍,为消除村民的顾虑,好溪村党支部、村“两委”先后召开了十几次会议。开会的目标,就是统一领导班子思想,反复研究制定本村土地流转方案,几上几下,使方案更加完善,打消村民疑虑,使村民能够接受。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带头参加土地流转,并走家串户,上门做群众工作。按照自愿参加原则,分批落实。2012年流转了三分之一,2013年流转了三分之二,每年按承包土地面积付给流转费。到目前仅剩余3户未参加流转。
土地流转问题解决后,村里因政策原因未建多年的村民公寓楼边做了一片水泥地,建起了马路市场。由于在附近工厂打工的人多,平时人们要跑远处购买生活用品,很不方便。马路市场的建立,便利了人们购物,也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从2010年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仅7万元起步,随着各项经营项目的展开,好溪村集体经济收入也逐年增加。第一届班子结束时的2013年,好溪村的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超过了50万元。
从头迈步向振兴
目前为止,郑理坚已连任第四届好溪村党支部书记,全村有72名党员。对郑书记这十余年的工作,该村今年70余岁的返乡退休干部卢仕南评价说:“他为建设富裕而美丽的村庄尝遍了酸甜苦辣,也收获了较好的成果。”
随着形势的发展,好溪村旧村改造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如何推进?首先还是要统一思想。领导班子思想要统一,村民群众的思想要统一。怎么统一?郑理坚的办法是,引领大家外出参观,开阔眼界。
2011年初,村里先组织村“两委”成员,党员、村民代表,老人班代表等,到新农村建设搞得好的,临近的永康市园周村参观,看了以后,大家都感觉他们的新农村建设搞得好,自己村能做到这样,那就好啦!下半年,村里又租了2辆大巴车,组织更多的村民到杭州萧山区航民村参观学习。
参观后,村里的老书记卢祝坤感慨说:“农村要是能建设成这样,真是太好了!只是我们这样年纪的人可能是看不到了。”
在参观学习基础上,村里按一户一宅原则统一设计了两种新房图纸:农民公寓套房、排房,制订出房屋置换方案,让村民根据自身条件和喜好选择。
几年来,好溪村根据各阶段事业需要,先后多次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作为开阔眼界,统一思想的重要方法。如2016年组织妇女代表到山西省永济市蒲畈社区参观,学习怎样将全村妇女组织起来,投入美丽乡村建设中去;2017年组织村“两委”干部、党员、村民小组长、村民代表,老人班班委等到南街村参观,学习如何发扬集体主义精神,搞好集体经济和美丽乡村建设;2021年先后两次组织上述人员,先到嘉兴参观,学习如何开发文化旅游项目,将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又先后两次组织村民到台州市后岸村参观,学习如何开发乡村民宿,提高村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活力等。每次外出参观学习,都有启发,都有收获,对统一大家思想认识,减少工作阻力,激励大家齐心协力创事业很有帮助。
村里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开始后,停建多年的村民公寓楼重新动工兴建。首批签订房屋置换协议的开始筹备建筑。旧村改造,新农村建设的开始,资金需求大量增加,仅靠那点集体经济收入是难以启动的,需要另外筹钱。为此,全村首批300户村民与村里签约,村里向每户收取旧村改造意向金2万元,共筹到600万元;另外,村里向通过招投标进入新村建设施工的每个工程队收取押金100万,从4个工程队处筹取400万元,两项合计筹得1000万元,作为新村建设的启动资金。
到今年7月底,好溪自然村已有四分之三,共300余户建好了新房。农民公寓是商贸楼上的套房,底层为商贸市场,其他新房为一幢二户的排屋,前后幢按1∶1间距设计,每户都留有花坛,便于种植花草或种点葱、蒜、小菜等,房屋宽敞、漂亮了,大大改善了村民居住条件;道路宽阔了,汽车好开、好停、便利进出了。以前因没房或房屋破旧,谈不成对象,讨不到老婆的单身青年,也很快成家了。据记者走访了解,村居置换新建后的面貌大大改观,群众是满意的。
好溪村一瞥。
在村庄改造的同时,随着经营渠道的拓宽,好溪村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郑理坚任书记的第二届班子届满时的2016年,村集体年收入达到100万元;第三届班子结束的2020年,村集体年收入达到200万元;在第四届班子开始后的2021年,由于琅琊谷景区开始试营业,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25万元。
集体经济发展了,村里最先想到的,是要重视老人生活和教育。郑理坚说:“老人们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现在老了,余下的日子越过越少。我们不能等到有了更多的钱,再去做敬老的事。应该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多做些使老人们感到幸福的事。”所以,村里每年重阳节,给年龄逢十的老人集体过生日,发点红包,表点心意;平时给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个季度发 45 斤米,15 斤油,过年时给长寿老人发红包,80 岁以上300元、90岁以上500元、100岁以上2000元;在老人班组织外出旅游时给以补贴,标准是费用的30%,但不超过每人300元。村里每年还花了6万多元,给村民办了保险。使村民在出现意外时有一定的保障。
村里老人集体过生日留影。
记者在村干部陪同下,去看望了101岁的李月桂老人。她是村里目前唯一的百岁老人,已经住进新式的民居。记者进屋时,老人正坐在竹编的老式椅子上休息,见孙女婿领着客人进屋,吩咐日常照顾她的女儿让客人坐下来,还要给客人做饭吃。
几年前感慨看不到好溪村像别的村一样好的老书记卢祝坤,他三个儿子的新房子已在审批建设过程中。
有了经济实力后,村里斥资将两座祠堂进行翻修。其中一处改造成了老人活动室和村文化礼堂。老人活动室中,设有图书阅览室,乒乓球活动场、扑克、麻将桌等供村民们休闲、娱乐;另一处改造成村集体旅游接待中心。村文化礼堂可以让青年、妇女们唱歌、跳舞、演节目。大会堂前建有篮球场,赤岩山脚有游泳池,村里还开辟了生态种植园,近年又利用山地、溪滩建成了有高空玻璃滑水栈道、山坡滑草、人工湖中划船、湖上索桥、通了小火车的生态种植园,山脚建了攀树、步步惊心、射箭、蹦蹦床、钻圈圈、摇摇板、荡秋千等活动项目的琅琊谷乐园,大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好溪村奖学金发放仪式。
村里还给品学兼优学生以奖励,凡考上县中的,每人奖1000元,考上大学一本的奖2000元,考上研究生的奖4000元,考上博士奖8000元,激励青年努力学习,奋发向上。
共同富裕再逐梦
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确立了逐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目标,好溪村党总支也确立了进一步加强村“两委”领导班子建设,增强农村基层干部的责任感、使命感,继续为家乡的美丽乡村建设事业而奋斗的目标。
回顾十年来好溪村的建设与发展,郑书记感慨地说:“这些年,虽然在乡村振兴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如旧村改造工作正在进行中,还有百分之十的民居没有全部更新,一些需保留的古迹还没能进行修缮,村庄的道路、水、电、环境卫生、景观建设等还要化不少钱去搞。初步匡算一下,仅基础设施一项,村集体就需投入1800多万元。所以还要努力想办法发展经济,增加收入。困难很多,阻力不小,但对下一步工作,村“两委”还是有信心、有打算的。”
存放在村里仓库中的乡村旅游设施。
通过在村里的采访,记者了解到,好溪村目前遇到的困难,主要是乐园项目有不符合有关部门要求的地方被强行叫停。但是,郑理坚和村“两委”对村子的发展前途并没有气馁。郑书记的办法有两个,一方面是在镇里和县里的支持下,积极争取尽快达到有关部门的要求,早日恢复项目正常运营;一方面继续进行发展的规划与外围工作,推进与好溪村乡村旅游相关联配套的年代主题旅游等项目。
为实现更宏大的乡村旅游目标,郑理坚在紧紧依靠上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部门之外,还联系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记者采访期间,见到的有集体经济研究专家老何、乡村育种专家老郑、乡村石匠老徐、乡村赤脚医生老张、项目运营师小黄等人。
石匠老徐与其参与建设的隧道合影。
其中的集体经济研究专家老何,61岁,是山西代县党校原常务副校长,皮肤黝黑,有经常下乡调查的印记。退休之后,老何积极从事发展集体经济促进乡村振兴的相关研究和活动。他认为,实现乡村振兴,势必组织农民步入新型集体化道路,由家庭自治下的集体所有制走向乡村自治下的集体所有制,即新型集体化的管理体制不再是政社合一,而是村社一体化。老何熟悉很多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子,为好溪村提供了不少学习借鉴的样板。
医生老张,缙云方溪乡外师姑自然村人,70岁,身体健壮,性格豪迈,坚守赤脚医生岗位近50年。当许多人离开大山外出挣大钱,村庄里人口越来越少的时候,他依然选择留在村子里。记者到他路边的家中时,老张讲了一个日常行医的一个小故事。他说,前些天有个村民手指被蛇咬了,他接到电话背上医药箱20分钟就赶到了,进行草药外敷和汤药内服后,病患第二天就好了。村民于是前来感谢医生,给200元钱,张医生却对这位村民说:“我只耽误了一个小时,收50元足够了。”听闻这样好的医患关系,记者和同行者禁不住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村里前后采访3天,记者觉得郑理坚头脑中不断涌现着他要付诸于行动的事情的风暴:加强对村民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形成良好的村风、民风,争取物质经济、精神文明建设双丰收;千方百计开发新项目,不断壮大集体经济,重点放在发展生态农业,不仅让人们吃饱,还要吃好、吃得健康;继续做好新农村建设,尽快完成未建新房工作,不断完善道路、供电、供水、供气、环卫、景观等公共设施建设;努力发展观光旅游业,发展民宿经济使村民们都有事做,有收入;如果搞得好,还能利用外来游客将缙云本地土特产推销出去,真正实现共同富裕……
期待在这样的基层党组织领头人带领下,好溪村更多更好的振兴故事。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徐恒杰
(好溪村村委会及返乡退休干部卢仕南同志对本文亦有贡献)
本文来自【中国农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